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路径

2018-06-07 09:38王名春杨文莉颜瑜成张泽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实践教学改革

王名春 杨文莉 颜瑜成 张泽青

摘 要 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既是社会责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院校通过宣传教育示范推广、重视标准夯实技能、创新驱动开展校企合作等途径,把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以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把教育工作做好,把学生教好,把基础打好。让精益求精、严谨治学、专业过硬成为常态引领社会,推进由中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创新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工匠精神

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当今社会的普遍理解是:精益求精、专业、严谨、专注、锲而不舍等。其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技能,更是一种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品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具有时代的收纳性和包容力。同时它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其内涵需要不断地丰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给“工匠精神”赋予“创新”的内涵,这既满足贯彻发展新理念、树立崇高劳动新风尚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

2为什么要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2.1消费需求需要“工匠精神”

由于短缺的市场环境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削弱的竞争意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很多时候遮蔽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特别是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削弱了消费者本位的格局,阻碍了把视消费者为上帝、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的发展,这都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直接相关。

2.2我国先进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低、研发中心、研发力量分散、覆盖范围小、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很多关键技术材料、核心材料零部件如高档数控系统、芯片、高档电压件、密封件、发动机、轴承、对接螺栓等都要依靠进口,大量企业对外的技术依存度高达50% 以上。发达国家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先进制造业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很多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国外同行比较差距依然明显。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在自主创新、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与国外的大企业差距明显。

2.3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是学校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概括起来,有5个方面:一是追求真理、发现新事物,发明新事物,加速变迁与革新的速率;二是进行全人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远见、有人品的社会成员;三是传递文化规范,维护社会的安定,同时鼓励知识分子善尽批判制度的角色,建立新的文化规范;四是推广知识至各阶层,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的生活水准;五是善尽前面四项的责任,协助缔造人类社会的光明史。综合起来,职业院校充当人类思想的启蒙者、社会理性价值的批判者和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同时职业院校也是国家建设的人才库、知识创新的集散地、社会服务的支撑体。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义不容辞,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工匠精神”,这既是责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职业院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路径

3.1宣传教育,示范推广

3.1.1通过公众平台,大力宣扬崇尚“工匠精神”

培育一种精神,让它落到实处成为普遍的追求,需要从根本的制度和文化入手。倡导工匠精神,必先尊重工匠价值。职业院校应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公众平台引导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观念。

3.1.2加强思想教育,涵养学生“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地方,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需强化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重视涵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其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的育人原则,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唤醒他们的职业尊严感和追求極致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能够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耐心敬业的“匠心”文化根植于心。最终使学生能成长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技能过硬、素养较高的技术人才。

3.1.3抱朴守拙,培育“工匠”教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要想教出好的学生,这就是把教书育人当作最高价值,最高的追求。在教书育人这件事情上,职业院校要引领教师淡泊名利,用源自内心对教育的热爱来做教育,要对教学和科研的技艺和品质不计名利、精益求精。以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把教育工作做好,把学生教好,把基础打好。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骨干教师在专业领域发扬“工匠精神”,专心做课题,做实验。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学生形成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拥有“匠人”精神。

3.2重视标准,夯实技能

3.2.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

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因此职业院校要有前瞻性,提前调整布局和专业设置,改变教育重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崇尚劳动,提升面向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3.2.2提供平台,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

教学与科研是不可分割的两大块,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身就是一个做科研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改革创新。因此职业院校应鼓励将教师的科技成果通过整体转让、关键技术转让或持有股份入股创办科技型公司等途径面向市场、企业进行转化。

3.2.3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交流合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育出有“工匠精神”的应用性人才,职业院校本身就要有过硬的本领。因此深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是关键。所谓术业有专攻,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条件,结合市场需求,用好优势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提升竞争力。以创新为导向,培养有“匠心”的人才,要强化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化自主发展。

3.2.4以创新为动力,工学结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职业院校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将工学结合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型”为主向“知识创新型”为主转变,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复合型高等工程人才。应加大课堂教学环节与专业实验训练、课外生产实习等环节的无缝对接,以“工匠精神”为追求严谨治学,把更多资源投到“人”身上,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2.5构建实训基地,为实践提供平台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更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构建实训基地,满足实训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构建系统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保证每个专业设有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育工匠打好基础。让精益求精、专业过硬成为常态引领社会,推进由中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3.2.6产学研结合,开展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要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主动关注和吸收创新主体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建议,建立适应自身教育内在需要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4结语

高技能人才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在推動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校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把学生教好,把基础打好。让精益求精、严谨治学、专业过硬成为常态引领社会,推进由中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立忱.中国先进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小[DB/OL].http://huaren.haiwainet.cn/n/2015/1207/c232657-29428010.html.

[2]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焕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实践教学改革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