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2018-06-16 06:07尉迟国义
关键词:闪光点

尉迟国义

摘 要:我们学生学习动机的不高,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因此,教师要转化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沟通。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专心倾听学生,并宣传“八荣八耻”,以期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关键词:爱心感化;亲其师;信其道;闪光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85-1

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有意无意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师生关系必然僵化,教师虽有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甚至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尝试。

一、善于了解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实际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我校班级每学年重新调整一次,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适不适应新环境、学习是否跟得上、兴趣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防止了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例如:我班的李某同学,通过以前的老师和同学的了解,知道了他家庭、和他曲折的求学道路以及长期以来的偏激、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但又肯学习的特点,我每次与他交流总是从关爱他的角度入手,使他不得不与我倾心的沟通。

二、爱心感化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班的刘某缺乏母爱,性格刚烈、逆反心理严重。我利用他对物理的兴趣,与他套近乎,多指导他,到关心他的生活,肯定他,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指出不足之处,使他成绩好转的同時,与同学相处也更融洽了。

三、平等对待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空间和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做为老师,客观地说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如:在我班成绩分化较为严重,故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平等的氛围,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全班在在融合、温馨、健康的轨道上快乐的学习。

四、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地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班主任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如:我班洪某同学一次早读课迟到了,气喘嘘嘘地站在班级门口,我还没说话,他激动又愤怒的对门卫发牢骚,我耐心的倾听,等他说完了,也平静了,我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也分析了门卫的职责,请他也要谅解门卫,这时的他已欣然接受了。

五、宣传“八荣八耻”

我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结合“八荣八耻”,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光荣,哪些行为思想可耻,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如:我宣布,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全班认为考试中扪心自问不掺水,都是自己真实成绩的请举手,通过道德的约束,和集体的监督,结果这一招还真管用,考试中我班逐渐杜绝了作弊行为。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集体的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且这种沟通方式真可谓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教育学生决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思想得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猜你喜欢
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我的闪光点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信息技术教学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探究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初探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且行且思索,师爱润心田
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