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心 那柯里主动融入发展决心

2018-06-15 06:08赵芳,纳梦月,孙铭
今日民族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帮茶马豆浆

一段千回百转的茶马古道,一曲牵肠挂肚的赶马小调,跳动在亘古大地上厚重、朴实而又意味深长的歌谣始终闪耀在宁洱县的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

数百年来,茶马古道犹如一条中华文化的血脉,横跨数千里,把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连接在一起。今天的茶马古道虽已不再有往昔的铮铮马蹄声,但对“道路”的情结,却依然留在古道沿线村民的心里,成为新时代里发展致富的启示录。

“那柯里”取自傣语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组合在一起,便是肥沃的土地,小桥流水,理想的家园。

古时,那柯里是出普洱府南门关最为重要的一个驿站,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这里驻留休整,马帮铃声日日不断,人流交织如麻。这里曾串联起茶马古道沿途各村寨城镇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也见证着各族人民的聚合融通。

“赶马的小阿哥,阿妹来等着,阿哥你要快快来,妹妹把情话说咦呦喂……”这首《茶马情歌》不仅唱出了青年男女的心事,也使那柯里村享誉中外。

彝族李天林老人的家族已在那柯里生活了百余年,家族经营的荣发马店就坐落在风雨桥旁的。早年间,由于其位置便利、环境幽美、设备齐全,前来光顾的客商如织,在马帮极盛时期更甚。荣发马店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开马店用过的石水缸、油灯、马驮子。

百年间,迎送马帮的马店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农家乐,那柯里这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通过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生机与繁荣。

“对客人不能不理睬,客人来了要让人家吃饱吃好,哪怕客人不吃饭,也要给人家口水喝,不能因为生意好就怠慢了,要保持做人的本心。”作为荣发马店的老主人,70岁的李天林不忘时时叮嘱儿子孙。如“羁鸟恋旧林”般,李天林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种对那柯里难以名状的深厚感情,“即使没有了马帮,我们那柯里也和别处不一样。”老人很自豪。

这份自豪,源自那柯里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中坚持的“本色-创新”原则。

“1957年后马帮逐渐消失,那柯里村曾沉寂过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昆磨高速通车后才得以恢复生机。2008年那柯里遭遇地震重创,但随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那柯里村委会副主任张宏伟介绍,为重现当年那柯里茶马驿站兴盛繁荣的景象,县乡村各级多渠道整合资金近亿元对茶马古道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建起了土特产品一条街,打造民宿客栈……旅游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08年前的房屋是土木结构,后来重建成砖木结构的新房,再后来开始搞旅游,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高老庄茶庄的老板娘杨萍笑道。作为村里唯一一家可以体验全套制茶工艺的茶庄——“高老庄”名声在外。“客人可以体验‘采青-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压型-风干’,这整个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杨萍说,大多数客人时间有限,“风干”的程序就由茶庄来完成,然后邮寄到客人指定的地址。其中最远的,邮寄到了马来西亚。

为保持那柯里村的原有风格,当地家家户户都在下功夫。茶庄老板高家宝介绍,不久后,高老庄在自家20亩地上打造的集采摘、垂钓、骑马、做饭等为一体的供游客体验的家庭式农场即将开业。“我们不能和有些景区一样,一窝蜂地搞成义乌小商品市场,而要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跟上时代步伐。”他说。

在那柯里,像高家宝这样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求变求新的村民不在少数,张春芝也是其中之一。

张春芝祖上就开马店,到她已是第四代了。既当老板又做大厨,张春芝从1993年仅有一张桌子的小吃店做到了现在拥有七八十张桌子的大餐馆,她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我的饭店都是跟着路走。1988年看到村子里的小孩喜欢吃馒头,学校小孩多,我开始天天做馒头在学校门口支着摊摊卖;到1993年,我就在在人流较多的路边盖了房子,开个小店做吃的。去年又开了这家饭店,也是在路边。”张春芝止不住地笑了起来。

跟着路走的店铺,地道本味的马帮菜,让张春芝的饭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去年仅凭借餐饮一项就收入50余万元。看好马帮菜的前景,2016年,张春芝的女儿也在思茅开了一家马帮菜饭店。“光厨师就请了三个,她的生意比这边更好!”提起女儿,张春芝的语气里透着欣慰。

马帮菜中的“豆三样”——豆浆、豆花、炒豆渣原滋原味,远近闻名。为了保证豆浆的新鲜,张春芝每天早晨四点半起来磨豆腐,煮豆浆,还要把煮好的豆浆桶装运到思茅提供给女儿的饭店。从1996年到今天,张春芝一直恪守着传统马帮菜的制作要求,“豆浆得每天现磨才能保证原汁原味,不能坏了规矩。”

如果说,百年马店、洗马台、碾碓房、古道流溪、风雨桥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形成了那柯里独特的外部景观,那么,村民们坚守的品格与顺势而为的智慧则铸造出了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的那柯里,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底蕴,引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7年,那柯里旅游收入已达六七百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

猜你喜欢
马帮茶马豆浆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茶马古道
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
豆浆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