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实施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2018-06-09 02:52杜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家校互动主题教育学科教学

杜俊

摘 要:我校积极开展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从学科教学渗透、主题教育推进、家校互动渗透三个方面探索感恩教育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感恩教育;学科教学;主题教育;家校互动

传统文化,不乏对感恩的记载。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诗经·大雅》中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二十四孝图》中的“上书救父”、“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等感恩故事;孟郊《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弟子规》中“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话语……无不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从个人角度来说,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常怀感恩之心,有助于个人事业的成功,有利于培养一个人宽广的心胸,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从社会角度来说,感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鉴于此,我们鹿邑县实验中学积极开展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学校概况

鹿邑县实验中学是一所乡镇公办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和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占地50余亩,拥有教学楼、宿舍楼,有完善的实验实习设备及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场、花卉区井然有序;学校现有教师85名,其中本科学历58人,其他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有省、市级骨干教师18人。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60人。

二、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的思路是,首先,通过阅读有关感恩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并对其中感恩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再根据我校感恩教育的实际提出具体的感恩教育策略;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感恩存在的问题;第三,通过对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方面的观察,分析我校在感恩教育方面缺失的原因;第四,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对我校学生进行研究,对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有效改善感恩教育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感恩意识;第五,通过收集学生每一阶段的信息进行行动研究。即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感恩教育的操作性理论。

三、我校感恩教育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感恩意识的还有待提高。通过对533名学生调查发现,88.9%的学生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79.2%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68.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爱好,38.3%的学生反映经常会和父母发脾气。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向老师表达祝福,经常表达的占10.1%,偶尔的24.8%,心里想但不表达的25.2%,从来没有的39.9%。在路上见到老师从不打招呼,装没看见的占42.4%,不管老师是否认识自己,会主动打招呼的占18.3%,见到认识自己的老师才打招呼的占39.3%。觉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非常辛苦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3.2%,觉得辛苦的占15.3%,不怎么辛苦的占25.4%,不辛苦的占46.1%。

对“周围的人有困难时,你怎么对待?”的回答:竭尽全力帮忙的占19.4%,不太费事的才帮忙的占25.8%,能帮的就帮,不能的就算了的占32.1%,不帮忙的占22.7%。对“你是否能够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并能想着如何报答?”的回答,点滴小事都记住,并回报他人的占28.2%,记不住,好像别人没太对我帮助过的占35.4%,太多的帮助,没想过的占36.4%。对“看到有老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做?”的回答:立刻去扶的占38.3%,不去,防止被人诬陷的占30.3%,看情况的占36.4%。对“在公交车上,如果需要你让座,你会怎样?”的回答:我花钱买票,不让是应当的占31.4%,怕被别人说,让就让吧占33.4%,不需要提醒,我会主动让座占35.2%。

四、我校实施感恩教育取得的实效

我校从2003年实施感恩教育,至今已经有15年的时间。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变了,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变了,从冷漠、敌对变得和蔼、友善、体贴了;对同学的理解多了,从粗暴、爆粗口变得文明、和谐;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对社会楷模从不以为然变得沉默敬佩;自我约束力提高了,能够摆正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特别是,学生把感恩的情怀转变成了感恩的行动,调查中发现,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家中能够主动干家务,能够主动与父母交流了。在对教师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上课纪律有明显改善,上课黑板擦的干净,下课能做到让老师走,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好”“谢谢老师”,校风明显改善。

五、感恩教育的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探索感恩教育的策略:

1.学科教学渗透。

语文、品德是渗透感恩教育的首选学科,但往往资源是有限的。基于此,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挖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心理、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感恩教育元素,拓展感恩教育的维度,使学生感觉“感恩”不再虚无缥缈。

2.主题教育推进。

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鹿邑实验中学讲坛、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开展以“感恩自然行”“感恩亲情行”“感恩校园行”“感恩社会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主题活动触动了学生内心,让学生的感恩情感外化于行动,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感恩,处处施恩。

3.家校互动渗透。

学校通过家校通、QQ群、电话短信以及百分百家访等途径和家长培训活动等形式,在感恩教育的观点上与家长达成了共识。主要开展了“亲情观察,学会识恩”“亲情沟通,学会知恩”“亲情体验,学会感恩”“亲情回报,学会报恩”的系列活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更新了,家庭教育行为也转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受益成长了。

猜你喜欢
家校互动主题教育学科教学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