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融入·帮带·同心

2018-06-11 11:02韩鸫侯思峣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静宁教研游戏

韩鸫 侯思峣

我们幼儿园因坐落在北京市宣南地区的儒释道寺庙旧址而得名。幼儿园的办园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则群策群力、合则共生共进”理念不谋而合,聚焦“和合”二字。当接到跟岗学习的培训任务时,我们也想到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制定出有意义的跟岗培训方案。于是,我们提前向甘肃省静宁县的老师们了解其学习需求。当得知他们“想了解园所的课程建构”,比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如何运用的,如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生成教学活动、甚至主题活动等等,我们结合这些,尝试以温情、融入、帮带、同心为跟岗学习的活动原则,规划了浸入班级日常、观摩集体教学、参与教研活动、接受专题培训等活动形式,以园所文化(“和合”理念)和园本课程(园级主题课程)为依托,与跟岗老师们一起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启迪彼此的教育智慧。

其中,围绕若干跟岗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也在非正式的午间休息环节、正式的教研环节等不同场合,开展了深度对话,在对话中加深了彼此对课程的理解,生成了若干新的反思点。

第一天,为了更好地解答教师心中的困惑,我们请跟岗老师们融入班级,实地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观摩教师开展的各种保教活动。我们认为,在实际中感受、发现是最好的方法。于是,我们把6位跟岗老师分成3组,分别进入小二班、中四班、大四班进行观摩学习。午休时,跟岗老师们纷纷好奇:为什么小、中、大班的幼儿都那么热情、不认生?为什么班中活动那么丰富?为什么幼儿的区域游戏那么深入?于是,我们为他们讲述了活动背后的故事。

三个班的带班教师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提前告知了班中幼儿,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前期的活动,激起幼儿对客人老师的心理期待,也有充足的时间做好物质准备:中班小朋友对甘肃这个地方很好奇,想向客人老师们提问,比如“甘肃在哪里”“那里的天气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好吃的”“那里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吗”……借鉴平日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和教师一起讨论如何来欢迎新朋友,最后孩子们一致选择运用表演节目和赠送礼物。表演什么节目?送些什么礼物?有的小朋友提议,用为六一幼儿园表演排练的两首歌曲;有的小朋友提议,可以唱园歌。最后决定这三首歌都唱,因为他们觉得这三首歌曲代表了三教寺幼儿园中四班的小朋友。至于送礼物,孩子们有的要送贺卡,有的要送上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有的要从家中带来甜甜的糖果分享给老师,还有的要送给老师一个拥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虽然我们最终确定了制作花朵心形贺卡送给老师们,但是还有的幼儿坚持要送给客人老师自己回家准备的小礼物,老师也允许了。根据讨论,中班教师与幼儿按计划开始着手各项准备,等待客人老师们来的那一天。

对孩子们来说,陌生的静宁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幼儿园的生活常态,赋予了他们新的生活经验,需要他们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与客人老师相处,适应加入了陌生人的新环境。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老师也是可用的课程资源,能够生发孩子们的新经验。

通过观摩和讨论,静宁老师们强烈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并不单单是看到的那些教育活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任何事情都是孩子探索的对象。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孩子们的游戏与真实生活。作为教师,要和孩子紧紧相连,理解孩子生活中所面对的真实情景,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契机、教育价值,放手给幼儿权利,生成课程,而并不单单把一项工作看做是任务。活动中,教师注重课程的整合,关注多领域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均衡全面发展。

我们也意识到,要善于利用跟岗培训中的非正式环节,营造更宽松的气氛,激发对方提问,能提出问题就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静宁老师对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她们想了解在集体教學活动中是如何运用游戏这一策略的?为此,我们组织了3节教学观摩课及课后研讨。通过示范活动、教研引领,让静宁老师们感受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及如何利用幼儿的游戏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同时还引发她们感受班级教师放手、支持、鼓励、巧妙的教育策略等。

比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小黑捉迷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活动,利用绘本中“黑色的圆点”藏在书中每页这一特点开展活动。黑色的圆点被教师赋予生命:调皮的小伙伴藏了起来,会观察、会发现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一下被这有趣的游戏吸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绘本阅读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将书中的“小黑”变为真实的“小黑”,请幼儿与“小黑”在班级内玩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并在游戏中运用绘本的语言练习表述。整个活动在“藏”与“找”的游戏中,不断引发孩子们观察与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发展了空间知觉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每次教学观摩后,各组都围绕“教学中游戏化的运用与生成”进行讨论。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地感受与体会,我们在教研中设计游戏体验、教学过程剖析、答疑交流沟通等环节,引导她们感受基于游戏化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而静宁老师们感受到,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不是说游戏只作为丰富教学的手段,而是作为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这也是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与学习特点的需要。教学是由游戏而生,为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服务的。由此来看,游戏支持教学,教学又支持游戏;游戏服务教学,教学也服务游戏。在这样双支持、双服务的过程中,游戏与教学不断促进与融合。

静宁老师们在教研后表示: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启教研活动,重视教研中的同伴交流,重视活动中的幼儿经验与操作,采用学习故事作为儿童发展评价的补充手段等等,让她们真正看到了孩子的能力,也逐渐学会转变观念——从老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从而去相信孩子的能力。

记得,静宁老师们离开的那天,孩子们拥在老师们的身边紧紧抱着她们。“老师,欢迎您再来。”一声声稚嫩的话语传递着对静宁老师的友好与不舍之情。不只是孩子,我们也一样,虽然此刻分离,但是我们和静宁老师们的心会因为对幼教事业的相同的爱和追求而“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静宁教研游戏
BURNING ISSUE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文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