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6-11 11:17吴英宾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境软件技术实训

吴英宾

[摘           要]  “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一种新型的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从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介绍。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42-0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传统多采用“2+1”或“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校外主要进行企业的综合实训,校内校外相互独立,造成学生接触企业项目较晚、综合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通过“引企入教”在校内构建企业“实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了“引企入教、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软件技术专业“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探索而形成的,“引企入教”是指把技术、师资、项目、研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实境育人”是指在校内通过实践课程项目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渠道承载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过程[1]。“引企入教”是“实境育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实境育人”是“引企入教”的必然结果,通过“引企入教”实现“实境育人”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的高效人才培养途径。

二、“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以利益为纽带,构建基于校企共赢、利益共生的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想成功实行必须建立在校企共赢的基础上,软件技术专业为更好地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首先明确校企双方的投入与产出,既企业主要在技术、人员、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投入,专业在场地、实践条件、配套师资、人才输出等方面投入,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设计,实现“产业—行业—企业”相融合、“岗位—能力—课程”相融合[2]。企业承担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课程,校方承担专业基础课程,企业通过在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与校内师资团队融合,与校方在科研、技术研发方面深入合作,将学校实践场所列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基地,同时制定机制保障专业对企业的人才稳定输出,学生由双方共同培养和管理,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架构保障

软件技术专业通过对软件、互联网等行业企业进行广泛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确定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列表,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趋势,具有软件开发、测试与实施职业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方向,主要选择2~3个主要合作企业,由企业提供项目和搭建“实境”,共同实施第五学期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岗位细分和培养,在传统开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数据开发方向、大数据分析和WEB前端开发方向。

(三)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夯实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

专业按照软件职业技能提升规律,按照“实境育人”的宗旨,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共同创新实施了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实训课相结合的“宽基础,细方向”的课程体系。

“宽基础”模块课程通过开展信息类基础课程,提供IT类专业通用知识、基本技能和通用知识、具备职业岗位群的基础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岗位细分奠定基础;“细方向”模块课程通过开展各专业方向课程教育,细化岗位方向专业领域,使学生具备各方向基本专业技能;“精技能”模块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紧跟企业最前沿技术,通过企业参与的综合项目实训使学生具备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推进“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和“实”的实施,企业教师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优势在于“实”,而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其优势在于“教”,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和“实”的“双师型”素质,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在推进“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導下的“专+兼”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专任专业带头人由校内业务精湛的骨干专业教师担任,同时从企业聘请专业水平高、行业影响力强的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主要负责把握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开展专业调研分析,规划、制定和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教学改革方案等工作。兼职带头人主要负责指导专业发展方向、协调企业实习实训、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等工作。

为更好地保障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得到稳固提高,专业实施专兼职教师的“一对一”对口帮扶计划,企业教师带领对应的专业教师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校内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化手段应用、课程资源制作等方面对企业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同时,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按照1 ∶ 1比例构建的专业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每学期至少开发一项企业真实项目,并把项目改造为专业教学项目,不断提升专业团队的建设水平。

(五)实施“技术分层、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地“引企入教”,专业与企业按照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规律构建了“技术分层、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战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学期为基础技能实训阶段,校企共同完成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和基础通识知识的学习;第二学期为专项技能训练阶段,通过对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分解任务进行专项技术技能训练;第三学期为综合项目实训,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提升企业级项目开发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第四学期为创新技能实训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岗位方向细分,与企业合作研发和运营项目进行创新实战,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运作等各个环节[3]。第五学期为顶岗实训阶段,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完善自我发展规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六)建设企业级实验实训教学环境,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实践条件保障

“实境育人”的实施需要符合“实境”的企业级项目开发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由于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变化快,对PC等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加大了实验实训室的投入,做到核心实验实训设备“两年一升级、五年一换代”,与企业真实开发硬件环境保持一致。同时专业还与企业共同建立了移动互联技术研发中心,中心完全按照企业研发中心标准建设,作为专业教师提升、企业项目开发、校内项目轮训和创新项目孵化的支撑平台,中心下设了移动APP开发组、WEB应用开发组和智能硬件研发组三个开发小组,每个小组拥有独立的软硬件开发环境,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企业级校内“实境”教学条件。

除了硬件环境外,专业还构建了软件项目开发实训云平台,为专业实验实训提供先进的软件平台支撑。云平台提供对全部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及方向课程的网络教学运行支撑,平台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课前预习、资源共享、项目管理、任务分配、过程考查、任务考核、互动答疑、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提升专业群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七)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水平

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在線课堂和课程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泛在学习的云平台。利用教学云平台,把所有专业课都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供丰富的专业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平台签到、签退、课程预习、作业提交批阅、师生互动讨论、测试等功能,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平台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专业教师了解学习专业状态和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云平台的使用效率。

专业借助教学云平台进行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教学质量监控数据,设置预警和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经过不断的迭代,逐步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八)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力度,营造“工匠精神”专业文化氛围

软件产品与生活息息相关,软件工作岗位更需要“工匠精神”。专业十分重视企业岗位职责、职业素养等专业文化的建设,把岗位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从新生入学到专业教学,通过教学环境展板、知名软件行业企业专家讲座、行业企业参观、优秀毕业生宣讲、成功创业案例推介等形式进行专业认知教育,让专业学生系统完整地进行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在教学、实训、项目开发、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融入“匠心优品”软件作品奖评选活动,获奖学生可以在各类评优活动中有优先权,鼓励学生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应用到每一个软件项目中,逐步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氛围。

通过对“引企入教、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学生技能大赛、实践环境改善、企业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展、社会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解决了学生岗位认知差、企业参与度不高、专业课程体系滞后、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体上提升了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杰,辛宝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

[2]张智辉,韩志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

[3]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

猜你喜欢
实境软件技术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信息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析
虚实意境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Thinking Through Visual Communication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