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8-06-07 09:37苏显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南宁文化产业传统文化

苏显华

摘 要 南宁市作为我国面向东盟深化合作的前沿城市,近年来,不断注重于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传统文化资源及产业的发展,对自古以来深受我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东盟国家人民具有较大的感染力,有助于加强东盟国家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可。因此,南宁市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可通过特色化、数字化、进校园等策略,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对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 南宁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特色化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具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发展价值,逐渐“产业化”。南宁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重镇,是面向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近年来,当地政府逐渐重视南宁市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开发,并着重于打造一个民族城市,以提升南宁市城市影响力,南宁市逐渐被贴上“民族城市”的标签。自中国—东盟博览大会永久举办地落户南宁以后,南宁市在文化方面开始担负起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东盟国家辐射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是,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很难与自古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的东盟国家有深切的共同感。而传统文化内容却能有效提升东盟国家对南宁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南宁市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势在必行。本文在历史学与文化产业学结合的研究视角下,探讨如何把南宁市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1传统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资源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资源的概念和界定,当前学者们从不同学科角度阐释,但普遍认同文化资源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过程中利用或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文化资源的类别上,可以按照资源形态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种,也可以按照文化发展的历程分为现代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专家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性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其基础和前提是发展文化资源。现代文化资源受限于当代城市发展的普遍性,具有较大的同质性。但是传统文化资源,经不同区域群体在不同城市环境中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也成为区域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也逐渐在社会引起了多方关注。如何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城市特色化建设的资源,尤其是进行产业化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满足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文化需求,进而提升区域软实力,塑造城市新形象。这些问题,也是传统文化研究者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各地政府开始着力于梳理本区域内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文物普查等活动,这些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国内研究中,诸多学者、专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关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诠释和研究,但多数注重于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对于民众精神教育、爱国教育的重要性角度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价值、产业价值的认识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和认可。

2南宁市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势

2.1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12个世居民族在广西这一片土地上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南宁作为广西发展的中心城市,文化资源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此外,南宁市城市历史并不如桂林等城市悠久,但同样具有相对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份历史文化再配以南宁市伟大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南宁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南宁市传统文化,与其他城市相比,呈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是: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同时还具有少数民族区域传统文化资源,这两大内容相互融合。不同的族群在南宁区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发展,创造了南宁区域独一无二的区域历史和民族文化。这些特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南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难得的资源。

从当前南宁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来说,南宁市民族文化、生态资源文化得到较多关注,在城市文化发展也逐渐向南宁市民族文化资源倾斜,着力于推进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南宁市定位为发展民族文化的城市文化品牌。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却是南宁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软肋

2.2面向东盟的区域地理优势

南宁市地处大西南、泛北部湾城市群,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是中国面向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这一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尤为得天独厚。每年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南宁也逐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舞台。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廣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大会永久举办地,在文化交流方面举办了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相继举办了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中国—东盟好少年礼仪大赛等,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东盟国家辐射。虽然南宁市民族文化得到较大的开发力度,但民族文化由于其民族性和独特性,很难与自古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的东盟国家有深切的共同感。因此,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广西传统文化区域品牌,采取区域经济、文化合作方式共同推动的方式,有助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文化建设。

3南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3.1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化

贾可春在《文化产业:我们要产业化什么样的文化》一文中指出:“只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或地方文化、符合时代趋势的现代文化以及传播健康理念的先进文化,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及百姓的欢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别是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内容,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走出国门,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如前文所述,南宁市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化,指的是南宁市文化产业可结合传统文化产业走向文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即挖掘和融合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文明的瑰宝,也能创造出很多价值,比如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影响,围绕传统文化开展的活动、巡演。这些形式的文化产业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推广了传统文化精神,有助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2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让传统文化进校园

人才是关键。南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文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支撑。需要构建更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发展平台,更充分地整理研究传统文化字眼,才能为南宁的文化软实力提供更多养料。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输出,因此,需要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是传统文化,因此要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首先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管理及创意人才、从业人員的培养,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高校方面,要加强构建高校传统文化产业教育教学体系。第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有效、恰当的传播方式强化主导地位,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融合,这是构建高校传统文化产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首要策略;第二,挖掘传统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尤其是其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精神,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开设传统文化产业化和思想文化等专门课程,在课程和知识结构上进行规划和整合,让高校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找到支撑点;第四,在高校采取设立公选课和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推传统文化课,并且在考核中注重于实践教学成果的转化,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每个人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

3.3完善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要完善传统文化产业体系。要很好地发展传统文化市场,我们就要继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加大监管能力。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市场正常的秩序,使之走上法治轨道上来。

二是要创新传统文化活动平台。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行研究和发展并重的办法,一方面要研究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内容和特色的提炼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采取资源共享,有效、有偿运作,使社会效益、艺术效果和经济利益相结合。这样就能够使传统文化产品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操作和运行。

3.4“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激活文化资源的强大生产力,使文化资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故宫博物馆曾推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数字文化艺术展,在文化创新文化与科技交叉融合的视角,南宁市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监测、展示平台搭建,使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限场地、不限时间地扩展。在人们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经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3.5建设传统文化魅力空间,延续传统文化跟脉

保护传承不是简单的还原性传承,不仅要复原历史本来面貌,而且要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通过产业园的集聚产业发展,赋予更多体验式功能,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南宁应打造南宁传统文化产业创意园,这一产业园的规划,将对东盟国家辐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南宁市应该集聚力量,打造南宁市传统文化创意园,作为南宁市民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心产所。创意园应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创新复合,增加文化、文创、深度体验式内容,通过主题艺术展览、历史文物复原展出、手工艺作坊、会馆书院文化等综合功能展示,逐步承载起传承老南宁文化、南宁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功能。

南宁市传统文化产业,是即旧又新的行业,需要南宁市各行各业、全方位合作,才能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一发展,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的基础上有所提炼和创新,才有可能通过产业会经营再推动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总之,南宁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各行业的参与,各界人士全方位通力合作。 通过云集人才、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模式来运作传统文化产业市场,营造出文化精品和驰名品牌,就能够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集团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迟筱娟,阮玲.中国—东盟合作对广西文化产业的影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64-67.

[2] 贾可春.文化产业:我们要产业化什么样的文化[J].领导之友,2007(06):41-42.

[3] 李建平.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视角的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南宁文化产业传统文化
数读南宁
眷恋南宁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