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下的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

2018-06-09 03:01李亚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译稿公证语料

李亚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重庆 400067)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事项包括合同、招投标、出生证明、死亡证明、学历证明、学位证明、婚姻状况、亲属关系等。公证文书,是指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证明书,是司法文书的一种。而涉外公证文书则是为适应当事人(个人和法人)在国(境)外的需要,对其发生在国内的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而向国(境)外出具的文书。这种公证具有域外的法律效力。

一、国内涉外公证文书市场简介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人民币纳入SDR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显示出我国正与世界深度融合。在此契机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对外进行商贸、投资活动,个人旅游、留学往来也日益频繁。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证业务的需求,司法部专门出台文件《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的意见》,强调:“认真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事项,促进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努力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公证服务”。据中国普法网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公证机构达3006家,公证员12960人。2014年,全国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事项共1221万件,其中涉外公证事项(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比29%,共计359万件[1]。随着我国涉外公证业务的不断拓展,涉外公证文书的翻译需求也日益增多,大型翻译企业基本上都承接了公证文书翻译业务,部分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公证翻译部门,年产值达数十万元。

二、国内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涉外公证业务发展迅猛,但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却少有人问津。除了十几年前部分学者和公证从业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外,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特点、翻译方法等方面,对于翻译流程管理、译文质量控制和行业现状的探讨均为空白。

我国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研究,从最初研究几种公证文书的翻译方法、探讨具体翻译的细节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公证文书文本特点、翻译原则、行业分析等宏观研究。王春晖[2]就涉外继承、学历、遗嘱等几种公证文书的汉英翻译用词进行了探讨。陈国荣[3]从总体上对公证文书进行了分类,概况了其语言特点,强调涉外文书必须“准确、严密、庄重以及程式的规范化”,并举例说明译者应该注意公证翻译的准确性,有所译,有所不译,要善于积累法律用语。栗长江[4]则在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涉外公证文书的翻译原则问题,提出:“译者必须在语言上做到准确严密,在文体上做到庄重得体,在程式上做到地道规范”。陈欣荣、于朝勇[5-6]作为涉外公证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公证文书标题、正文、落款、人名地名的翻译准则与方法。安新奎[7]通过对俄语公证文书翻译的分析,概括出公证文书法规性、准确性、非私人性、行文程式化的四大特征,总结了公证文书翻译理解要准确、表达要流畅、行文要严谨、格式要规范的四大要求。曹韵[8]专门研究了60篇公证文书英译文的格式,并对比分析了其他参考资料的证书、证明的译稿质量。王成兵、刘丁发[9]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通过对公证文书特有性质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公证文书翻译质量和效率的三点建议。陈伟佳[10]提出了涉外公证文书翻译“信”“雅”“保密”的三大原则。

综合分析上述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翻译文本的特点、翻译细节及对应的翻译原则等问题,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视角研究公证文书翻译。对于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提高稿件质量、加强流程管理、促进涉外公证文书市场发展等方面却鲜有论及。

三、涉外公证文书翻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涉外公证文书翻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公证处内部提供涉外公证文书翻译服务;二是公证处将业务外包给翻译公司。鉴于当前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福建省福清市司法局原局长兼职翻译公证文书以致产生法律纠纷后,第一种模式的数量日益减少[11]。因此,当前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的主要模式是外包给翻译公司,但这种外包模式存在三大问题。

(一)质量问题

由于当前翻译公司良莠不齐,一些翻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将涉外稿件转包给第三方公司、兼职翻译、外语专业学生,导致翻译过程缺乏监督,质量控制流程缺失,稿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少译稿出现许多拼音、数字、地址等方面的低级错误。由于涉外公证文书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其措辞、格式和排版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司法部颁发的《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公证书中存在下列任何一项问题,即被视为无效:未按规定附外文译文的;公证员的中文姓名与外文译名不一致的;外文译文不正确,不规范或有错误的;外文译文未译成公证书使用国要求的相应文字的。”[4]因此,如果译文出现任何不正确、不规范之处都将严重影响公证书的效力,造成许多潜在的法律隐患。

(二)效率问题

2017年7月,司法部印发《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省市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争取让当事人办理部分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这就对公证文书的办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外包模式的信息传递时间长,翻译公司从接稿到交稿,一般最少需要一个工作日,如果再进行层层转包,时间就更加不可控,会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再者,由于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许多涉外文书的译文在交稿之后就完全弃用,没有进行有效的稿件管理,导致译稿利用率低,人工翻译重复劳动。加之涉外公证文书排版复杂,格式要求严格,译稿产出速度也自然不高。

(三)保密问题

外包模式的另一大隐患在于客户信息的泄露。一般客户在公证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撑证明材料,比如客户需要对婚姻关系进行涉外公证,就必须提供法定结婚证、双方身份证等间接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都是涉外公证不可或缺的法定文书。如果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证明材料外包给翻译公司甚至继续转包,极易造成客户信息的泄露。

由此看来,上述三大问题造成我国当前涉外公证文书翻译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法律风险大,极大地遏制了涉外公证行业的发展。王成兵、刘丁发就此提出三大建议:建立“优秀的翻译团队”、引入“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寻找“值得信赖的合作机构”。[9]但他们并未具体阐述如何将这些建议落实,其可行性如何还有待探讨。毕竟,建立“优秀的翻译团队”对公证处来说,成本高、时间长,人力、物力投入过大,而引入“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如何引入质量控制体系?如何对翻译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监督?这些问题不解决,引入“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就无从谈起。此外,寻找“值得信赖的合作机构”太难。姑且不论现在翻译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的监督、评判机制,就算找到“值得信赖的合作机构”,无法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就无法保证从源头上杜绝信息泄露。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涉外公证文书翻译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对国内几大知名翻译公司的调查发现,各大公司在涉外公证文书翻译中并未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工翻译、审校模式,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质量管控流程。鉴于涉外公证文书具有“准确、严密、庄重以及程式的规范化”[3]等特征,其用语正式,格式固定,在翻译过程中只需套用固定模板翻译即可。虽然公证文书翻译看似较为模式化,但涉外公证文书是一种严谨、准确的法律文本,稿件细节要求更为严格,如前述所言,一旦译文稍有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整个公证文书将被视为无效。此外,由于不同省市公证处对涉外公证文书的格式、用词、当事人信息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对译者严谨、细心的态度要求更高。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主要作用

(二)翻译记忆库建立:语料收集,语料对齐,导入翻译记忆库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CAT工具进行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就要建立一定的翻译记忆库来匹配原稿。由于涉外公证文书格式固定,用语正式,变化不大,所以只需建立一个较小的语料库就能得到匹配率很高的句段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工作流程如下(以Memo为例):

1.语料收集

收集司法部提供的上述60篇中英文公证文书,从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正确、可靠的中英双语公证文书。

2.语料对齐及录入

通过MemoQ建立项目语料库,录入收集的双语公证文书语料,并通过MemoQ自带的语料对齐功能对每一份中英双语稿件进行对齐,必要时可手动操作对齐。

3.导入翻译记忆库

将整理好的语料导入翻译记忆库(TM)。

(三)项目建立:稿件整理,项目创建

建立翻译记忆库后,由于公证的证件均是实物,如身份证、结婚证等,需要对证件进行预处理,转换为电子文档后才能进行翻译。

1.稿件整理

扫描公证证件,导出JPG图片或PDF格式的公证文书,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将其转换为WORD文档;对转换后的WORD文档进行文档校对,对OCR软件未识别或识别错误的地方进行人工修改。扫描清晰度越高,OCR软件识别的正确率就越高。另外,还要将WORD版稿件按原稿调整格式。

2.项目创建

在MemoQ中建立项目,导入整理好的WORD版稿件。

(四)项目中期:语料匹配,译稿校对

1.语料匹配

当稿件导入后,达到一定匹配率的语料均会显示,并且待翻译的公证文书和语料库中文字、数字不同的地方均会着重标识,只更改与语料库不相同的地方即可。

例1“兹证明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于二○○五年十月六日发给韩树杰的《居民身份证》的原件与前面的复印件相符,原件属实。”

通过与翻译记忆库中的语料进行匹配,我们搜寻到一个匹配率为61%的句段:“兹证明天津市河东区档案馆于二零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出具的《结婚登记申请书》的原件与前面的复印件相符,原件属实。”该句段英文译稿为:“This is to certify that the originalMarriageRegistrationApplicationissued byArchivesofHedongDistrict, Tianjin on October31,2016conforms to the foregoing copy, and the original is authentic.”因此,译者只需重新翻译上述黑体字部分。如表1所示,CAT工具不仅能够匹配出相似度高的句段,还能将两个句段的不同之处用红色字体标注出来(此处用加粗字体表示),译者只修改译稿中颜色不同的地方即可。

表1 待翻译公证文书句段与翻译记忆库中句段对比及匹配率

2.译文校对

在校对阶段,使用CAT工具除了可以进行拼写、语法检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涉外公证文书中极易出错的数字,翻译时备注栏会用闪电标识,提醒译者注意,而且在QA检查中还可以对原稿和译稿中的数字不匹配、数字丢失等错误进行报错,并自动更正,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格式方面的错误。

如表2所示,首先,如果原稿中有数字出现,在备注栏中会有闪电标识提示译者注意。其次,如果待翻译公证文书中的数字与翻译记忆库中公证文书中的数字不同,也会用红色着重标识(此处用加粗字体表示)。

表2 待翻译公证文书中数字与翻译记忆库中数字对比及匹配率

(五)项目后期:文档导出,语言资产管理

1.文档导出

翻译结束后,由于已经对WORD版稿件进行过格式调整,这里只须按照客户格式要求导出译稿,正确命名即可。

2.语言资产管理

稿件交付后,为了今后更加便捷、高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需要对语言资产进行管理。除了对原稿和译稿合理命名、妥善存档之外,还要将原稿、译稿进行对齐,编辑为双语语料,添加到翻译记忆库,便于以后利用,实现更快、更自动化的涉外文书翻译。

(六)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优点

通过上述步骤进行流程化计算机辅助下的公证文书翻译操作,能够将译者从烦琐的格式对齐以及数字、拼写、标点检查等“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在语料库的辅助下,专注于文本翻译,有效地解决前述涉外公证文书质量、效率、保密三大问题,优点显著。

1.翻译效率提高

译者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以将原稿与翻译记忆库进行匹配,减轻了翻译负担。翻译过的涉外公证文书还可以不断再利用,训练翻译记忆库,提升句段匹配率,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减少了翻译劳动的无谓重复。

2.稿件错误率低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仅可以进行数字、拼写、标点检查,还可以利用记忆库中一定匹配率的语料,供译员进行参考,减少了用语错误的问题。鉴于CAT工具是直接在原稿上翻译、替换文字,所以只要译者在项目阶段将稿件格式和原稿校对无误,则在导出阶段无须对文档再排版,直接导出译稿即可,避免了译稿格式错误的问题。

3.客户信息保密

当翻译记忆库拥有一定量的语料之后,原稿匹配率大于50%的句段可占整个稿件的70%以上,这就相当于译者只修改原稿的30%即可(大部分为个人信息),稍懂英语的公证员即可完成此项工作,无须转包给翻译公司,从而避免了信息泄露问题,保护了客户的隐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涉外公证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涉外公证翻译质量拙劣、效率低下、信息泄露成为遏制该行业发展的三大问题。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对于涉外公证文书这种程式规范、用语严谨的法律文本,有着极大的用武之地。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涉外公证文书翻译能够行之有效地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有效降低稿件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客户隐私,对行业效率、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大实践价值。

包括涉外公证文书在内的法律文本均具有程式规范、用语准确严谨的特点,均可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翻译,而如何将其运用到法律文书翻译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规范化、体系化的语料库;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稿件质量、翻译效率的影响;如何利用CAT工具对法律文本项目进行科学、完善的管理。这些话题不仅有利于促进涉外公证文本行业的发展,还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法律文本上的运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普法网.一图读懂公证工作[EB/OL].(2015-08-21)[2017-07-30].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15-08/21/content_6231347.htm?node=72655.

[2]王春晖.涉外公证文书的汉英翻译[J].中国翻译,1993(2):30-34.

[3]陈国崇.关于涉外公证文书的翻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67.

[4]栗长江.涉外公证书汉译英[J].中国科技翻译,2005(4):1-4.

[5]陈欣荣.在涉外公证文书翻译中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公证,2006(8):35-36.

[6]于朝勇.公证文书中人名地名的英译探讨[J].中国公证,2009(4):45-48.

[7]安新奎.公证书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56-58.

[8]曹韵.论涉外公证文书汉译英质量问题[J].昌吉学院学报,2009(3):43-45.

[9]王成兵,刘丁发.涉外公证资料翻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公证,2010(11):29-29.

[10]陈伟佳.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原则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38-139.

[11]刘苗.司法局长兼职翻译被控贪污 历时12年终审判无罪[EB/OL].(2015-05-19)[2017-07-30].http:∥news.qq.com/a/20150519/005518.htm.

[12]徐彬,郭红梅,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J].山东外语教学,2007(4):79-86.

[13]王华树,席文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J].英语教师,2014(12):32-38.

猜你喜欢
译稿公证语料
把一本书译成国礼
《物种起源》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