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中学语文课堂节奏

2018-06-16 06:07周扣平
关键词:角度分析

周扣平

摘 要:掌握课堂节奏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上好一堂课就像吟唱一支优美的歌曲,有前奏,有高潮,也有收缩式的结尾。笔者认为,只有融合学生的心理态度和思维方法,辅之以教师独特的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伴之以充满韵律的节奏,才能书写语文课堂的优美乐章。

关键词:角度;把控;分析;课堂节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49-1

所谓“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

由于教学节奏中包含着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关注自己教的节奏,包括教学中的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学的节奏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课堂节奏

1.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要想把控好教学节奏,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遵循认知规律,才能调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节奏。一堂45分钟的语文课,不是每一分钟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的。在新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会因为上节课剩余的影响或课间休息活动的精力剩余而无法集中精神,进入新课后,学生在教师的多次调控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并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缺少新鲜事物或独特教学活动的课堂中间时段,学生易疲劳,兴趣降低,会产生厌倦情绪。在课堂的后半段时期,是注意力的黄金时期,学生的专注力得到旺盛的发展,在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学生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这和长时间的注意活动以及等待下课的急切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配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中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

2.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不仅与学生的内在的心理特点有关,也和自身因素以及外在环境息息相关。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影响学习的因素都是通过学习状态表现出来的,优秀的成绩和学生的良好状态有着直接关系。坐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学习,也不是所有人都讨厌学习;有的课文,学生感兴趣,喜欢学习,也乐意去学习;有的课文,学生不感兴趣,更不乐意去学习。针对不同的课文,课堂节奏要随之转变,要将课堂学习调到最佳状态,实现最佳效果。

二、從教师角度出发把握课堂节奏

1.教师语言

教师在授课时,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中语言的轻重缓急、张弛相间以及降低、升高、停顿、转折。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关重点和较深奥、难懂抽象的内容,教师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显易懂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师语言也是不同的。表现急切、兴奋、激昂、愤怒等基调内容时,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安静、深沉、忧郁、悲凉等基调的内容时,应用慢节奏的语言。一堂课教师失去了张弛,易使学生或一直处于紧张之中,产生兴奋抑制,困乏疲劳;或一直使学生处于抑制、松弛状态,从而产生精神怠惰,听力分散的影响。因此,抑扬顿挫,充满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富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2.教学方法

作品形式千千万,作品内容千千万,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满足不了这些作品的教学的,同时学生也无法喜欢这单一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的变换交替,能够消除学生对同一教法的疲劳困乏,从而保持注意力。教师在备课时,应巧妙设计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变换时机与变换的顺应性,使之动静相生,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换中有节奏的进行。课堂中的“动”包括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朗读、讨论、回答、操作等,而“静”包括学生的观察、思考、记笔记和看书。教师的动静与学生的动静相间,课堂上的讲与练相结合,以学生的练为主,学生的手、口、脑、眼并用,会使学生表现出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三、从教学自身角度出发把握课堂节奏

1.把握知识容量

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首先要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量。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依照教学大纲分析教材,明确规划好知识点外,也会考虑好知识点的教授程度。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类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只要一笔带过,哪些需要着重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强化的知识,弱化的知识,以及需要补充的知识,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在备课的同时反复斟酌的问题。

知识量要适中,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节课的知识量过小,学生就像吃饭吃的津津有味时,却发现吃完了,没有达到尽兴的程度,在学生的兴趣已经完全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未免太过可惜。在学生没有吃饱饭的困窘下的节奏,必然是松弛的,又怎么能让课堂完美的延续下去呢?但一节课的知识量过大,学生就犹如吃饭吃撑了一样,不仅消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何谈学习效果呢?

2.合理控制时间

一节课除了要控制知识的容量,也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一节课只有简短的45分钟,教师无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将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对于易点,需要怎样的轻描淡写,却又不会让学生忽略,对于重点,怎样的浓墨重彩才能让学生了解它的重要性,对于难点,是否需要学生讨论,怎样的讨论更适合,讨论时间为多长宜为最佳,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定时定量,又要机动灵活,富有层次感,才能将课堂展开的有条不紊,节奏鲜明。

总之,课堂调控的方法很多,老师应开动脑筋,努力创造。但课堂节奏的调控非一夕一朝之功,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和积累。只要能掌握课堂调控的技巧,课一定会上得精彩而生动。

猜你喜欢
角度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回头潮
角度不同
人啊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