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2018-06-09 02:52康云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措施小学数学策略

康云红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措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

如果我们用心爱我们的课堂,用心享受课堂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我们一定会凝聚课堂的力量,让学生凝神聚力的、充满激情的学习。北京著名教育家柏继明,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她在讲授《鸡兔同笼》的问题时,让我们看到一位老教师的激情。“鸡和兔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7个,数腿有18条,笼中的鸡和兔各多少只?”先不谈这道题的现实意义,单看柏继明老师课堂的激情,就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在初知题目内容的基础上,柏老师开始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于是充满激情的一幕幕就开始上演了:她叫上几个学生,与学生一起扮演小鸡和小兔。当她说:“假如7只都是小鸡,小鸡是两条腿的,可以直接站立,可是,小兔是四条腿的,应该怎么站立呢?”扮演兔子的学生就主动地抬起“小兔”的前爪,老师立即让学生根据这种站立方式,算一算应该有多少条腿。学生回答得激情四溢,准确无误。柏老师,立即仿照小鸡的步伐跑过去,拥抱那些值得肯定的孩子。然后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求得答案……柏继明教授,用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爱,点燃了课堂的激情,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探究新知,使“历史遗留的难题”轻松地迎刃而解,教师的激情功不可没。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实践,让课堂直观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直观化。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得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一伸手就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师生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三、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异同之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分别制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拼出的图形多姿多彩,形状各异。通过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四、在爱心中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后进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转化的条件就是学生的兴趣加上老师的爱心。

平时,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测验都根据后进生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气馁,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学习上,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鼓励他们画图、观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多打几次比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亲自说一说。这样半扶半放式的教学使他们逐渐走向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适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成功→生趣→再成功”的循环。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基础。

五、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应当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从而在学习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3年12期.

[2] 李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商情,2011年12期.

猜你喜欢
措施小学数学策略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