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阅读本身 提高阅读质量

2018-06-09 02:52袁立敏温祝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好书名著整本书

袁立敏 温祝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提高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离不开阅读。静下心,放下功利,回归阅读本身,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正道。

一、精选读本,优化阅读输入

城市的发展、网购的发达给学生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但其中却不乏一些粗陋之作,读来不但无益,浪费时间,更会产生负面影响,“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输入精华,才能输出精品,作为教师得帮助学生把好读什么这一关,推荐并引导学生阅读有质量的好书,优化阅读输入。

1.内外连接。

课内教材好比连着瓜的藤,可以牵引出许多课外的阅读点,作者、主题、原著、故事背景等都是拓展课外阅读的好推手。《同步阅读》 《新语文主题阅读》与我们的教材主题相近、表达相似,可作为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学完《争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原著《爱的教育》,学习了《蜜蜂》,趁着同学们兴趣正浓,《昆虫记》读起来格外有趣,。

2.循序渐进。

阅读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低年级的学生认字量不大,主要以绘本、短小故事为主,高年级的有自己的个性与思考,爱好名著、科学、传记。中年级的阅读水平在两者之间,过于显浅的,不能激发学生深层的阅读期盼;过于高深的,也会磨灭其对阅读的兴趣,小说与儿童文学是比较适合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进行阅读,收效更明显。

3.经典名著。

书籍浩如烟海,但有些书是其他书的源头,这些书就是经典名著,经典名著经过时间的洗礼,如雨露一样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中国经典多不胜数,从子经史集,唐诗宋词,到近代的名家名作,都可以精选部分阅读;教育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中有不少中外名著,也是阅读的好选择。

4.生活共鸣。

有的书曾经被一代人热捧,但不一定能与现在孩子产生共鸣,看有生活共鸣的书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描述校园生活的《窗边小豆豆》,诉说亲情的《青铜葵花》;冒险刺激的《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因为贴近学生而受到学生的热捧。

5.读整本书。

对于现今这个碎片阅读横行的时代,读整本书的能力尤为重要,读整本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锻炼大脑的系统思维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浸泡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更利于语言的学习与沉淀。

二、化零为整,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付出。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我们可以把零星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早读前的时间,提早完成课堂作业羸得的时间,放学后等校车的时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阅读的种子往往萌发于这指间的缝隙。

固定的整块时间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每天设定固定的阅读专用时间。时间一到,全班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开始静静地阅读,安静的氛围让学生读得更专注,固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

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生活常态,有所积累,得让学生的课外时间里有阅读的一席之地。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而对于部分还没有尝到阅读乐趣的学生而言,课外有比不少比阅读更有意思更轻松的事情吸引着他们,阅读习惯形成之初,我们不妨实施一些必要的手段,如把阅读作为每日的常规作业,每天阅读30分钟,家长签名作凭证,时间上的保证,就是阅读的保障。

三、精读,挖掘阅读深度

课内阅读有精读略读之分,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认真反复地读,逐字逐句地深入体会,透彻理解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如果说略读是“一目十行”,那精读就是“十目一行”。一本好书的写法、语言特色、情感价值等等都潜藏在字里行间,只有用心捕捉,细细品味,才能领会。

首先,精读的对象必须是一本好书,从看目录开始,目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本的基本构架和内容,再读序言,了解书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基调,然后带着笔墨边读边做批注。批注是一种常用且实用的读书方法,在批注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与作者交流,点评内容,评价人物,与文本对话,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自悟能力。如文质兼美的《草房子》,我们可以这样做批注。

1.圈圈画画。

把书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画出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释词释义;书中富有特色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的语言都值得圈圈画画,细细体味,以后再翻閱的时候,便能快速地再重温这些精彩的片断。

2.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读中有疑才能有收获,质疑是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表现。第一章《秃鹤》“‘你也要参加会操?蒋一轮不自觉地在喉咙里笑了一声。这一声笑刺痛了秃鹤,使秃鹤变得很怪,他走到台口去,朝下面的同学龇着牙傻笑……”此处可引导学生质疑:面对蒋一轮不自觉的笑,秃鹤也报之一笑,他们的笑各是什么意思呢?这些疑问,正是我们了解秃鹤之后种种行为的关键。

3.评价补充。

文中人物众多,个性不一,调皮纯朴的桑桑,直率有趣的秃鹤,善良执着的秦大奶奶……适时点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有些人物的结局小说中并没有交待清楚,顺着作者的思路仿照作者的写法把心中的猜想写成一段话,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还锻炼了写作能力。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反复地读,书中的精彩的地方,内化为自己的文脉,熟读一本,胜过浮光掠影读十本。让阅读回归阅读,与一本本优秀的书籍建立友好的关系,是阅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猜你喜欢
好书名著整本书
推荐一本好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好书共享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