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景迈山 茶林深处的金色未来

2018-06-15 06:07赵芳,纳梦月,孙铭
今日民族 2018年5期
关键词:澜沧普洱普洱茶

翁基古寨

2005年,途径芒景村开往澜沧县城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班车照常行驶在景迈山的山路上,颠簸摇晃,窗外是千年茶山似乎恒古不变的翠绿葱茏。23岁的布朗族小伙科哎华坐在车上,唇角紧抿,掌心发汗,双手牢牢抱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几斤自己做的古树茶叶。他有些紧张,忍不住想起去年,自己和澜沧古茶公司董事长杜春峄的那次偶遇。

在把那个和自己父亲一样年纪的老太太,连拉带背地领上景迈山后,她问了科哎华一句话:“阿弟,你家有古茶树吗?有的话,可以做点茶叶给我看看。”这句话里似乎蕴含着某种说不分明却跃动不安的希冀,成了他忙碌一年的动力。现在,则是考验来临的时候了。

“那时候怕死了,怕她看不上我的茶叶。”如今36岁的科哎华回忆。那一年,他把自己做的100公斤茶叶全部卖给了杜春峄,赚了一万多元。此后,科哎华品尝过资本市场的狂欢,也经历过经济危机的雪崩,13年后,他和古茶公司的合作仍在继续,年交易额却达到了1千多万元。“现在回头看看,感觉就是昨天的事,但巨大的变化却像是经过了两个世纪。”

2005年碰上了生命中的贵人后,科哎华的人生由此开始了翻天覆地地巨变。这是个体茶农的偶然事件,却又是搭上普洱茶发展顺风车后,景迈山必然迎来的生产生活巨变。

灿烂的遗产

翁基,是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委会的一个布朗族寨子,景迈山14个传统古村落之一,也是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村落。

传统干栏式建筑得到完整保留;屋檐下悬挂着葫芦和巨大的豆角,犁地的器具随意往墙上一挂,就成了一件韵味十足的装饰品;砸吧着烟斗的布朗族老妈妈把背箩带顶在头上,赤着脚慢悠悠地去采摘茶叶。而另一面,这里也在和现代社会紧密相连。家家户户都设有供人品茗的茶室,随处可见扫码支付的小牌,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停满了村外的停车场。

时至今日,翁基的主业仍是茶。每年4月的茶祖节是景迈山布朗族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祖先帕雅哎冷一千多年前带领族人种植茶树,被后人敬为茶祖。关于帕雅哎冷,还有一个富有深意的故事。

相传,帕雅哎冷去世后,为使茶山能永远惠泽后人,他托梦给族人管家说:“我想给你们留下金银,但终会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终有遭瘟死亡之时,就给你们留下一块宝石(茶山)和茶树吧!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

千百年来,这份灿烂的遗产,与景迈山上各族百姓共生共荣,形成了澜沧悠久丰富的茶文化资源,造就了实至名归的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的奇特景观。这里不仅有世界唯一的景迈芒景千年万亩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还有世界唯一的野生型向栽培型过度的邦崴茶树王,更有成林成片的十几万亩野生茶树群落。

近二十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走高,也随着普洱市品牌战略的重视和推动,景迈山焕发出巨大的价值与活力。

现任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的科哎华现在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自己到惠民镇读初中的时候,每周一趟,要背着一周吃的米粮走山路去上学,单边30多公里的路程,他和小伙伴要走5个多小时。初中毕业时,他心心念念想要一辆摩托车,自食其力到山上砍甘蔗,干了一个多月挣了2千多元,却依然凑不够钱。村子里虽然几乎家家种茶,但那时的茶叶却很难卖出去,他在周边的乡镇倒腾鲜叶,一斤只能赚几毛钱。“现在寨子变化太大了,老百姓差不多家家有车。我家就有三辆,路虎、丰田,外加一辆运茶叶的皮卡。”科哎华笑着说,“现在要跟家里小孩说寨子以前有多穷,生活有多苦,他们都不会相信。”

翁基古寨

价值的回归

景迈茶区主要位于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也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科哎华说,2017年景迈的茶叶质量和加工技术都很不错,市场也十分火热。他共卖出了16吨古树茶和5、6吨台地茶,仅仅自留了200来斤。而根据2018年春茶的销售情况,茶价还在走高。“最好的古树茶品种一公斤鲜叶差不多400元,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他笑着说。

当然,四季常绿的景迈山也遇到过刺骨的寒冬。很多茶农至今还对2007年普洱茶的崩盘记忆犹新。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6年开始,普洱茶的价格就一路走高,特别到了2007年的前四个月,普洱茶的均价上涨了三至四倍,个别品种上涨了几十倍,甚至超过了当时股市的同期涨幅。当时,不少厂家通过炒作普洱茶获得了比炒股还丰厚的利润。然而,2007年5月开始,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20%~50%,一些投资者囤积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普洱茶饼一夜之间骤然贬值。同年6月份,普洱茶市场大地震,继下关、中茶、大益三大品牌高台跳水后,几乎所有的普洱茶价格大幅下跌,10元一饼甩卖也无人问津,终于宣告了普洱茶市场的崩盘。

如今,普洱茶的价格再度高涨,但与此前不同的是,通过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缜密监控,以及越来越多饮用、收藏、投资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认识的理性回归,今年的普洱茶价格回归高位,主要是市场作用,而非人为“投机炒作”。同时,在经过2007年的暴涨暴跌后,景迈山的茶农纷纷组成合作社,以抱团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现在景迈山日子好过咯。”傣族村寨景迈村的村委会主任岩永,对景迈山上的每个村寨都了如指掌,他同时也是澜沧景迈岩永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以及景迈牵手茶厂的厂长。他介绍,目前,景迈茶区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合作社53家,几乎都是接单生产,不愁销路。以他所在的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在茶商来收茶之前根据当年市场情况、价格走向,定出农户茶叶售卖的价格区间。合作社的农户销售茶叶时不能随便涨价,但如果遇到市场行情差,合作社则会兜底,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茶叶。“这是我们从2007年吸取的教训,不能再像当年那样,任由资本乱炒,把价格搞乱了。”岩永说。

大计长远

4月正值春茶采摘季,早上9点多一路驱车向上,光看道路及路两侧就能看出景迈山对生态环境保护没少下功夫:为避免沥青污染而用碎石子铺成的山路整洁干净,两侧多是各种遮天蔽日的千年大树,轻纱般的薄雾温柔的笼罩在茶林间。

今年4月,“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普洱茶品牌价值为64.10亿元,比去年提高了4个亿,品牌价值再次居全国“十强”之首,同时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品牌。这与普洱市一直致力于的普洱茶品牌打造战略不无关系。

2017年,普洱成功推出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受到市场热捧。在其带动下,普洱市普洱茶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茶旅融合”深度发展。2017年,普洱市共有茶园3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30多亿元。茶叶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云南省第一,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群众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同年,景迈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广大茶农的收入显著增加。

茶叶,是景迈山的金叶子。但景迈的价值,不仅仅在茶,更在于当地各族人民“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的人文景观,和一种“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传统生态伦理。品牌打造之外,景迈山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申报世界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的申遗之路始于2010年,预计2020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有较大希望入选。申遗所用的正式名称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茶林总面积约177平方公里。资源类型包括千年万亩古茶林,散落在景迈山的众多古村落,以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在景迈山中探明储藏着20多亿吨铁矿石。选择绿水青山还是矿山开发?普洱选择了前者,并通过提请人大立法禁止开采景迈山下铁矿。这足以说明普洱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所作出的努力。如今,普洱市富有远见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道路,正有力地推动着普洱的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从科哎华改变个人命运的奇遇,到众多茶叶合作社的抱团价格联盟;从普洱茶的跌宕与复兴,到普洱市的坚持“绿水青山”换来的“绿色GDP”腾飞……景迈山亘古不变却又正在经历山乡巨变,这是个人命运的转折和改变,更是中国梦实现道路上折射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缩影。

猜你喜欢
澜沧普洱普洱茶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澜沧号”动车组运抵老挝万象 即将投入中老铁路动态检测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登东达山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疯狂普洱的背后
2008《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