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溯源及基本内涵探究

2018-06-15 00:54王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现实意义

王岩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理论勇气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这既是我国教育事业也是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基础教育研培工作者,深入挖掘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内涵,可以为当今的基础教育工作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指针。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理论渊源;基本内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0103

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的思想,是马列主义与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渊源

1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理论,主张人始终是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人”是贯穿立德树人的核心支点。围绕这一点来判断,立德树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把“德”置于“人”的首位,深刻辨析了“德”与“人”的关系,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兼容并蓄中國古代德育思想文明成果精华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传统美德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稳定的文化心理,为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孔子认为,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使自己行为规范。技艺性的言语、文学、政事都要以德为根本标准,并且服务于道德修养。南宋时期教育家朱熹说:“立学校以教其民,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恭敬,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尽其道,使之所以自身、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这表明学校培养人才必须要把道德品质的养成放在首要位置,在学校工作中,德育必须占据首要地位。习近平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中华文化的吸纳与传承,他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由此,习近平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与新时期我国自身改革发展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赋予“立德”新的内容,这是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特色。

3继承和发展了中共近几代领导人的德育思想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应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思想既代表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直接继承的理论依据。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和时代的特征出发,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把德育教育思想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离不开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理论的坚持和创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战略重点、育人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德育思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为新阶段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是对胡锦涛的德育思想不懈追求发展创新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选择。

二、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基本内涵

1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明确提出教育是整个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实现价值的起点和初始阶段。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他对于基础教育价值观的定位,对于指导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走向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3]习近平“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育思想从教育方针的高度明确了德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小学校实施并完成培养人各项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校的“主业”之一。把基础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点部位,是基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习近平书记所做的历史的选择,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2中国梦属于青年一代——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

人类的理想道德信念是道德理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总阀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之“德”相一致的理想信念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为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之“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做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习近平“中国梦”思想不仅给予广大青少年精神层面的鼓舞,也为他们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谈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习近平“中国梦”思想是在德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党的德育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取向之间的交汇点,逐步探索青少年品德内化过程的规律。这对于克服立德树人教育内容的泛化,加强其针对性,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3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体对重大价值问题的基本共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育人,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6]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滋养。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国民的整体素养。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们未来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4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从时间维度分析,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立德树人之德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其根在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立德树人,就是要立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历史层面的传承,体现了道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會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8]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深厚的思想源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民族基础。立德树人,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立德树人之树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用鲜活的党史教育青少年学生成人成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不管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鲜活的党史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不容忽视,不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红色革命文化永远都是我们坚定理想、奋发有为的重要动力。有红色文化的支撑,我们的教育立德树人事业才能全面完整,才能定力十足。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不可忽视。”在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进程中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理所当然,刻不容缓。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更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的红色基因,经过加工、改造和转化,逐步形成了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这种借鉴和继承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立德树人事业的发展。

6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内部各项教育改革的实验与深入,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抓好基础教育,广大中小学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立德树人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时刻放在心上。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四有”标准,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的论述清晰地阐明了教师的素质和修养是影响教育立德树人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是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首先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并言行一致,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在立德树人中的榜样作用,成为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只有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够自然地把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才能明显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担当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现实意义

1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座谈时说,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立德使人成人,树人使人成才。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不仅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明确了“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即先教人“为人”而“成人”,后教人“为学”而成才。基础教育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完成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任务更艰难、更迫切。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破解教育现实难题,切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要从中小学校的立校的根本宗旨、任务和目标上着手,认真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实现教人成人、教人成才的有机统一。

2进一步丰富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之“德”有着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也包括世界文明之德,同时包括社会主义之德。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这些“德”的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立德树人形式,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之“德”具有双重指向,既包括学生之德,又包括教师之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由此可见,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中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师之德是形成学生之“德”的重要前提。

3进一步实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

从历史和逻辑上看,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和深化。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围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做出了重点部署。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能深切体会党在传承创新立德树人理念方面的基本思想和立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对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3]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講话[EB/OL].人民网,20160909.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50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504.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20131230.

(责任编辑:朱岚)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