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所带来的阅读契机

2018-06-16 06:07沈兰
关键词:文本再构

沈兰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并规定了各个级别的阅读目标,同时也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量化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单元统整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根据课时主题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教学的各种尝试。

关键词:单元统整;文本重组;文本再构;绘本延伸;阅读广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87-2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有限,大多数的教师仅能完成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阅读内容,而无法对阅读进一步进行拓展延伸;仅有少数阅读实验学校能够有统一的阅读教学规划和具体实施策略。因此,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各种阅读技能是目前教师的一大困惑。如何才能实现同一主题各单元、各版块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从整体上规划教学,从而将阅读发展元素最大程度地渗透及推进至各个教学环节中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一、新旧结合,体现文本重组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单元中各个版块间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课文所呈现的语言点比较局限,如果单纯进行以本为本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会产生阻碍。因此,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出发,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将新旧知识点有机结合,以课时主题为引,重组文本,实现学生乐于阅读和敢于表达的目标。

以二年级下册《Unit 3 We all like PE!》为例:本单元主要涉及学校各学科的表达,内容相对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第一、二课时主题分别设定为:School subjects和Colourful subjects。并以这两项主题为引领进行新旧知识点的结合,将本单元内容与二年级上册《Unit6 We like our school》中的图片及文本进行整合完成文本重组,新形成的文本将两个單元的相关知识点和图片完美融合,能够完成第一课时校内课程的完整表达,同时过渡至第二课时的主题:Colourful subjects。由此,我们可以将校外课程的文本改写以此文本为框架,以填空的形式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的文本重组模式,紧扣主题,内容规整,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的的兴趣。

二、丰富内容,呈现文本再构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低中年级的课文内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结构的限制会出现比较单一和突兀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单元统整后的课时主题进行必要的文本再构,让文本能够彰显主题,形成纹理,也让上下文显得合情合理。

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文中一开始即出现小鸟飞入教室的场景,由于缺少铺垫显得比较突兀,对教师的教学呈现和过渡形成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单元统整后的引领,我们可做以下文本再构的尝试:我们将本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Story time版块设定主题为A lovely bird,通过对主人公特点的设定来丰富文本。适当将场景往前推移,以天气及文中人物的切身感受进行导入,加入对话:Its very hot. Lets open the window.在窗户打开的瞬间完成小鸟的飞入,让情景的呈现显得更为自然合理。

同时,教材文本主要以介词的使用为主,内容单一,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适当扩容来增加文本的趣味性。

(Picture1)Look! A bird!Look at the bird! Its green and orange. How beautiful!

(Picture2)Wheres the bird? Its under your desk.

Hello,little bird! Nice to meet you.

(Picture3)Now its behind the door! Come on, little bird. Lets play a game!

(Picture4)Its not here. Where is it?

(Picture5)Su Hai! Its on your chair!

(Picture6)Its in my desk.

(Picture7)Its in the tree now. Listen, its singing! Its happy!

We are happy too!

通过划线部分对话补充实现对文本的再构,充分凸显了小鸟的活泼可爱及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完全彰显了本课时的主题,也让原本单一的文本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让学生更乐于体验阅读,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态度。

三、主题引领,体验绘本延伸

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英语分级读物有它的独到之处。而绘本通常以分级阅读的形式出版,主题丰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情境真实,语言鲜活,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对英语教材的有效补充。因此,越来越多的绘本被直接或改编后引入小学英语课堂。而对于绘本的引入,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单元统整后,教师对于绘本的选择则可根据本单元的各课时主题进行筛选。

课例: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单元课时项目和话题设置如下:

就本单元内容而言,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身体器官及形容词,如:eye,ear,big,small,tall等,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he,she,his,her及各类名词、形容词对人类及动物进行描述,考验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于词汇句型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单元统整后,我们将三个课时分别进行了进阶式的话题设置,并对各个版块进行有效组合,由此更有利于零散版块的统一设计,从而渗透阅读教学。如第三课时,本身其版块间并没有有效的关联,也很难切入阅读;通过主题Our animal friends进行有效的内容串联,由此教师尝试将由日本中江嘉男与上野纪子夫妇创作的《鼠小弟》系列绘本中《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进行改编后引入教学。

此绘本内容丰富,富有情境,语言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将原本零散的各个版块内容根据单元课时主题有机结合成完整的故事内容,很好地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拓展了教材的广度,为教材做了更好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空间,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四、顺势切入,拓宽阅读广度

遵循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在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特别是低中年级的文本大多以对话形式出现,缺乏整体性,我们无法如往常阅读绘本故事一样,从封面、书名、提示信息等内容进行推测和分析,无法指导学生掌握更完整的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判断和推测等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适当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素材,尝试更多阅读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品质。然而,因为阅读受到认知水平、素材限制、课程设置和方法指导等的诸多阻碍,因此对教师的选择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少数项目实验学校有专项的阅读指导课并提供配套的阅读教材,大多数的学校需要依靠教师的智慧来营造阅读氛围。

实践了单元统整后,笔者发现教师也可根据主题顺势切入各类阅读材料,化解学生阅读畏惧感,丰富学生阅读素材,实现拓宽阅读广度的目的。

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heres Kitty?》第一课时,我们可将主题定为Hide and seek,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教材语篇教学,从而顺势切入后续故事《Cat and Dog Play Hide and Seek》,本故事选自《大猫英语分级阅读》第1级,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猫和小狗在家里各个房间玩捉迷藏的过程。故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语言结构也与教材文本相匹配,然而整个呈现过程却可以完全颠覆以往的顺势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各个房间的平面图来猜测所藏位置,然后对图片进行遮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待全部故事读完之后再呈现封面,要求学生为本故事自拟题目。整个流程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预设后自然输出语言,整节课中可以利用很多why的问题让学生为自己的猜测找到理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信这样的故事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所推荐的书目有了更为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更可以借助契机引导学生体验更多的阅读方式,尝试更多的阅读素材,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品质。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挖掘素材或推荐与课本相关的阅读素材,达到分享、共读、分析、讨论等的目的,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全语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具有整体性及社会性,只有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掌握好语言的本质。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技能,而阅读的渗透和深入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此,教师应不断探究阅读教学活动的策略,选用适合学生不同阶段认知发展需求及语言发展水平的读物,才能最终建构出整体阅读教学模式,通过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文本再构
初探小学英语教学“文本再构”
独立语段文本再构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析小学英语文本再构
“文本再构”在英语课堂中的关注点
文本再构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小学英语文本再构
文本再构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思考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文本再构
浅析“文本再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