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如何能实现高效课堂

2018-06-16 06:07杨萌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杨萌

摘 要: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往往会不断让他们做练习。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因此而得到提高,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却是不利的,也不符合信息技术在新课标中给出的定位,还制约了课堂效率,使高效课堂的目标难以实现。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六点,一是对教材进行彻底的解读;二是彻底了解学生;三是选择科学可靠的教学方法;四是强调精讲巧练;五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30-1

初中信息技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其课程定位在新课标中已经十分明确:必修课程,信息时代技术迅猛发展,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一背景,该课程涉及到的主要学习领域与目标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其特点是创新型、实践性、操作性。

在教学过中,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存在轻“信息素养”培养,而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养的现象,即以“教技术”为主,并未将信息技术教育这门课程实质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上述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新课标中的定位不符,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还使他们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增加,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对有效教学理论的重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努力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优化,以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结合自身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精彩、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对教材进行彻底的解读

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实施教学活动。上课前,教师先要对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明白编者的意图,将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重点难点等了然掌握于心。值得一提的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收集丰富的案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营造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于无形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二、彻底了解学生

新课改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受个人领悟能力、小学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们之间必然有着不同的基础,为此,在备课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将前期工作做足。只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等都掌握清楚,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才更准确,备课也就更有针对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只有制定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學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实现高效课堂,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三、选择科学可靠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需紧紧围绕其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实践、任务驱动、引导诱思、案例、分组、游戏、讲演结合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等为依据,对教学方法做出选择。新颖、另类、样式多并不是评判一个教学方法好的主要因素,所谓最好的教学方法,其好就好在与本节课堂最适合。

四、强调精讲巧练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除了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加以培养以外,还需依托各种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电脑等,使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更为重要,学生必须经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进而做到灵活运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即重点、难点部分重点讲,为学生自行思考、操作实践、探究问题等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双双得到提高。

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教师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场所传授知识,学生也要在这一场所学习知识、进行成果展示、能力培养等,课堂教学当之无愧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想使课堂效率更高,使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具体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学习兴趣、情绪、领悟能力等使得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层次不同,所使用的衡量标准也要不同,在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给予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尽可能合理地评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始终不忘激励的重要性,对于在自己实际基础上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都要不同程度地给予鼓励,使成就感、成功的喜悦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综合运用奖惩结合、积分奖励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做出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上几项工作,打牢基础,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运用有效教学理论,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努力做到效率和效益最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持续发展与进步,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高效课堂目标就不难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玲,刘禹.跨越式实现高效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郑炽钦,李夏萍.新课程 新思维——广东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