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启示

2018-06-07 09:37吴广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吴广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智慧。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其中的朴素生态思维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发展和利用好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益提升。但同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对于生态理论的发掘也拓宽到多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因其厚植的土壤,以及对当下社会生态实践有益的指导而受到更多关注。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1何谓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1.1中国传统文化定义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和物质发展水平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其中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因此,我们进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就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具有优良传统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2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在“多元互通”的交互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文化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生态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生态的思想更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提现了古代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例如在《诗经?大雅?皇矣》中描写到:“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体现的就是古人对环境保护的理念。因此,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可以说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万物最朴素关系的理论实践。

1.3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蕴含了丰富的生态观念且历史悠久。例如《周易》中提到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论语》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二是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指导人们现实实践的理论范式,可以应用到艺术欣赏、政策制定、文教化人等诸多方面。三是思想内涵不断丰富且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从先秦发端、经历汉、唐、宋一直到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其思想内涵也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点,蔚为大观。

2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兼具的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但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发现,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道德教育弱化的问题,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和熏陶,而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则能很好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不但可以抵御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更能是大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

2.1“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念来素来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的“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为自然之天;二为主宰之天;三为心性之天”。所谓自然之天,就是崇尚自然的朴素自然观。这种观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进而激发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环境和谐社会的追求。所谓主宰之天,则强调的是外来神秘力量对人的影響。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并不适合应当舍弃。所谓心性之天,即强调人作为主体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也有利于回击片面强调主客二分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而肯定人的价值,也是对当前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应。

2.2“仁、本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不仅包含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更是融合佛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坚持“仁者爱人”,将处理人际关系的理念推广到处理人与自然复杂关系中,强调的自然万物的爱护。道家思想中强调“天、地、人,万物之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爱,“兼爱非攻”则强调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佛教思想中的“普度众生”法则及“不杀生”的宗旨包含了平等、友善和尊重生命的美好愿望,是一种至善的道德品质。因此,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中蕴含的“仁、本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可以进一步感召大学生的心灵,抵消暴力、色情、强权等西方腐朽思想造成的侵蚀。

2.3“崇尚节俭”的生态消费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念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强调生态消费观。这种观念在衣着褴褛的墨家身上得到很好体现。例如衣着上,墨家讲求“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在节礼、节用和节葬上则突出铺张浪费易造成“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问题。其实,崇尚“爱有差等”的儒家思想虽然强调“礼”,但更强调“合于义”,即生活得体即可。当前大学生群体崇尚物质消费,用物质上的满足填补心灵上的空虚,造成了极大浪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念强调的崇节尚俭的生态消费观念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鼓励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更能影响这个社会的崇尚节俭风气。

2.4“以时禁发”的生态管理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所谓的生态管理观念即强调管理的“度”,即取之有度,以时禁发。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即管理大学生既要令行禁止,又要得法有度。《孟子·梁惠王上》中描述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就是强调“度”的深刻含义。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大学生行为规则的制定不是失之于宽松软,就是过于严紧硬。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不能离开“以时禁发”更不能“用之无度”不管不问,如何恰到好处的管理好大学生,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观众汲取智慧。

3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生态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对传统生态文化、生态思维的认知,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3.1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的灌输

提高受众对文化理念接受程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实践过程中。目前,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有意识的增加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也为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传统生态文化理念在高校的发展,仅仅依靠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力度不够,还需做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做到课堂教育为主,校园文化建设为辅的多维度灌输体系。将生态文化理念纳入专业课教学范畴,同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一道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

3.2传统生态文化理论的建设

虽然生态学的观念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国内对生态理论的接受时间尚短,对生态理论的概念也多集中于环境应用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生态思维观念,这也是传统生态文化难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原因。生态理论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其实更多的还是方法论的指导,生态文化理论就是以生态思维指导文化教人的理论体系,针对这一点,人们的理解还是稍有偏差。因此,传统生态文化理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3.3传统生态文化兴趣的培养

文化与实践的结合最基本的要点就是认知。人们只有接受了一种文化理念,才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的实践中。从这点来看,培养人们对传统生态文化的兴趣或许是最直接了当的手段。当前,高校对文化理念的宣传明显不足,宣传时事理论政策内容的体量过于庞大,更甚于传统生态文化的宣傳。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利用宣传手段培养师生对传统生态文化的兴趣,提高师生对生态文化的接受度直接关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

从前文观点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是交互影响的生态和谐关系。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目光过多的集中于对现有政治理论的灌输上,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即便是将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是生搬硬套,结合的并不得法。如何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汲取智慧并完美融合到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课题。同样,如何利用大学生群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亚楠,张永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J].领导科学论坛,2017(15).

[2] 梁锡锋.《诗经》注说[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卢江平,袁初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A].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