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素质教育和词刻意对仗

2018-06-17 07:32高伯正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音韵牡丹汉语

摘要:二题。一、汉语素质教育的内容、现状和设想。从汉语发展历史和名人成才之路探讨,得素质十项和实施设想。二、词刻意对仗典范,清陈维崧《水调歌头·催牡丹》词赏析。纠正误解词无对仗。

关键词: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听闻;阅读;写作;讲辩;字画;对仗

1 汉语素质教育的内容、现状和设想

首专期刊新安县教委中小学教研室办《新安教研》2000年5月25日第5期总308期,时任新安县教委主任韩经权批示按语:

素质教育需要切实的行动,高伯正同志对汉语素质教育作了有益的思考。建议该文在《新安教研》上刊发,以引发更多的争鸣。

韩经权

1999年6月17日

汉语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即汉语使用者应有那些基本技能?根据古今成才之道和社会需要,我认为应具备十方面,即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听闻、阅读、写作、讲辩、字画。虽可根据不同培养层次而有不同水平内容,如数学分小学、中学、大学等,但都不超越这十方面素质范围。

汉代将文字、音韵、训诂称小学,即文化教育的基础知识,而有一套相应培训教材。先秦文献传至东汉就读不懂了,许慎费多年精力,著《说文解字》,分析万余个汉字形体结构,考究字源,说解造字本义及音韵联系,探求汉语固有规律,补救基础知识。汉语研究,到清代有超越前人的大飞跃。即一大批清儒摸索到声训这个法宝,即不拘字形,因声求义,解决很多文献难题积误。现代有章炳麟、黄侃传其余绪。当代汉语泰斗王力先生,深知音韵在语言中的重要,努力探索语源,即词义与音韵的关系,倾多年精力,晚年著成《同源字典》,诱导人们向这方面努力。试想汉族(包括汉朝前的华夏族)汉语发展史,肯定是先有声音语言,后有文字语言。先民们先是能够熟练对话交流,后为记载这种声音语言才迫使创造文字。汉族历史已有七千年,而最早汉字甲骨文从商算起至今只有三千六百年,仅占其后半。其前半的漫长历史,不是完全纯粹的声音语言吗?现今不识字人照样能熟练对话,就是声音语言早于文字语言的明证。过去把学文化叫识字,即已会声音语言,再学文字语言,也是明证。当今我国工具书大缺的就是语源词典。汉语总共能发多少个古音,每个古音能表多少个义,每个义下有哪些字,哪些音近义近,哪些音近假借。估计现在还编不出,但最终必有。台湾《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即其尝试探索努力。当代大学问家,如毛泽东、郭沫若,都具备这十方面素质功力。还如当代学兼中西,名冠中华,学术完人艺术通家李叔同,其汉语素质教育也是这十方面。详看其学历:5岁,从母习诵名诗格言。7岁,攻《昭明文选》。9岁,背唐诗。10岁,《孟子》《古文观止》。11岁,《四书》。12岁,《诗经》,训诂,《说文解字》,临帖写字。15岁,《左传》。16岁,诗词,篆刻。20岁,刊《李庐印谱》《李庐诗钟》。名声鹊起,无人比拟,人称“二十文章惊海内”。

汉语素质教育无捷径可走。象过去解放区或解放初办的学文化扫盲识字班,很快识几个生字,会写信就算毕业,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算素质教育,更不能作长远国办教育。而当今国办教育中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仍袭用停留在识字班的水平,实在令人痛心。仅就最基础的文字例说,国办教育几十年,尚无一套快速识字法。由政府文字政策失误造成。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中,政府废止注音字母,改行以英文字母为字母的汉语拼音。制定文字政策为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道路,逐渐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最终取消汉字。在此政策下,连汉字使用与否已成问题,谁还去研究快速识字法?纵有也不被重视肯定推广。随之伴生的便是不再提倡汉字书法,放弃写字教学。70年代后期,看拼音文字道路走不通,随着第三批简化字的废止,又回头提倡学汉字写汉字。在此失误文字政策指导下,怎能产生快速识字法?况政府失误改正,只是潜移默化,让人凭感觉慢慢体会,不会突然反常公开提倡研究发明快速识字法。在此社会条件下,人们忧心忡忡,心有余悸,唯恐违时背政,又怎能产生快速识字法?还有教师应付利己的短效心态,由分段包干引出急功近利。与当年考试工资奖金评先无关的,不研不学不教。有谁肯去研究发明快速识字法呢?随着汉字编码处理、电脑输入,排版印刷术中激光照排技术应用,汉字弊端完全解决,汉字永远使用已成定局,为何还不尽快发明推广快速识字法?这一迟疑又是几十年。国家对识字教学历来忽视。如中等师范生马上就要从事小学识字教学,但中师不开设识字课。高师更不开设文字课。似乎文字不需要研究。目前识字教学,是撇开汉字固有规律六书理论,而就字认字,照葫芦画瓢,死记笔画结构,不能举一反三。我们汉族自己尚无一套快速识字法,又怎能让外民族认为易学易用而被当作优秀文字传播公用呢?又埋没了世界上汉语使用人数最多华侨最广的优势。人生要识3500个常用字,提高深造者则需更多,一个个死记,要浪费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呀!现代教育只有用很少时间精力学母语,才有更多时间精力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时代要求。字形结构不明和有争议的是少数,不能因噎废食,以偏非全。

文字。设想识字教学先学六书(今有据增简化字扩为十书)理论,540个部(形)首,1110个声首。然后3500个常用字和90%以上绝大多数汉字就是这些形首声首的组合,音义大致即出。知此,则识字关自可迎刃而解,并为高层次识字打下基础。此为小学三年级前内容。并学会组词。兼学三笔字、简笔画、示意图。同时背诵古诗名篇。

音韻。文字只是汉语外壳,是声音语言记录符号,音韵才是精髓。舍此不得真传。音韵就是声音语言。目前音韵教学仅停留在推广使用普通话上。若此,试想诗歌、歌词、唱词等韵文怎会后继有人?怎配称诗国?70年代后,随着一批旧社会受过家庭音韵教育的老诗人、老词作家、老戏曲家的逝世,致韵文失传。通俗歌曲粗制滥造,戏曲贫乏,唱词低劣。使音韵教学空白的后患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不能不令人震惊。设想国家统编韵书教材,先按上古韵把声首分部,让声首联字,再按传统诗词韵和现代普通话韵并行。普通话韵须另编入声。这样把同韵同调字编在一起,也利于推广普通话,比专单记某字某声调容易。这样,同声首字同韵部,识字又加入押韵内容,文字音韵互相联系,相得益彰。但音韵中声母关系宜置训诂里学。小学四五年级学,练习押韵,兼限字数造句和字画。同时背诵古诗名篇和启蒙读物。

训诂。古代包括字词训诂和语句章节训诂,后者实是语法、修辞、阅读的内容,此主为前者。字词训诂,就是解词,包括成语、熟语。训诂的基础也是高尖,是形訓和声训。作为初中一年级学习,声训要了解上古声纽、韵部相互关系,知道有声训一法即可。知道汉语中二词,不拘字形,只要声韵相近,有可能义近,以后阅读古书注意。读不通时想声训通假。声训还有假借义。形训就是用识字时学的六书理论,从字形探求造字本义,进而有常用义和引申义。另有对文互训等训诂方法。可见文字、音韵、训诂三者密不可分。训诂实是学词记词,为造句作文、阅读欣赏时正确准确理解使用词义打基础。另会查字词典,借助工具书解词。

语法。要了解语法现象和名词术语,对语法现象和组词结构能用名词术语叙述。力求精简,不宜繁琐,宜置初中一年级后期学。

修辞。要专门系统学习100多个修辞格,会分辩训解前人已有修辞例语,会限用某种某几种修辞格造句,或再限定字数。尤其汉语优点的对仗,汉语特点的对联,经清代发展到鼎盛完美,又是汉族最广范的应用文。是汉文学的微雕艺术,浓缩精华,中华文化瑰宝,国粹。不能把自己长处当短处。不能认为西方文化是科学,东方文化就不是科学,外国没有的,中国就不应该有。在中国凡称语言大师,无一不是对联高手,更无对联知识空白者。如毛泽东、郭沫若。对联不经专门系统学习训练,无前学音韵知识,掌握不了。而今失传,令人痛心。不缘不学,只缘不教。修辞实是听闻、阅读、写作、讲辩的造句技巧,关系到语言能否感动人。此宜初中二三年级学习。其间自然配合修辞格的听闻阅读写作讲辩。

听闻、阅读、写作、讲辩。听闻素质是用听觉对声音语言的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本应贯彻受教育始终,此置高中,为配合阅读中对范文的理解。平常培养,为只听不笔记,过后凭记忆靠理解用自话写出,或提问复述。阅读素质是用视觉对文字语言图象语言的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阅读、写作,此指整篇的阅读写作。阅读就是多读精读古今各种文体名篇范文,分析构思谋篇,写作方法技巧。然后用这种文体练习写作。高中一年级宜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二年级宜议论文,三年级宜诗歌韵文。讲辩即阅读写作过程全部用声音语言表达出来,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尤其议论文变成辩论会,双方立论驳论的发言就是精彩的讲辩。讲辩素质对语言传播,心情表达,事理阐述,景物描绘,对教师、律师、法官、政府公务员、政工干部、外交、交易、演员、播音、电视记者主持人、讲解员、导游等职业,尤其重要,不能忽视。特别是当今通讯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声音语言传播工具发达,要求人们讲辩素质迅速培养提高,晚说出或等写出就要误事或浪费。讲辩置高中,是高中生汉语素质不能少。但其培养可贯穿中小学始终,如同听闻、字画。

若此,就要大改师范教育,大改统编教材,改培现任教师。决不能对目前低效汉语教育姑息迁就屈从,让其一年年重复下去。须申明,本人提倡恢复的,只是传统教育中的素质,即对母语学习的基础文化部分,而无整篇整书,更非尊孔读经。

此文作于1999年全国素质教育大讨论时。“位卑未敢忘忧国”,沉思良久,斗胆提出,彻改当今汉语教学多年积弊。但忧积重难返。

2 词刻意对仗典范,清陈维崧《水调歌头·催牡丹》词赏析

对仗是汉语艺术的独特最美,括对称美、整齐美、音韵美,是修辞精华,皇冠明珠。汉语发展到律诗,比古风诗进步处有二,除外新出句中平仄增加四声抑扬美,就是强调中联对仗美,甚如排律几乎全部对仗。故对仗是律诗难雅高精尖。词无定位对仗,是因最初配有乐谱演唱的民间曲艺,不能登官方科举考试八股文强调对仗的大雅之堂。律诗产生定型,从唐到宋,尝尽对仗甜头,奢彻显现优美。同时全篇单复句对仗的赋名篇层出,如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对仗已成公认最美和社会风气。词要上升高雅,不能没有对仗。故律诗高手骈文擅者作词尽量对仗。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总结词律对仗说:词对仗虽无定位,但等长邻句,尽量对仗。故知词谱虽无标定,但词律非无对仗。不须对仗是误解。故陈维崧下词刻意苛求对仗,可谓对仗典范,纠误榜样。

陈维崧《水调歌头·舍南庭北牡丹将放词以催之》词:

峭冷侵金鸭,乍暖熨铜龙。东皇好景何限,相别苦匆匆。二十四番花信,一百五朝寒食,几阵酒旗风。豆吐蚕婆绿,花绽鼠姑红。 画栏西,绮窗北,锦城中。姚黄何事羞涩,媚脸未全融。速办慈恩车骑,并倩华清钿笛,邀取谪仙翁。早放木芍药,慢舞玉珑璁。

陈维崧(1625~1682),明末清初第一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传世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存词小令、中调、长调416调,1629阕。因骈文作家擅对仗。《水调歌头》39首,多对仗,以此词对仗最多最工,显骈文对仗功力,更显苛求刻意。题当作《水调歌头·催牡丹》,“舍南庭北牡丹将放,词以催之”句是序。

牡丹以观赏类花冠最大层厚瓣多寓意富贵而称王,故名国色、富贵花。以繁殖靠芽分株不靠子,最初只开花不结子,象兽畜的公雄而称牡。以宋前花色单一丹红如辟邪呈祥的丹砂而称丹。以观赏喜人寓意富贵而园种家养,如词题“舍南庭北牡丹”。以辟邪除害寓意吉祥而催开期长,故词作者题“将放词以催之”和词中“早放”“慢舞”。以开晚冠大理赞孕育期长天地精多,寓意天地偏爱,天意花王,当之无愧,故名天香。实各有花期,天地同怜,只是人有偏爱而臆加美好寄意。详下词释。

词释:金鸭、铜龙:均饰动物的铜香炉。此泛指人御寒取暖炉。两句用雅称金器,特指牡丹象人御寒,经历严冬初春酷寒由寒到暖的长期天地精气孕育。东皇:春神,又代春期。五行木,在方位为东,在季节为春,属同行借代。花多春开,故代司花序开之神。好景:繁花盛开春景。二句义春景苦短,它花未及欣赏,匆匆相别。二句仍言牡丹受天地偏爱,孕育充分,开在繁花之后。二十四番花信:《蠡海集》载:小寒至谷雨,四月八节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开信。即花神应时管开前二十四种花。泛指多花。花信是花神令某花开的信息指令。牡丹开在末二节清明谷雨。一百五朝寒食:《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有疾风甚雨,为寒食节,禁火三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后是清明节,节起三日为寒食节。牡丹花开在寒食节后,至谷雨末,今扩延至夏初。几阵酒旗风:言牡丹象酒旗一样经春风反复吹拂催开而始开。三句承前仍言牡丹花好,因天地孕育时期最长,经历十九严寒春分又半月清明后三日寒食节后,春风反复吹拂。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当酷)寒来”,牡丹超过梅花。三句同前,仍言牡丹花经冬春由寒到暖的长期天地精气孕育,只是更强调时长,详述过程精足,开在二十四候二十四花之较后花,急切盼望,难等待。鼠姑:牡丹别名,还有鹿韭,同出西汉《神农本草经》,古今无解,疑是某词依音假借。木芍药:牡丹别名,出晋崔豹《古今注》及唐李濬《松窗杂录》和《开元天宝花木记》,最早异今草芍药名,芍药之木本者。别名及下文代名玉珑璁,因避题避复而用异名誉词。豆吐蚕婆绿:应“蚕豆婆吐绿”,义春末月蚕豆结角时,牡丹开。为对仗故,对举“鼠姑红”,配拟人词“吐”而加拟人词“婆”。故蚕婆豆即蚕豆。据《太平御览》记载,蚕豆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豆种,故原名佛豆、胡豆。王祯《农书》谓名由豆成熟于蚕老。义蚕老时长熟的豆,或与蚕同时熟的豆。借常见物比喻熟时,修辞属借喻。蚕豆于立夏最早成熟收获。蚕老必先有春长期长出桑叶蚕食再长老。蚕豆之名使动植物不相及不能组词的两单音词成为公认的固定词组。豆、蚕婆:高伯正解,豆即蚕豆,蚕接后省;蚕婆,谐音借词产婆,即产妇,因平仄舍妇用婆,喻义产子结角。同义不及改用蚕蛾,蚕蛾只产子,蛾音借娥对姑。故蚕豆结果成熟期即牡丹花期。此借蚕豆结果期言牡丹花起始期。二句言急盼久等始开。上阕极言牡丹开放艰难,姗姗来迟,是反映人盼望观赏急切,急不可耐。衬托修辞,以人急盼怪难情绪赞花好。又寄意难开是天地偏爱,精气孕育充分,美名天香。香是俗语吃香,受宠偏爱,被看起。

下阕前三句言牡丹全城遍开,繁花似锦。画栏、绮窗,均举例富贵人家,实泛指各层人家都喜愛种植牡丹以装饰盼望华贵。姚黄:另有魏紫,均为宋代姚氏魏氏培育出最早牡丹异色品种名,今已九色。此泛指稀少异色牡丹。媚脸未全融:拟人,讨人喜爱的个别异色牡丹象媚态美女,羞涩欲躲,但未能消融淹没,仍格外引人注目,更象花团锦簇的贵妃。姚黄二句言稀色花种尤引人争赏,还未全开,就象娇媚少女被人看羞。慈恩、华清:唐长安慈恩寺、临潼华清池,首主有帝妃居处皇宫兴庆宫,开元天宝年间玄宗携贵妃盛赏牡丹地。车骑:言带领大队人马浩荡盛大隆重奢侈。钿笛、邀取谪仙翁:《唐诗纪事》《杨太真外传》载:天宝二年(743年,世作开元中误,因李白在长安期为天宝元至三年742-744年不足两年半)某日次玄宗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典,玄宗亲自吹笛领奏,皇家乐师李龟年领唱,率领皇宫乐团梨园弟子伴唱伴奏伴舞,主演杨贵妃醉酒酣舞,酡颜牡丹,李白作七绝《清平调》三章纪盛。谪仙:李白,贺知章始称。民间传为天上仙金星下凡,故称金星加李白字太白为太白金星。翁:尊称。未必老翁,时实43岁,50始称老。唐典是以皇家代言世间历代官民普遍喜爱,赏花兴浓,社会观赏盛况,如车水马龙,挈妇将雏的全家出动,各种文艺演出,文人墨客的作诗绘画,更有可想而知的市场商贸和餐饮火爆。玉珑璁:玉质晶莹牡丹花状色发髻盘顶首饰,此代牡丹花。慢舞:拟人,盼牡丹花慢开晚谢。末二句合上作结,牡丹花既然雍容华贵喜人赞赏,就应该早开晚谢,祈盼花期扩延,增加人间欢乐。合以寄意天地,赏花兴致,盼望心情,热情歌颂牡丹。切题“词以催之”。

此词不但义美,对仗更佳。词中少有高频对仗。词邻句等长六处,处处对仗工整,达到极致。首联有“冷暖”反义词对,“金铜”五金对,“鸭龙”动物对。《文心雕龙》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次联三字数词对。三联有植物对,动物对,人伦对,颜色对。四联为三相等长对偶句鼎足对,且用方位句末显位对。五联有地名专用固定词组对,“车骑”“钿笛”联合词组同边句中自对。六联有“早慢”反义词对,“木玉”物质对,“芍药”“珑璁”叠韵联绵词各自同部首形旁对。可见刻意对仗达到极致。

瑕疵:因刻意对仗,措词艰涩。如蚕婆假借产婆难猜,不及蚕蛾非假借义明。东皇代花神,玉珑璁代牡丹花,皆是自造生词。有义晦涩难明处,如“几阵酒旗风”言反复春风拂煦。有凑韵词不达义,如躲藏说成融,融有销化变态义而无躲藏隐形义。可改“媚脸未全丰”,不及“媚脸尚娇恭”。为用“木芍药”固定词组对仗,“木芍”处失平仄。当然平仄让位于技巧,技巧可破句中平仄律。但句末显位处平仄韵律不能破。如毛泽东集句“逝者如斯夫”违律三平尾的“如”破“夫”遵。另有对仗未工处,“钿笛”是定纽双声词,对仗的“车骑”非双声叠韵词,不及同篇的“芍药”对“珑璁”叠韵对,虽刻意未尽美。

评《初一祭母》诗及点评

XXX《初一祭母》诗及XX点评,载XX诗词,2013,(2总30):32。

坟前一跪泪潸然,膝下松针软且绵。

昨夜母亲刚剪就,知儿伤病不堪凉。

点评摘要:作者能翻进一层,从已故人呵护儿女之心说起,更凸显出母爱伟大,语浅情深。凉绵不韵,若刻意求韵,不能准确表达,失去深刻厚重寓意,有不以律害意特色。

母已亡故,何有昨夜刚剪就?怎呵护儿女?年初一俗当家中供祭,而非野外墓祭。初一祭母与常日何异?祭与松针何干?纵夸猜松针是母亲提前剪就,若无人来祭跪祭,岂不枉然?毛泽东祭父母也仅鞠躬折摆松枝。此岂无亡母盼祭盼跪之嫌?甚有劳子破费奢望不慈之恶。颂反成贬。诗言昨夜母亲刚剪就,疑亡母能预知祭期。若除夕日提前祭,则无松针软绵。似乎松针落地是随人所愿。又若不预知而临时剪,该为亡母忙成手足无措,埋怨连声,何不早告,甚剪不就。忧凉掉松针,无树掉布垫吗?忧饥掉馅饼吗?松针软绵,岂止一夜就?谁还得扫拢坟前跪处?此吉善事功归祖荫,若凶恶事呢?岂不让亡灵九泉不安?祭母反成扰母,为亡母添乱。总之,亡灵为祭跪提前剪松针,事理荒唐,痴人说梦,何能准确表达?何有深刻厚重寓意?妄想谵语。

凉改寒同义词,韵更近,更切时令。且寒是古今各韵书韵目名而更易想起,为何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固步自封,韵功低拘,何有不以律害意特色?an韵字最多最宽,押an韵用刻意吗?俯拾即是。不合本色的特色实为缺陷。绝句不押二韵,不合判断定义底限,还是诗吗?an与ang互韵有名篇先例吗?还提倡吗?任何韵书无an/ang通押。不入诗籍,何恭维好诗?病反誉美。

综述:叙事悖常理,按韵不入诗,虚夸且至极。曹丕《典论·论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故虚夸吹捧拍马屁草率等恶风必刹。

作者简介:高伯正,别名平均,号鱼跃斋主、龙门居士。男,1950年生,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人,7-30岁前寄居五头镇。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音韵牡丹汉语
牡丹
学汉语
赏牡丹
追剧宅女教汉语
绿牡丹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汉语与拼音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