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路上一片阳光

2018-06-11 11:02于红伟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参训园所培训

于红伟

编者按:2018年的春夏之际,乐平基金会和学前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精准扶贫——农村学前教育定点帮扶计划”,先后组织了五批来自甘肃、青海和贵州的教师,走进北京和青海等多所示范幼儿园,参加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不顾长途奔波的车马劳顿,快速融入园所,抓住各自的兴趣点,有准备地主动“跟岗”,在观察和互动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悟。

办好教育不仅是为脱贫,更是为信念、希望、美好不被磨灭。期待这些所见、所闻、所悟在未来、在他乡也能生根、开花、结果。本期专题刊登了接待跟岗教师的部分园所的经验,以飨读者。

一直以来,那张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我要上学》的照片都刺痛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种情怀,是我对幼儿教育的爱与执着。在这样的情怀之中,我与学前教育杂志社、乐平公益基金会美好地相遇了,作为帮扶导师,我们在不断的思考中前行,在实践探究中感悟。

参加本次线下精准扶贫项目,源于我们前期做的线上扶贫工作——我园制作的线上讲座受到了老师的好评,近千次的点播赋予了我们承担线下培训的责任与动力。在项目老师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我与本园的两名骨干教师踏上了前往甘肃通渭的道路,进行为期三天的调研和指导活动。

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教师通过直观的教育现场转变教育观念,并迁移到本园的实践工作中,在三天支教活动结束后,我们精心策划了通渭幼儿干部、教师来园跟岗的学习活动,希望干部和教师通过跟岗,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层面有更加深入的收获。

基于需求 精准选择

在项目负责人的多方协调下,为了优化学习的效果,我们首先确定了本次跟岗学习的主题: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随后,通过与通渭当地教育部门的配合,我们精心选择了培训对象、导师团队以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利用区域资源,以最大限度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一择参训人员。为了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达到共学共研、思维碰撞、落实有效的目标,通渭地区的领导干部非常重视本次跟岗培训活动,他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认真挑选了骨干园所的业务干部和教师参与活动。他们还对园所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前收集了当地教师的教学困惑,并将这些资料提供给我们做筹备参考。

二择导师团队。园里多次召开骨干教师和干部会,认真分析当地教育现状和培训需求,根据需求情况对我园的课程和教师优势进行了客观分析,挑选适宜的骨干教师和业务干部组成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导师组。

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导师组认真分析了参加培训人员的专业基础、需求和工作现状,找准突破口,以“游戏”为核心,结合重点问题,如游戏活动的创设与组织、互动环境的创设、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常规等,制定了详细的跟岗培训方案,采用专家参与式教研、入班观摩、参与幼儿游戏活动、专题研讨等方式保障培训效果。带领参训教师们以游戏伙伴的角色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亲身感受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发展和快乐。

四择区域资源。一所幼儿园的特色和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让通渭地区的幼教老师们有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挖掘本园资源外,我们利用本区的区域优势资源,扩大学习范围。针对参训教师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精心筛选了区域内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园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以期能够给大家更多启发。

如,针对室内空间小、游戏材料和场地不够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室内空间同样较小,但能够很好地借助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丰富游戏材料和操作机会的义宾幼儿园;针对区域游戏开展形式和策略的问题,我们选择了能够很好地把幼儿区域游戏扩展到室外的仁和花园幼儿园;针对游戏中幼儿与教师和材料互动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互动环境丰富,室内外游戏丰富并富有特色的东兴和顺和幼儿园。在参观学习之前,学员们做足了功课,带着思考和问题入园;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倾听接待园所的讲解、游戏互动、观摩研讨等方式认真收集资料,咨询解惑;参观结束后,积极主动地和参观园所建立了拉手关系,为今后的帮扶活动获取了更多更好的资源储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精心选择的培训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参训教师们在边看、边学、边思考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学以致用 利于实践

跟岗学习时有限的实践机会在于引发学员的思考,老师们有了观念上的更新,回到本园后才能够有所改进,因地制宜地办好学前教育。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调参训教师必须把所见和所思的内容进行及时梳理,结合本园实际,思考实践的方法。因此,在培训期间,所有参训教师都制定了回园后的初步实践方案。

1.学习后的探索实践。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如何更新观念,有效利用地区资源服务幼教发展,需要参训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在跟岗培训期间,我们给参训教师传达得最多的就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不断地讨论与澄清,帮助他们找准问题根源,挖掘地区资源,制定整改方案。跟岗培训结束后,我们继续通过线上的跟进指导,巩固帮扶,促进专业理念转化为专业实践。

跟岗学习的教师们回到园所后,均及时地与园领导进行了汇报和沟通,他们带领本园教师从幼儿发展需要的角度去分析教育现状,一边转变教师观念一边实践,制定了适合本园的整改方案。实施时,有的园所组织教师观看活动视频后进行讨论,对比视频分析本园的教育问题和困难,然后成立骨干队伍,有计划地实施整改措施。如:通渭县幼儿园针对园所面积小的问题,重新规划了幼儿园室内格局,充分利用楼道,压缩了教师办公间,为孩子们创设更加丰富的游戏空间;襄南镇幼儿园有效收集和利用了废旧材料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的互动环境,同时把闲置的墙面做成了涂鸦墙,地面绘成了辅助运动的图案;通渭三幼组织教师以优秀活动为样本进行摩课,在一课三研过程中理解、把握游戏化活动的实施方法。

在老师们的积极实践工作中,培训时建立的学习群成了大家线上沟通、交流的最佳平台,老师们把在实践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困惑以及调整后收到的良好效果在群里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形式不仅让导师团队不断看到培训效果的真实反馈,增强了信心,同时让被帮扶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仍保有强大的“幕后指导团”,形成了教育帮扶线上线下的互动链条,持续发挥作用。

2.幼儿园手拉手,帮扶更深入。为了更好地为孩子们搭建“互相关爱、共享快乐”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幼儿园“手拉手共建绘本馆”活动。了解到乡镇幼儿园条件比较艰苦,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园里启动了图书捐赠活动。捐赠图书后幼儿可获得“爱心勋章”,家长可获得“图书借阅卡”,以此鼓励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最后,由幼儿和家长代表进行整理打包和邮寄,为乡镇幼儿园建立绘本馆。接下来我们还将对该活动进行跟进指导,包括绘本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参与管理绘本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创设绘本馆环境等,同时建立两地幼儿和教师间的有效联系,实现线上互动。

我们深知,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实践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教育的帮扶更是一个持之以恒、持续跟进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不断扩充资源,帮助通渭的幼教老师们提升教育理念、开阔教育思路。当然,在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上,还需当地的幼教干部和教師结合本园实际,不断探究创新,共同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同样享有优质的教育,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参训园所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会议·培训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