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运行对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2018-06-11 06:17杨人贵申晓君廖瑜王久成周思园徐明忠田斌邓佩佩肖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湘江

杨人贵 申晓君 廖瑜 王久成 周思园 徐明忠 田斌 邓佩佩 肖芳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蔡家洲,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灌溉、改善环境、公路交通、发电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0月正式通航,整个工程形成长达128公里的库区,其范围包括湘江干流及其支流渌水、涓水、涟水、靳江河、龙王港、浏阳河、捞刀河流域。长沙境内库区沿岸区县主要有望城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枢纽工程将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水域相连构成带状滨水区域[1]。为评估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运行后对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并为该地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库区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并整理长沙市2004—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疫情年报、监测点数据以及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专题研究资料。

1.2 基本情况调查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基本情况、库区洲滩分布、航运情况、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1.3 现场调查

1.3.1 螺情调查 采用系统抽样对库区水域的41块洲滩进行钉螺调查,可疑地带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记录经纬度、环境类型、调查面积、钉螺面积、有螺框数、感染螺框数等,计算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等。

1.3.2 人、畜血吸虫感染率调查 采用整群抽样,对库区36个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中有疫水接触史者,采手指血或静脉血,以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筛查,血检阳性者以改良加藤法做粪便检查(一粪三检),粪检阳性者为血吸虫患者。家畜以改良加藤法做粪便检查(一粪三检)。

1.3.3 水体感染性测定 汛期后及枯水月天气晴朗(气温25℃左右)时,在有螺或人畜流动频繁地带水体中选取5个点,每点放置20只小白鼠,雌雄对半,称重后[(25±3)g]分成2笼,每笼间隔10~20 m,悬浮于水内表面。每次测定8 h(分2 d),每天于10:00~14:00 测定4 h,要求小白鼠腹部、四肢以及尾部接触水体,存活的小白鼠带回实验室饲养45 d后解剖检查感染情况。

1.3.4 水体尾蚴核酸检测 与小白鼠水体感染性测定试验同时进行。具体方法为在放置小白鼠的监测点取水体表面水5 L每点,取水时间是小白鼠感染性试验第1天的13点左右。水样采集后24 h内采用大容量超高速离心机离心处理后将沉淀物经纯水洗涤和再沉淀,反复3次后取沉淀物1 ml进行核酸提取和荧光实时定量检测。每批次检测均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为防止离心和洗涤过程中尾蚴丢失造成假阴性的结果,在试验过程中还选取非可疑区域自然水5 L加入尾蚴十尾作为参考对照。所用试剂为日本血吸虫核酸检测试剂盒(圣湘生物提供,批号2016001,效期内使用),所用仪器为罗氏LightCycler480荧光定量PCR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K-W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定量数据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枢纽工程对洲滩的影响

湘江长沙段共有41个洲滩,其中江心洲19个,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位于长沙城区湘江下游的蔡家洲,其上游有25个洲滩,下游有15个洲滩。建坝前洲滩总面积为3 371.85 hm2,建坝后洲滩总面积为2 016.29 hm2,面积减少40.20%。

历年来报告发现有钉螺孳生洲滩25个,现除望城区新康外滩、月圆外滩、莲湖外滩和湘江外滩可查出钉螺面积57.74 hm2外,其余21块洲滩近四年均未查出钉螺。目前兴马洲、鹅洲、柏家洲、洪洲常年居住人口约2 600余人。

2.2 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长沙市沿湘江库区分布有4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县,共有19个流行乡(镇),54个流行村,受威胁人口14.48余万人。2008年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自2012年开始我市逐步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传播阻断标准,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建坝前有4个乡镇(23.53%)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个乡镇(76.4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天心区整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工程运行后截止2016年底,14个乡镇(73.6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5个乡镇(26.32%)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除望城区外,其余三区县整体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表1)。

2.3 钉螺调查情况

综合枢纽工程建坝前库区洲滩有螺面积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04—2006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11%、0.03%和0.08%,此后连续十年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2010年钉螺面积达到历史峰值903.96 hm2,2010—2013年工程建设阶段有螺面积开始减少,2013年查出有螺面积为0,工程运行后有螺面积逐渐增加,截至2016年查出有螺面积57.74 hm2。

建坝前到工程建设阶段活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0.4420只/0.1 m2下降到2014年的0.0002只/0.1 m2;大坝投入运行后活螺密度出现小幅上升趋势,2015年为0.0030只/m2,2016年0.0071只/m2(详见表2)。

2.4 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2004—2016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流行村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呈持续下降趋势。2004年查出病人225人,感染率达4.41%,自2004年开始感染率逐年下降,2010年出现短暂回升,之后持续下降,大坝运行之后开始发现新病例。

2004—2006年查出病牛共33头,感染率分别为2.81%、0.82%和0.60%,此后连续十年均未查到病牛(详见表3)。

表1 湘江库区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表

表2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螺情情况表

表3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血吸虫病疫情情况表

表4 螺情与人群感染率情况表

表5 螺情与工程运行后航运情况表

2.5 螺情与人群感染率的关系

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人群感染率与钉螺密度呈正相关(rs=0.681,P<0.01),表示随着钉螺密度的下降,人群感染率亦下降(表4)。

2.6 水体安全性监测情况

小白鼠血吸虫尾蚴感染试验结果2016—2017年在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库区有螺洲滩设点,进行小白鼠的感染率测定,共解剖313只,结果均未查获血吸虫成虫。2016—2017年在新康外滩、乔口渡口、白沙汽渡(东)、莲湖外滩、傅家洲5个地点投放313只小白鼠,共解剖313只,结果均未查获血吸虫成虫。

水体尾蚴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参考对照均符合预期结果,而在新康外滩、乔口渡口、白沙汽渡(东)、莲湖外滩、傅家洲5个地点共采集的10个水样均未能检出尾蚴核酸。

2.7 螺情与工程运行后航运的关联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于2012年10月蓄水试通航,之前历年的航运流量数据缺失,仅收集到试通航之后船舶通过枢纽船闸的流量数据,分析2013—2016年通过枢纽船闸的总船数与活螺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为r=0.314,P=0.033<0.05,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行总船数与钉螺密度呈正相关(表5)。

3 讨论

3.1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库区螺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钉螺的孽生繁殖与水息息相关,幼螺发育期间离不开水,成螺长期淹水则存活率下降[4]。自2003年开始我市落实环改灭螺措施,采用平整滩地、降滩抬洲、推土填埋、翻耕垦种等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措施[5],减少了有螺洲滩数,减少钉螺孳生地,钉螺面积从903.96 hm2下降至57.74 hm2,减少了93.61%;其次是建坝蓄水抬高坝内最低水位和缩小水位波幅,导致被“间歇性淹水”的有螺洲滩演变成“全程淹水(低位有螺洲滩)”、“接近全程干旱(高位有螺洲滩)”等,促使钉螺产卵、孵化、成长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子代繁衍[6-8];再次是药物灭螺也有效控制了钉螺蔓延;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有螺面积,又控制了钉螺的密度,从而导致螺情整体下降。

3.2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正式运行后螺情、疫情有所上升

工程运行后,连续2年的水体安全性监测结果为阴性。说明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基本得到控制,水体处于相对安全状态[9];同时,大坝可能有效控制洪水泛滥从而降低血吸虫病扩散风险,有研究指出,“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多地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0-12];也有可能是由于水体安全性监测时间短或者监测时机选择不正确,或者是监测地点不适宜,或实验原因导致结果阴性。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运行的2年期间,库区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可能与枢纽工程运行后,导致库区水体水位相对稳定,水流变缓,有利于钉螺的附着并孳生,同时库区流域的莲湖外滩、大小柳叶洲、蹭皮洲等多个洲滩存在回水湾,更加便利于钉螺孳生;洞庭湖区是我省最重要血吸虫病流行区,湘江下游临近洞庭湖区。枢纽工程建成后,更加有利于通航,往来的船运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往返于洞庭湖区和湘江的船只增多,船舶过闸滞航现象也日益凸显,增加了附近洲滩与搁浅船只之间钉螺直接扩散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了感染性钉螺的输入风险。有研究表明,钉螺可随水流主动扩散和以船只、漂浮物、水草等为载体被动扩散[13-16]。本研究证实活螺平均密度与通行船只数呈正相关,说明随通行船只数增加,可导致钉螺密度上升。但由于观察年份短,数据少,证据不是特别充分,建议继续收集每年度通过枢纽船闸的总船数进行统计分析。

2015—2016年我市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和0.05%,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连续2年为0。家畜无血吸虫病感染,与城市居民不允许饲养家畜以及我省封洲禁牧政策有关;居民感染率近2年小幅上升,有可能是由于螺情上升居民接触疫水感染有关;也有可能与医疗诊断水平上升,传染病报告意识提升有关;也可能与血吸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有关;综合枢纽运行后,会导致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的改变,包括野鼠等密度的变化。

3.3 结论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运行对我市血吸虫流行存在一定风险,应给予重视并要持续加强监测,并切实落实血吸虫病各项防控措施。防控措施探讨:第一要加强螺情监测。针对湘江枢纽工程带来的钉螺输入和扩散的风险,特别是汛期要加强对大型船只、水面漂浮物、浮游植物以及大坝附近钉螺可疑滋生洲滩查螺力度,及时掌握螺情动态;第二是加强水体安全性监测,特别是上一年的新发有螺环境、或钉螺面积与密度回升的区域、水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环境变化的区域;大型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引起环境变化的区域;大规模人群迁徙或流动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疫情的区域,做好水体血吸虫病尾蚴监测;第三是在库区流域加强保虫宿主及野粪血吸虫病监测。第四要做好人群、家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监测;第五是要完全落实血吸虫病“查、治、灭、管、防”等各项防控措施。

[1] 苏珊,蒋飞红,梅鹍. 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建设对湘江长沙段水质状况变化的分析[J]. 湖南水利水电,2016,201(1):91-94.

[2] 唐婷,田甜.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启动污染综合防治[N].湖南日报,2012-10-23(001).

[3] 帅红,李景保,蒋聪,等.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初期长沙段水环境参数的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2):2085-2093.

[4] Cheng G,Li D,Zhuang D,et al.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actors o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Oncomelania hupensis[J].Acta Trop,2016,164(15):194-207.

[5] 饶敏,刘明章,申晓君,等. 长沙市湘江洲滩翻耕种植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6):668-673.

[6] 胡飞,林丹丹,刘跃民,等. 九江县赛城湖建坝蓄水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15(1):45-48.

[7] Li W,Hang DR,You BR,et 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marshl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Project on schistosomiasis in Jiangsu Province[J]. Chin J Schisto Control,2013,25(4):576–580.

[8] Liang YS,Huang YX,Song HT,et al. Impact of variation in water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on th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Jiangsu, China. II.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advanced spring flooding on the population of snails and survey of frequency of contacting schistosome-infected water both for people and domestic animals in different season[J]. Chin J Schisto Control,1999,12(5):210–213.

[9] 陈发明,申晓君,廖瑜,等.湘江长沙城区段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水体安全性测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4):387-389.

[10] Wu JY,Zhou YB,Chen Y,et al.Three Gorges Dam: Impact of Water Level Changes on the Density of Schistosome-Transmitting Snail Oncomelania hupensis in Dongting Lake Area, China[J].PLoSNegl Trop Dis,2015,9(6):e0003882.

[11] 谢朝勇,杨佩才,王毓. 三峡工程运行对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控的影响[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6):583-585,607.

[12] Chen YY,Cai SX,Xiao Y,et al. Impact of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schistosomiasis endemic situation in Hubei Province[J]. Chin J Schisto Control,2014,26(6):498–503.

[13] 林丽君,闻礼永. 湖北钉螺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1):83-89.

[14] 刘建兵,徐兴建,魏风华,等.大冶市四顾船闸航道钉螺扩散情况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13(2):124-125.

[15] 曾小军,陈红根,黄北南,等.赣江流域钉螺扩散成因和防治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2):120-123.

[16] 朱红,元艺,徐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2010,22(5):415-419.

猜你喜欢
钉螺血吸虫病湘江
2020年洪涝灾害后安徽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送瘟神记》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