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2018-06-11 06:18李玉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障碍症状心理

李玉子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量不正常、睡眠异常行为,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和躯体疾病有关[1]。相关资料指出,很多人都有睡眠障碍、睡眠相关疾病,其中成年人占比接近30%[2]。睡眠障碍是抑郁症典型症状,也是抑郁症重要致病因素[3]。另外,睡眠障碍不但会加重患者抑郁症的病情,还会延长康复所需时间[4]。有资料指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抑郁症康复[5]。基于此,本文就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病例均为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病例选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总计134例。患者均符合CCMD-3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组:67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3.02±8.30)岁;文化程度:小学患者17例,初高中患者28例,大专及以上患者22例。对照组:67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19~6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4.50±9.05)岁;文化程度:小学患者15例,初高中患者29例,大专及以上患者23例。试验组、对照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学历情况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监督、安全护理、生活护理等,不采取任何形式的心理护理。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经验丰富的精神科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时间集中在上午、晚睡前,每次时间以30 min为宜,护理期间内容侧重抑郁症有关知识学习、心理障碍疏导等。(1)倾听。倾听患者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诉对象,通过倾听以及患者的主诉,能够发泄患者心中的郁闷并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2)解释指导。对患者提出的躯体、精神问题加以解释、教育,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建立患者对疾病的客观认识,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的性质,建立康复信心。对于不善交际的患者,可以以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与人交谈、交往,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社会适应性、交往能力。(3)减轻痛苦。发泄情绪能够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例如人们往往在遇到棘手问题、挫折时,有明显的悲观、伤心表现,难以用言语表达,所以需要鼓励其将有关问题表达,避免情绪的长期压抑。(4)饮食护理。喝玫瑰花茶能够抵抗抑郁,但是禁止和茶叶泡在一起,茶叶中鞣酸较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效果[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相关指标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经软件SPSS 19.0完成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实验数据计算。计量指标评分结果以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证明相同指标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指标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有诸多症状表现,包括情绪症状(最显著、普遍,包括抑郁心情、兴趣消失)、认知症状(包括无端地自罪、自责)、动机症状(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7]。另外,抑郁症患者有明显早期睡眠障碍,主要是焦虑因素导致,需要通过护理干预进行最大程度的缓解。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以心理学理论、技术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行为,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生活质量[8]。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主因是性格因素导致的情感无法宣泄、疏通,在遇应激事件时发生焦虑反应后的睡眠障碍[9]。心理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减少甚至消除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基础上促进康复和预后[10-12]。另外,患者需要家人的关怀,多谈谈家中愉快事情,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关注患者特殊表现[13]。

表1 实验对象组间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n=134,分)

表1 实验对象组间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n=134,分)

组别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试验组 0.8±0.5 0.8±0.3 0.8±0.7 0.8±0.9 1.3±0.3 1.7±0.5 1.5±0.6对照组 1.6±0.5 1.5±0.3 1.5±0.8 1.5±0.8 1.9±0.5 2.3±0.5 2.1±0.7 t 值 9.260 6 13.505 1 5.390 0 4.758 2 8.422 6 6.945 5 5.326 9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症状较多,睡眠障碍问题直接影响病情转归、生活质量,除药物治疗外,护理配合工作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病情治疗以及预后,具有推行价值。

[1] 杨晶.抑郁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454.

[2] 马晓华.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2):187-188.

[3] 张秀梅.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4):137-138.

[4] 鲍蓉.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230.

[5] 马静,王保海,吴平平,等.延续性心理护理对AMI恢复期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及躯体症状改变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5):716-718.

[6] 周玉英,李向丽,潘虹,等.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辨证施护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28(7):149-151.

[7] 霍连梅,鲍金艳,李金鹏,等.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161.

[8] 苗春艳,鲁艳.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并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290.

[9] 张莉琴.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46-1948.

[10] 王靖,王昕,赵晓洁,等.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形式和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8):66,70.

[11] 蒙志婵.中医辨证施护用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51-152.

[12] 穆燕.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6):530-533.

[13] 曲咏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109-110.

猜你喜欢
障碍症状心理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