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8-06-11 06:17袁海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甲磺酸乌司脂肪酶

袁海锋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1]。是胰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磷脂酶和弹力酶等)在胰腺组织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自身消化[1-2]。其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出血、紫癜及低血压、休克等。实验室检测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增高为主要特征。目前,AP的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如何早期诊断、正确治疗、阻断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仍是医师关注的焦点。为此,我科采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科收住AP患者15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60岁,平均(36.5±2.6)岁,发病时间5~48 h,平均(17.5±3.5)h;临床表现:急性中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血淀粉酶增高(>正常值3倍以上);彩超、CT检查符合AP影像学征象。B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62岁,平均(35.5±2.5)岁,发病时间4~50 h,平均(19.5±2.5)h; C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4~63岁,平均(33.5±3.5)岁,发病时间6~52 h,平均(17.5±2.5)h。B组、C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与A组基本一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内科学》第八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诊断不明确;壶腹部胆道下端机械性梗阻,经肝胆外科会诊具有手术指征者;有严重感染者;对加贝酯、乌司他丁等药物过敏者。该项目实施前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三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质子泵抑制剂、维生素及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A组:选择甲磺酸加贝酯(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767;100 mg/支;100 mg/次);第1~3天,300 mg/d,以后改为100 mg/d,疗程7 d。B组:乌司他丁注射液10万U(国药准字H20040505,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0万U/支;10万U/次),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3 d后改为5万U/d,疗程7 d。C组:加贝酯和乌司他丁联合应用,方法同上,7 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淀粉酶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淀粉酶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血淀粉酶尚未恢复至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或转外科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B组为80%,C组为98%;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P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AP是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胰腺细胞,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及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4-5]。胰酶包括胰蛋白酶、磷脂酶、弹力酶、脂肪酶等,胰酶激活磷脂酶A2可分解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的磷脂,产生溶血脑磷脂,进而引起胰腺组织坏死和溶血[6-7];弹力蛋白酶能够水解破坏血管壁及胰腺导管,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脂肪酸与血清钙离子结合,血钙降低,凝血功能下降。激肽释放酶可使激肽酶释放激肽和缓激肽,引起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和微循环障碍[8]。

表1 A、B、C三组治疗效果比较(n,%)

甲磺酸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势:甲磺酸加贝酯是一种非肽类蛋白的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纤维蛋白溶酶、磷脂酶、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及凝血酶等蛋白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加贝酯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提高免疫功能[9-10]。乌司他丁对各种胰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如胰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α-糜蛋白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巯基酶、磷脂酶、脂肪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等。乌司他丁同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和线粒体膜作用,可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11]。

总之,甲磺酸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12]。

[1] 杨栗毅,梁成坤,翁顺元.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194-1196,2017.

[2] 田岳宵,宁娟,汪刚.乌司他丁与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J].医药前沿,2015,9(4):294.

[3]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39-444.

[4] 孙发展.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6):861-863.

[5] 赵生爱,高福音,南建东.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0):3149-3151.

[6] 黄文辉.乌司他丁与加贝酯分别用于急性胰腺炎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4):271-274.

[7] 邝世宏,丘绵龙,郭衍军.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5,36(3):33-34,37.

[8] 宋斌.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1-122.

[9] 赵静.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2):210-212.

[10] 和芳,张玫,吴晓光,等.甲磺酸加贝酯对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转归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0):1330-1333.

[11] 穆小松,吴珮毓,汪威.甲磺酸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肠粘膜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4):2985-2986.

[12] 尤超.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3(6):41-42.

猜你喜欢
甲磺酸乌司脂肪酶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GC-MS法测定甲磺酸中3种甲磺酸烷基酯类遗传毒性杂质
脂肪酶Lip2在蚕丝表面交联固定及其催化性质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乌司他丁治疗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疗效分析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