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题文化构建的方法和措施

2018-06-09 02:52蔡贤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

蔡贤娜

摘 要:如果道德教育是防止人性弱点的社会契约,而文化则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正如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让孩子内心变得柔软,美丽和善良!全课程、人文性是我校“三生”校本德育课题研究这一育人工程的重要特点。文化引领的自觉来源于文化主题的捶炼,近几年通过不断努力,塑造六个比较成熟的文化主题:“生活自律规范行为”的养成教育文化、“见心明性内育善品”的品格教育文化、“静水流深主动善学”的学习成长文化、“博采自酿内养自悟”的阅读文化、“植根培土积淀传承”的经典诵读文化、“博客叙事营造平台”的班级建设文化,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文化。

关键词:校本德育模式;特色主题文化;学校文化

2015年,我校开发了以“生活德育”、“生长德育”、“生成德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校本主体育德机制。实践中,我们坚持文化先行,注重以文化的浸润去润泽孩子的成长。在“扎爱国之根——育内善之品——导规范之行”德育思路指导下,我们提出特色文化构建的五个特点,即“刚性规范与文化引领共融”“科学思维与人文底蕴共生”“各类学科方法途径的调和”“阶段目标与阶梯型目标递进”“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共存”的思路。在具体方法上通过“主题提炼、逐步凸显、分步实施、连点成面”的方式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一、“博彩自酿内养自悟”的阅读文化

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让孩子学文明理、内养自悟。在“博采自酿内养自悟”的阅读文化中,学校开展了以“大阅读”的实践与探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加强母语的深度学习,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研发了系列阅读书目,以年级和学期为梯度,分层推进,以中国历代名著为主要内容的阅读书目,选择了240本必读书目推荐给孩子们;其次,建设“蜂房阅读社区”,制定《“读书大王”评比细则》、《书香班级考核细则》和《“书香家庭”评比细则》,通过分级阅读考级与背诵、图书漂流、读书沙龙、蜂房阅读社区报等方式,把课内、课外,学校、家庭阅读紧密联系,使德育在学科中渗透,构建了一个良性的阅读生态社区。

二、“植根培土积淀传承”的经典诵读文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识字和经典的学习,更好地挖掘与阐发优秀传统德育资源,学校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自编了《识字诵读读本》的校本教材,在课程表上安排每天中午2:00——2:20进行20分钟的诵读短课,纳入了学校学科课程,形成教材-师资-课程运行检查一体的学科课程格局。其次,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和经典文化在一个人成长的地位和作用。《识字诵读读本》系列校本教材中包含了240首诗词,依据不同的年级分为12级。每个学期20首,每一周背诵一首古诗,每背完20首提升一级。各班按照校本教材进行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以周为单位,每天落实不同的诵读目标。星期一老师教读;星期二学生自由采取多种形式熟读;星期三小组内练习背诵;星期四小组推荐同学上台展示背诵;星期五背诵考级。我们通过考级,吸引学生背诵,从面到点,将古诗、经典的背诵层层落实,评选出班级“背诵之星”,并给考核过关的同学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经过每天的诵读,日积月累,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赏鉴能力,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也得到了培养。

三、“生活自律规范行为”的养成教育文化

学生自主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突破口是实施学生生活自主管理,我们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而非直接给予道德判断,因而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不是来自教师和教材,而是来自于对自己真实生活的经历与思考。如在《正确使用洗手间》一课中,我们利用一周的晨会时间,周一介绍了解学校、家庭洗手间,布置学生晚上回家清理洗手间;周二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洗手间;周三寻找班级正确使用洗手间的小绅士、小淑女;周四家长推荐会清理家庭洗手间的“小能人”;周五分享正确使用洗手间的小窍门。没有强制,没有要求,只有体验,只有一种文化的浸染,让孩子沁入心脾,化为习惯的自觉,于是便出现了学校洗手间十分洁净的情况。通过培养小主人自主管理的理念,逐步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律意识。

四、“主动善学静水流深”的学习成长文化

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成长,其主要抓手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未组织”建设。通过专家引领,制定小组建设和小组集会相关细则,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工作方法,细化小组目标等。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特点,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学科预习方法、思维导图复习法、课堂听讲方法、讨论方法等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团队合作,学会协调、学会沟通,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智慧的碰撞,给每个小组成员注入新的想法,掌握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几年的实践,在学校文化格局的氛围中,学生儒雅其心,善雅其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应在悄悄影响学生,学生的素质—品质—品位都在悄然提升,一个令孩子愉悦、教师舒心的德育氛围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黃津成.文化才是真正的学校[J].人民教育,2004,(11).

[2]张仁贤.校长这样抓德育创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蕙.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4]李金初:学校文化创新[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学校专业发展的文化视角
组织效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