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当代大学生生涯辅导路径研究

2018-06-15 00:54陈璐蔡寒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就业能力

陈璐 蔡寒菁

摘要:就业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快速转型衍生的现象,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供需的质与量持续不平衡。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就业结构性困难消解的关键。基于S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自评及239个雇主招聘需求比对分析,针对性地从生涯意识唤醒及生涯知识学习、职业信息提供及自助式探索平台建设、个性化生涯辅导三个层面优化大学生生涯辅导路径,以期全方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生涯辅导;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碼: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1203

就业能力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提出[1],具体指“为个体找到工作及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就业能力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的关键,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国家人力资源配置。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不足

1问卷开展及回收情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本研究以S大学2016届本专科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月25日至6月10日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开展调研,共回收5 432份有效电子问卷。为了解雇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本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面向239家进入S大学招聘的雇主展开了就业能力需求调研。

2问卷设计维度及基本数据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整理与调查、访谈研究相互印证及补充的基础上,构建出大学生就业能力考量维度,包括个性适应特征、自我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工作执行4个层面34个考量要素。其中,雇主对就业能力具体要素评价中,1代表“不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分数越高表示雇主对此能力的需求度越高。学生对就业能力具体要素评价中,1代表“不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示学生对该能力要素的满意度越高。比对雇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及2016届毕业就业能力自评数据,可发现两者在就业能力具体要素方面存在的差异。

3大学生就业能力调研结论

个性适应维度中最受雇主重视的指标是责任意识、积极心态及学习能力。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和亲和力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这与师范院校培养教师整体以乐于助人、追求和谐的特征一致,但也说明学生在顺应社会变化与挑战、突出表现及自我竞争发展意识较为薄弱,这是高校未来需加强引导的维度。

在自我管理能力维度,心理调适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为雇主所看重的能力,在学生自评中也获得较高的自我评价。但雇主与毕业生在时间管理能力的需求与自评差异最大。这与S大学学生热衷于社团实践活动,时间精力分配不足现象相符。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满意度较低是因为自身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职业生涯管理能力需要自我觉察、心理调适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做支撑,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思维分析能力方面,雇主更看重独立思考能力、理解领悟能力,对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度较低。从比对数据来看,学生能力自评分与雇主重视程度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S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对学习和实践育人贯彻较为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领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能力较为突出。S大学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阵地,学生求学期间形成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相当于为其植入创新基因,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延续青少年的创新的思维及能力培养。

工作执行能力维度方面,雇主最看重团队协作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口头表述能力,而外语能力、领导能力及营销能力重要程度较低。学生自评分情况与雇主需求程度一致。然而,口头表示能力作为雇主最为重视的三项能力之一,在学生自评分中的排名却不高,说明毕业生应提高口头表述以满足雇主需求。学生的外语能力、营销能力及领导能力三个维度的满意度较低,这与学生竞争意识及成就动机相对较低相印证。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仍应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培养,加大国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及对学生自我展示及营销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呈现正相关。雇主普遍重视求职者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确保招聘到与单位价值契合、能力匹配的员工。受访雇主表示,毕业生由于缺乏对自身的清晰认知,职业发展方向不明,入职后易萌生跳槽的想法,为雇主带来潜在的招聘及培养资源浪费。对就业能力需求与自身现状认知越清晰的学生,就越能对竞争性资源及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主动寻求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适应能力及积极心态是就业能力的新核心。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徒增,企业生存及竞争压力增加,雇主对求职者的适应能力期待及需求更高。受访雇主认为,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及积极心态的员工能主动适应工作内容及环境变化,合理安排时间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生涯辅导的内在诉求

1生涯辅导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生涯辅导指“由辅导人员结合其专业实质提供一套有系统的计划,用来促进个人的生涯发展。在这套计划中,结合了不同心理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帮助个人了解自己,了解教育环境、休闲环境与工作环境。经由生涯决定的能力,选择适当的生活方式,增进个人的幸福,进而谋求社会的福祉”[2]。生涯发展理论创始人舒伯认为,个人的求职过程实质是对自身兴趣、能力及其他特质的表达,并寻找与之相符岗位的过程。了解及认可自身生涯身份的个体能主动链接、整合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并在求职过程中收到良好成效。大学生处于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生涯辅导围绕个体自我概念形成,直接影响就业能力提升的核心。

2经济发展转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诉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一岗难求”与雇主“一人难求”的结构性矛盾[3]。经济新常态下,雇主对求职者适应力、抗压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知识结构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以用的尴尬境地,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其主要成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及“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4%)[4]。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结构化矛盾。此外,频发的职业流动使职业生涯的界限被打破,无边界职业生涯成为社会主流。快速适应职业发展,有效地管理发展与驾驭自身不同的职业角色,并对不同职业身份自如切换成为了新时期就业能力的新内涵。

3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从生涯发展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对推动高质量就业有显著意义。于雇主而言,求职者优质的就业能力能降低招聘及培训成本。访谈中,雇主反映靠组织福利及制度改善以提高员工留存率的作用日渐式微,只有寻找与雇主价值契合的员工,方能与雇主同甘共苦,共同前进。于国家而言,通过生涯辅导引导求职者聚焦就业能力提升,激发自我发展主动性、积极性和目的性,是实现国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前提。

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当代大学生生涯辅导路径优化生涯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应立足中国现实语境,优化生涯辅导实施路径,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基于S大学生涯辅导实践及经验总结,建构出三个层次的生涯辅导路径,以激发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提升就业能力。

1生涯意识唤醒及生涯知识学习

生涯意识唤醒是指在掌握生涯规划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个体感知自身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大学生可通过生涯主题电影、生涯读书会、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多元的实践及体验,形成完整、正确的生涯身份认知,建构清晰的自我概念,在意识层面更愿意学习生涯规划知识,接受生涯辅导。其中,行业、岗位及专业分析大赛为S大学首创的生涯意识唤醒活动。在专业分析大赛中,参赛学生团队可集中调研自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特色、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信息,提升专业认知,强化专业认同感,同时,调研结果及建议将反作用于学校人才培养优化。行业/岗位分析比赛则是学生团队以访谈、实习、见习及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分析岗位/行业由来、工作内容、入职条件、晋升路径、薪酬等,促进大学生正确研判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此,开展系统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内驱力,避免就业主体责任旁落。比如,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以梳理出完整的自我概念清单并建构生涯愿景。再如,通过职业素质实训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讲授及训练,提升具体的能力素养。

2信息提供及自助式平台搭建

就业能力提升需时刻围绕目标岗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多渠道收集准确的职业信息是必要前提,信息收集越充足,毕业生职业决策越稳定。由此,就业指导部门可提供明确的生涯辅导流程,以便学生可自主选择、对接适合自身需求的生涯辅导活动。此外,可打通校友回校分享及提供见习、参观的渠道,发挥校友资源的价值,加强校友反哺学校及学校与校友的实时、多点互动。

自助式探索平台的搭建能有效缓解高校扩招及多校区办学造成的师资不足的困境。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建设:其一为自我探索类,如职业测评、就业能力测评等;其二为职业信息收集平台,如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开发的职业信息共享平台及历届招聘单位留存的宣讲资料档案库。

3个性化生涯辅导

由于个体的异质性,就业能力提升必然走向个性化、互助化。团体辅导以问题相近、困惑相似的学生为对象,在辅导过程中是多向沟通的过程,每一个当事人都存在多个影响源,有利于学生朋辈作用的发挥及对某个问题的集中探讨与解决。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或探讨某个特定话题。因此,通过团体辅导、团体咨询及就业能力提升实训工作坊,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困惑的解决。个性化生涯辅导则有助于在一对一咨询的私密环境中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涯困惑,并寻求解决方法。由此,高校须给予个体生涯辅导场地支持,实施生涯辅导档案管理及定期开展個体咨询督导,以实现生涯辅导的专业性及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个性彰显,经济发展转型引发雇主招聘的新需求催使生涯辅导成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在诉求。优化高校生涯辅导路径,通过由表及里的学习,辅助学生发现自身阶段性困惑后,寻求对应的生涯辅导方式,为就业能力提升找到着力点及依托,更有效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康延虎.大学生就业能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光红,李文喜,孙丽丽.大学生就业力研究——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视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4]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Study on Career Guidance Pa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Employability Promotion

——Taking 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Lu1, CAI Hanjing2

(1.Student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2.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is a phenomenon derived from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economic transition in our country, reflected by the continuous imbalance betw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labor market.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the key to resolving the structural difficulties of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self evaluation of employability of S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2016 and 239 employers demand analysis, this study tries to optimiz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path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nhancing career awareness and learning career knowledge, providing occupation information and constructing selfhelp exploration platform, and personalized career guidance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Key words:employability; career guidance; path optimization(责任编辑:朱岚)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就业能力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