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探究

2018-06-09 02:52许娟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许娟美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在数学推理运算中,对数字内部关联的一种捕捉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增强理性逻辑思维的准确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數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感;培养;方法

数感是人对数以及数运算的感觉,培养学生的数感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数感培养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道路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让小学生对逻辑关系有清楚性的认知,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同时数感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数字量化的概念,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打开数学大门时就要重视数感的培养,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1.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去。学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体验数学课程内涵,学习到教材之外的数学知识,明确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培养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思想特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应用学生身边存在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细致观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获取数学知识,促进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2.细致观察比较,强化数感。

细致观察比较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强化。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懂得了“大小”的数学概念、“倍数”的含义,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出很多分数,让学生对这些分数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将班级整体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教师罗列的全部分数比较大小,看哪个学习小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

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一门工具学科,大量的数感蕴藏在生活情境中。要想找到蕴含数感的载体,必须拓宽视野,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学生带着数学的慧眼去重新审视大千世界,用数学的概念和术语去描述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去解释一些有趣的问题,以具体事例为媒介,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虚无缥缈的空头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数感的获得奠定良好的心理基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时,对于数字1,不妨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1能表达的事物,如一条河、一只狗、一颗星星、一颗糖葫芦,接着诱导学生数清几颗糖葫芦凑成一串?几根筷子是一双?几瓶啤酒是一打?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既可以表示单体(如一滴水),也能表示若干个单体组成的合体(如一瓶水);既可以表示大件(如大山),也可以表示小件(如一粒沙)。渗透合二为一,化一为万的思想。在教学重量单位时,不妨组织学生去中药店看看,感受一下称量中草药时对重量单位的严苛,亲自体验一下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分量和比重。

4.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记忆为主,失去动作经验的思维活动,无法稳定地保留在大脑皮层中。实验操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理性认知存储在记忆神经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幼儿好奇、好动、好表现的人格特征,又能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造数字,体验数字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首先指导学生温故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让他们用剪刀和纸板进行拼摆,分组合作探究,再集中展示汇报时总结出的几种方案:把梯形沿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将两个全等梯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梯形切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利用割补法把梯形变形为三角形。最后让学生通过各个数据的前后联系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割补组合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跟踪观察、分析各个数据源的走向,在数据流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数据敏锐的辨识能力和甄别能力。

5.在观察思考中优化数感。

观察是一种目的性强、计划周密、思维参与度活跃的持续性感知活动,它是打开理性思维的钥匙。任何数学问题都是对题设和假设的分析,要想得出结论,就必须在充分尊重条件事实的前提下观察分析数据特征,透过数字的蛛丝马迹,找到解题线索。

6.在估算中诱发数感。

估算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很有价值。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不是对数量的直观感觉,而是要把抽象的数字符号经过复杂的思维运行,不断巩固强化,形成一种经验意识;其次,教学中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凭借经验直觉估算,提高对数字的分辨率,塑造敏锐数感。

数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有意识的坚持。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准备好培养数感的素材;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教学后积极反思沉淀,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研究出一套系统地可持续发展的数感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顶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7(A5):95.

[2]许文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7(A1):104.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