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

2018-06-09 02:52刘源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数学应用

刘源英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要注重赏识教育的学习和掌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理念,深刻地把握学生敏感而纯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逐步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获得个性化发展。针对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优点的教育方式。而人类本性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尊重,因此,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美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一旦这样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赋予教学活动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而著名的教育方式,在许多教学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赏识教育就是指教育者要从正面去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学生们在这种状态中对学习会更积极主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赏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尊重教育,因为这种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教育者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认可,并且要尊重他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我国教育界的许多学者都非常认可赏识教育,他们认为赏识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策略

1.应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出赏识教育的作用,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保持平等的姿态,并且要用进步的空间去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他们独特的心理思维来进行鼓励和引导式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场合给予学生合理的鼓励。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时要注重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往過程中要保持包容的心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去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足够的信心。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他们在面对数学时往往会缺乏一定的信心,从而也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赏识教育,并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比较有乐趣的。学生们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肯定,那么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更有兴趣。

2.有效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其教学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常会流于表面,在学习新知识时也会很快将旧知识遗忘得一干二净。在此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的殿堂,就会促使他们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大有助益。

3.积极赏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闪光点,等待教师去挖掘和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让一些具备绘画特长的学生到黑板上作图,接着再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特长被认可,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表现欲望,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绘图比赛,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印象,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几何知识,学生的特长也会真正有了用武之地,这就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

4.多元赏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固定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比如,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运用口头鼓励,其他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以这些学生为榜样,主动向他們学习;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感到与教师存在距离感,往往不敢主动敞开心扉,教师可以经常与他们一对一谈话,或者在他们的作业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表达对其未来的希冀,如“最近进步很大,希望继续努力”“不要害怕失败,相信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等。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关怀,这是他们改正缺点,不断进步的原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水平必将有大幅度提升。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充满自信的人,学生也才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5.共同赏识,建立平等、和谐关系。新课改反复强调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倾诉欲望,才会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诉诸教师,数学教学也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果。对于教师而言,关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必不可少,爱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老师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就能在教学中和学生平等对话,就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主动思维,才能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课堂气氛也才能轻松愉悦、民主和谐。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赏识鼓励的应用至關重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举措。数学教师应对赏识鼓励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主动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的肯定。此外,教师还要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踊跃地学习,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玉梅.搭建生活化平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下),2013,(12):63.

[2] 孙倩.让“快乐”“高效”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J].考试周刊,2015,(8):69.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小学数学应用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