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相关研究

2018-06-15 06:55王巧莉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相关性儿童

王巧莉

【摘要】目的:寻找儿童食物不耐受疾病与其过敏性哮喘发病的内在联系,与过敏性哮喘的患儿的病因探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儿保科参加健康状况检查的健康儿童50人,过敏性哮喘患病儿童1OO人,分为两组,健康儿童组命名为正常组,另一组儿童命名为患病组,所有研究样本儿童年龄范围为1岁至14岁,两组儿童同时接受专业的食物不耐受疾病表征指标检测,检测指标,14类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的IgG抗体检验。结果:患病组儿童对鸡蛋和豆类以及牛奶三种食物的不耐受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年龄和性别也对患病组儿童的过敏性哮喘疾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影响。结论: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基于食物不耐受指标的反映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疾病治疗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儿童;过敏性哮喘;相关性

过敏性疾病中,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典型的上呼吸道疾病。其初次发病多见于人的婴幼儿时期,且此年龄阶段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但从临床症状上,过敏性哮喘初期发病主要表现为流泪、流涕和打喷嚏,与流行性感冒以及过敏性鼻炎症状极为相似,容易被家长忽视,并且儿童时期发病的误诊率也相对较高。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此种疾病的引发原因的研究逐步深入,发现食物不耐受在众多病因中与过敏性哮喘患病有较高的相关性。现本院随机选取了150名研究样本儿童做以下针对性研究,现详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进行本次研究,在本院儿科内选取150例儿童,其中50例儿童排除患有过敏性哮喘,100例儿童患有过敏性哮喘,研究样本选取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研究样本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患病组儿童年龄阶段,1至14岁,按年龄将其细分为婴幼儿年龄层组、学龄前儿童年龄层组、学龄儿童年龄层组。婴幼儿年龄范围,最小1岁,最大3岁(35例),学龄前儿童年龄范围,最小4岁,最大7岁,(36例)学龄儿童年龄范围,最小8岁,最大14岁,(29例)。研究样本性别比例为,男童55例,女童45例。排除患有过敏性哮喘的正常组儿童按与患病组儿童相同的标准进行分组,各组人数分布为婴幼儿时期儿童18人,学龄前儿童15人,学龄儿童17人[1]。此组儿童性别比例为,男童28人,女童22人,患病儿童与排除患病儿童在以上统计指标中均未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所得对比分析结果可认为有效。

1.2 方法

对样本病例实施经静脉抽血,抽取后及时分离血清,分别加入准备好的14类过敏原食物的过敏原包,并观察其是否与固体抗原实现充分结合,确认结合后加入定量的1gG,观察反应过程,为了便于观察反应结果,可联合加入偶联酶生色底物,促进显色反应进行,反应过程完毕,检测并分析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数值,通过分析进一步计算1g物质的浓度指标,使其与过敏原食物中的1gG浓度形成正比关系。做好数据记录。浓度性质判定范围:浓度小于50U/ml判定为阴性,浓度在50-200U/ml及以上,均可视为阳性,细分又可分为浓度在50~100U/ml之间为1+,浓度在100~200U/ml之间为2+,大于200U/ml判定为3+[2]。通过对以上指标显示数据的分析,判定参与检测儿童是否为食物不耐受者,对出现这种症状的儿童给予相应的饮食调节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于不耐受种类较少的患儿,采取禁止再次食用的直接方式进行治疗,不耐受种类较多的患儿则需要针对性的食用2+与3+呈阳性的食物,食用周期,60天。而对l+阳性食物则可按每周一次的频率维持食用。注意饮食疗法必须在实施过药物治疗且病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运用。

1.3 观察指标

对患病组儿童的恢复情况进行定期回访,此前保证所有患儿均经过为期60天的饮食调整法进行治疗,制定治疗效果评分体系,将疾病症状完全消失或症状明显缓解记为5分,有所缓解记3分,无明显改善记0分。

1.4 纳入标准

(1)正常组儿童均参与了我院儿童保健科的身体健康检查,排除患有过敏性哮喘疾病。

(2)患病组儿童均在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的过敏性哮喘症状。

(3)患病组儿童均经过医学病理检查确诊患有过敏性哮喘[3]。

(4)所有儿童均在其监护人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由其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5 统计学方法

SPSS是一款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其有众多版本,本次研究选用SPSS22.0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結果

(1)两组儿童在食物不耐受检测呈阳性的几率上进行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患病组儿童血清1aG浓度呈阳性的几率达到了65%,正常组儿童阳性几率仅为24%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2)两组儿童中,患病组儿童对蛋类、奶制品、豆类的不耐受数据分析后,其阳性几率较正常组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3)分析两组研究样本儿童在年龄阶段和性别上的食物不耐受性的内在联系,结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处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患病儿童1gG抗体全部呈现阳性,耐受程度处在第二阶段患儿中,阳性率检测显示按年龄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与年龄分布呈反比关系,患者性别特点显示,男童不耐受食物类别多于女童。

3 讨论

3.1 过敏性哮喘简析

首先,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反应而引发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在这种疾病的引发因素中,主要是由于细胞中的肥大细胞而引起,细胞主要类型,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由于此疾病为多种细胞引起,所以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由于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不断上升。通过对专家对疾病发病年龄段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可得出,初次发病常见于人的婴幼儿以及儿童时期,且发病时常伴随着食物类过敏原检验结果呈阳性,说明食物不耐受与患者患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如能在儿童时期及时治疗,对人长期的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过敏性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类型,因此,临床上应当在此疾病的治疗上应予以足够重视。其次,疾病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干眼痒等,这也是过敏性哮喘容不被重视和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如遇误诊或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加重气管负荷逐步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症状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给予缓解药物并施药于呼吸道,方可使症状得到缓解[4]。另外,在通过临床症状对此疾病进行判定时,还必须考虑到患者出现非典型症状的情况,如患者出现持续咳嗽60天以上且未查出明确病因,发病时间多见于凌晨,施以常规的咳嗽缓解药物和化痰药物无效,即可基本判定为过敏性哮喘。但在疾病纳入时,需排除患者有因咳嗽引发其他类型疾病的情况。最后,过敏性哮喘长期不愈还存在引发心肺疾病以及突发性呼吸骤停合并呼吸衰竭。

3.2 研究结果简析

本次研究表明,患病组的儿童在食物不耐受指标的相关检测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患病儿童1gG检测数值均达到了阳性判定标准。两组儿童对比数据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针对患病组儿童实施饮食结构调理的辅助治疗后,其哮喘临床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这充分说明了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哮喘的疾病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另年龄层次也与疾病发作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患儿的过敏原,并调节过敏性哮喘患儿的饮食结构,可以达到缓解疾病症状,减低发病率的目的。并且年龄层次也是此类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但过敏原食物种类繁多,临床上应不断将两种疾病进行结合对比研究,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找到更加科学的方法。

(通讯作者:张文平)

参考文献

[1]白婕,岳燕.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05):257-260.

[2]张洁,吴永利,郗瑞倩.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07):776-779.

[3]张雅蓉,陈云,赵艾,等.中国3-12岁儿童自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5,44(02):226-231.

[4]刘海燕.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特应性体质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03):52—54.

猜你喜欢
相关性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留守儿童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