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乐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8-06-11 09:57倪娅
东方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乐师范合肥

倪娅

在越发成熟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民乐社团,是音乐教学以及音乐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炎黄子孙珍视的艺术文化遗产。同样,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我国小学校本音乐教材的一项特色单元。自新课改后我国音乐教育加大了对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民族器乐知识学习的重视力度。而民乐社团恰恰成为了校本课程的一个延伸和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民族音乐。这种以“社团”为称谓的音乐课外活动,也已悄悄的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类教学环节,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发展壮大。

一、概念界定

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现一般流行的有琴、筝、箫、笛、二胡、琵琶、丝竹、鼓等,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吹管乐器有:萧、笛、笙、唢呐等。吹管乐器大部分是木管乐器的性质。它们绝大多数都能演奏流畅的旋律,而且一般的声音都比较响亮,色彩比较鲜明,在许多合奏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吹管乐乐器,依其构造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无簧哨的吹管乐器如笛、排萧等。带哨的吹管乐器如管和唢呐;簧管乐器如笙。拉弦乐器有:京胡、板胡、二胡、革胡等。拉弦乐器大都擅长演奏歌唱性的旋律,音色一般地也较为柔和优美,而且适应性较强,比较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京胡、二胡等。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月琴、阮、柳琴、筝、古琴等。弹拨乐器大都比较擅长于演奏活泼跳跃的旋律,有比较强的节奏表现力。各种弹拨乐器,按照演奏姿势与形式,大体可分为;抱弹的弹弦乐器如琵琶、阮、月琴、三弦、冬不拉等;平置弹奏的弹弦乐器如古琴、筝等;打弦乐器如扬琴。打击乐器有: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因其形制与质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色彩。打击乐器主要都是节奏乐器。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中国的社团一般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组织特征。社团与政府组织、非正式组织或自然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小学民乐社团正是为了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而组建。

二、现状调查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原名崇经小学,作为教会学校创办于1937年。建国后曾更名为崇今小学、德胜街小学、合肥四十七中、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合肥师范附属学校。2007年秋,学校从桐城路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再度恢复为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目前,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共占地123亩,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共有6125名学生和288名教师。在“启迪心灵 明亮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合肥师范附小以“放出光芒,把希望点亮”为校训,培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洁、科学与人文素养基础扎实的快乐少年。多年来,合肥师范附小的“启明教育”形成了 “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教风和“勤学、巧学、乐学”的学风,以“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闻名遐迩。合肥师范附小注重承旧维新、汇中融外,在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特色示范小学、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徽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拓展了国际视野。如今,合肥师范附小已经成为滨湖新区一张闪亮的名片,正朝着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小学目标迈进。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拂晓民乐团于2005年正式组建,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300多人,包括二胡、笛子、琵琶、扬琴、古筝、中阮、大提琴、打击乐器在内的八大声部。在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协助下,在外聘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已有90%人通过了3至9级的考试,获得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等级证书。我们每年在民乐团招新中挑选适合学习乐器的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演奏技巧,并在学生考出3级后吸收进入校民乐团参加排练。在十年中,我们排练了合奏曲《喜洋洋》、《花好月圆》、《瑶族舞曲》、《灯节》、《江南好》、《金蛇狂舞》、《剪羊毛》、《京调》、《好日子》等多首脍炙人口的乐曲。合肥师范附小民乐团在包河区、合肥市的器乐比赛中多次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现在已经将演奏视频发送至安徽省报送参加比赛。参加校、区、市级各项各类演出中,均获得一致好评。“继往开来,再创新高”。这是每一个合肥师范附小民乐团孩子心中的话,从一个连简谱都不认识的孩子到能够流利演奏出多首的小小演奏家。我们欣喜的看着每一颗幼苗的茁壮成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合师附小将涌现出更多的新蕾!

三、研究内容

第一,在民乐传承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流行音乐的盛行,民族乐器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我国很多的民族唱腔与乐器在传承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有很多都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但是由于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冲击,许多传承人子女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薄弱,造成了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民乐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大多产生并传承于民俗活动之中。然而随着我国当前现代化过程的发展,民俗活动逐渐淡化,民乐也随着其依存土壤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文化传承的变异,也即是民乐面临的危机。

第二,在民乐传播途径方面。民乐的传播途径与民乐的传承是紧密相关的,良性的循环应该是:利用传播途径推广优秀的民樂作品使广大的群众了解和喜爱民乐,形成广泛的民众基础,进而推动民乐的传承产生更多优秀的民乐作品。然而当前的状况却是大多数人群不了解民乐,对民乐不感兴趣,这就限制了民乐的传播途径以及民乐的传承,结果就是造成民乐的进一步小众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民乐目前的危机与挑战实际上也意味着机遇,怎样发展民乐,使之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是摆在上至国家,下至基础音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一个解决办法是从民乐的传播途径入手,打破当前的恶性循环,形成应有的良性循环。从国家层面来说,大的方面,在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华阴老腔一声喊》等一系列具有典型代表的民乐作品登上了舞台,使更多的民众开始接触和了解民乐;小的方面,从教育入手,让每个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接受民乐的熏陶,培植民乐传承所根植的土壤。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由于自身职责所在,也深刻体会到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刻不容缓。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只要采用适当的传播途径,一定能对民乐传承产生良性影响。因此本课题计划以合肥师范附小为依托,研究在小学校园中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途径。从音乐课堂教学、学校特色社团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同时入手,用一种“随风潜入夜”的策略,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与效果,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加强弘扬、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教育,它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猜你喜欢
民乐师范合肥
合肥的春节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与民乐
小小书画廊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小小书画廊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