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与示范推广

2018-06-07 09:37周霄祁华清马勇郭田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创

周霄 祁华清 马勇 郭田田

摘 要 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湖北大学与武汉轻工大学为例,回顾了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缘起与发展历程,从学生和学校两大层面展示了该模式的应用成效和典型意义,并介绍了其示范推广路径与效应。

关键词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专业 应用效果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效举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此后近20年时间里,国家陆续发布多项相关文件都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推进,更是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各级各类高校必须基于不同学科专业的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1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历程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引导全国高校积极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湖北大学申报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获准立项,成为全国旅游高等院校中最早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可以看作是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开端,对于本科层次的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

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是秉承湖北大学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历史积淀,在1.0版“素能结合型”和2.0版“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边反馈、边提升”的思路,逐步形成的一套由目标定位体系、战略运行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三大系统有机耦合而成的3.0版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分析创新创业人才的属性特征,结合创新创业走向跨业平台和专业极客的趋势,确立了“素能结合、跨界思维、个性发展”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新目标;基于大学生学习需求阶段理论,以递进式逻辑从“理论性”、“实践性”、“主体性”三个维度搭建了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联动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新课程;着眼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多平台视野构建起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创新实践、创业实战的“四实一体”旅游“双创”人才培養新基地。从2009年至2012年,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2年底,湖北大学申报的《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又进一步对该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与升华,并深入探讨了其推广价值与普适效用。2013年开始,该模式在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同步应用试验,同样富有成效。

2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系统性重塑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北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的成功实践表明,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教学相长”。

2.1学生层面的应用效果

通过“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两校旅游专业学生除了在学习成绩、毕业论文质量等传统教学评价指标上取得显著提升之外,其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四大精英群体”。一是精英的创新实践群体,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创新创业英才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和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逾百项。二是精英的国际视野群体,项目负责人马勇教授个人捐资20万元人民币设立双创英才奖励基金,先后选送数十名优才生赴美国、韩国、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交换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三是精英的创业实战群体,武汉沙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寰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学生公司脱颖而出,学生创业事业渐入佳境。欧阳书伦同学毕业后创办武汉万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获评武汉首届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和“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2015年度人物。四是精英的企业管理群体,旅游管理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大量学生在北上广深等地的知名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学生普遍在毕业3至5年后就能晋升中高层管理岗位。

2.2学校层面的应用效果

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做精做实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要素的集成创新与升级,对于学校旅游管理学科的建设同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结出硕果。根据中国教育网发布的数据,2014年,湖北大学旅游专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专业品牌实力凸显。在该模式研究与实践过(下转第19页)(上接第17页)程中,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相继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被评为全国旅游院校首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升级为首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不断更新改版,连续被评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负责人马勇教授成功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与央企华侨城集团联合申报的实践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全国旅游院校中唯一实现八大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的高校。

3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推广

3.1依托国家级旅游教育教学领导机构传递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思想

借助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旅游院校联盟和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重要国家级平台,在制定《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育人指南》、《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等文件中充分融入“双创”精神,专业引导全国旅游院校开创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3.2依托全国知名和特色旅游院校实践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选择了境内外20余所本科知名和特色旅游院校如华南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等开展旅游“双创”人才培养应用实践,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显著。

3.3依托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分享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经验

项目组多次在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全国高校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全国旅游学院院长(系主任及重点学科带头人)联席会上做主题发言,推广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经验,引起普遍强烈反响。

3.4依托高层次的新闻宣传渠道推介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成果

2016年5月19日和8月29日的《中国教育报》连续刊发题为《质量工程结硕果、创新创业显特色》和《兴趣在则创新永续》的长篇报道,系统介绍了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并被新华网、环球网、光明网、未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研究网等媒体纷纷转载。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05).

[2] 马勇,张梦,周霄,祁华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23).

[3] 马勇,郭田田,包雪.质量工程结硕果、创新创业显特色[J].中国教育报, 2016(05).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