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2018-06-09 02:52周明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改进现状初中语文

周明非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离相应的教学目标还有距离,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观念意识对现实实践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其教学行为,影响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决定着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义务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但是受绩效考核、社会环境、思想惯性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乡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相对落后,影响他们的教学效率。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突出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以自己的分析理解来替代他们的阅读思考;学生的阅读活动非常之少,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需要一定量的实践来不断积累的,是建筑在亲历体验上的强化和升华,而不是他人直接的讲解和灌输能够嫁接的。现在很多语文教师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学生的实践感悟活动,依靠自己的讲解灌输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很难形成真切的体悟,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能力。

2.语文文本的整体性感知不强。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材料都服务于这个整体,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都是为了强化主题思想,阅读文本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语文阅读不是对字句的过分斟酌,而是对整体思想的领悟和全局结构的体会。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和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语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分段分析,逐句讲解,力求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词句和句意的理解固然是基础,但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才是根本,且词句都是为主题思想来服务,要真正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和手法的妙处,首先需要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主题。不少教师将文本肢解,一篇完整的文章变成了不同的文段碎片,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更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不能直接感知文本的感情,無法整体品悟文章的思想,忽视了思想情感的陶冶,原本生动鲜活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交流,变成了生硬机械的技能训练,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1.凸显主体,自我感悟。

阅读的核心是“读”。“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积极的参与。在这过程中,读者与作者利用作品发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或精神的碰撞。所以当我们通过调动情感体验作品时,当我们不由自主参与到文本中时,我们便会惊讶于是和作家对话,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交谈。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是循坏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严重背离了阅读意图。很多情况下,课堂阅读教学“教”的状况太多,一堂课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分析完毕,中心归纳完成,教师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被动接受,启而不发。只有在耐心引导的基础上,细化学生的情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研读文本,体会作家的情感思想。学生阅读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与作者情感跳动的节律相合,在精神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乃至灵魂的对话。

2.拓展延伸,自我提升。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涉及到人文、自然与生活等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拓展开放学习语文的空间。从前的语文课学习只在课堂中进行,离开了课堂,学生仿佛就觉得脱离了语文的学习,而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一样,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语文课堂是无限拓展的,生活范围多广,语文教学的天地就有多大!因此,教师不应把语文教学限制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或者一本语文书上。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能就地取材,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教学的拓展延伸。如在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和阅读材料,以达到巩固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使学生汲取文化中的精华,经典中的智慧,体味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学生们阅读感受经典,不仅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感悟,也培养乐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因此,拓宽延伸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3.参与教学,活跃课堂。

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课堂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享有主动权和参与权。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主要靠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参与展示,极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发言的欲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提升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体悟,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完成认知与知识构建。

参考文献:

[1]申红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12).

[2]方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4(01).

猜你喜欢
改进现状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