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6-18 10:00赵绍利樊锡勋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问题

赵绍利 樊锡勋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准确定位,规划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我国高校也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起步较晚,体制方法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制保障、跟踪服务指导四个方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展开分析,并从分模块教学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健全体制、加强服务指导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社会性话题。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会出台不少政策以促进、保障大学生就业。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我国经济体量来看,我国拥有大量的就业岗位,大批量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是振聋发聩的大学生就业难呼声不断,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用工荒唉声叹气。

解决这一怪异现象,单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高校就业指导是难以奏效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通过外因发生作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业岗位不适应,工作待遇不合适仅仅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表面现象。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科学的认知,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兴趣,不能积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才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探索自我,探索外部职业世界,准确定位,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难,这也是促进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实施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缺乏进行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加之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发展,原来象牙塔里走出的“天之骄子”再也没有分配工作的往日福利。独生子女出身的“95后”和“00后”,更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无助。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很多大学生仍然把完成大学学业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標,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掌控。也有部分大学生虽然意识到未来竞争的激烈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探索和外部世界的探索。虽然进行了职业规划,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在规划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中途放弃。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性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不少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保障措施,其中就包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但是由于我国大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较短,起步较晚,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经验主要来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没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实际的有效教育体系。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周期较长,教育的效果要在学生的就业、择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体现,不少高校仍然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不够,人财物支持力度不大的现象,有的高校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却在短期内无法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仅仅围绕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短期性、培训性的工作。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多样化和长远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体制保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以对在校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但是,根据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很多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在学时安排上数量较少。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规划人生的重要途径。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的建立健全上缺乏制度保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缓慢,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还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多数高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以职业规划或生涯规划的基础理论教育为主,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然而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职业规划教育内容过于依附教材,没有把教育理论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访谈及调查,多数学生更希望得到一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关教育和指导。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目前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根据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或就业指导教育表示不感兴趣,只是为了拿到学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身不是知识类型的科目,而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指导学生更好的规划自我,顺利发展的应用型、实践性科目。因此,那种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3.高校缺乏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就业指导中心、学工处、团委的老师。很多任课老师并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也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心理辅导知识,不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工具,对职业规划的流程和步骤一知半解。当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学老师无法用科学准确的生涯理论和工具为学生授业解惑,无法为学生合理科学的解释在生涯规划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导致学生的职业规划半途而废,职业规划教育也是收获甚微。

4.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服务指导

笔者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已经5年有余,通过走访和调查学生发现,不少学生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能够探索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合理做出规划并付诸行动,真的受益匪浅。而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半途而废的同学则表示,之所以没有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因为在规划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出现迷茫,或者使用了不当的规划方法后,缺乏老师和学校层面的帮助和督导,自己无法坚持,只能放弃。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这也反映出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指导和跟踪服务的机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必要的督导和过程反馈,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建议

1.分年级分模块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探索自我、探索世界、进行决策、实施行动和调整反馈这五个步骤。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有所区别。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主要进行角色转变、目标树立、自我探索和职业世界探索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探索该专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用人标准和从事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而大三的学生则要在大一大二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规划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知识数量的储备和知识结构的优化,着重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大四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任务则是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对职业决策进行评估。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对大学生进行分年级分模块教学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单一,对于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比较迷茫,仅仅是把升学作为主要努力的方向,而缺乏对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大一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积累阶段,也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重要准备阶段,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环境,对本专业及希望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训练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做更详尽的规划,并围绕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并走入社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除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要根据实际的职场情况来对自己之前做的职业决策进行评估论证,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做出适时调整和反馈。

2.高校要加强重视程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就业指导很难让学生在社会上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领域。同时,“90后”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大军的主流力量,这个群体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对自己的未来更是充满迷茫,很多“90后”和“95后”大学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无法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鉴于以上实际情况,高校领导和教学组织者应该正确研判新形势下出现的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入手,从引导学生正确探索职业世界入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时,在师资力量的配备和培训上给予资金上的保障,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给予大力支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驾护航。

3.努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职业化、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培育学校专职的教师队伍,在全校教师中遴选有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心理学背景和管理学专业知识并热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进行专门培训,引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及高校学生特点,打造一支属于高校自己的,对学生的指导教育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团队;第二,实施“请进来”战略,聘请企业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和生涯教育培训机构的讲师、生涯教练担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和企业及社会教育机构的交流,促进高校专职教师的成长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4.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实施反馈与跟踪服务制度,提升学生规划的实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伴随学生终生,影响学生终生的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曾经做出了具体的个人规划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而无法坚持完成规划。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督导反馈机制和跟踪服务制度,确保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督导反馈和跟踪服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保障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教育的延续,就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在评估反馈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及时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不断调整个人规划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并对学生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和策略,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反馈可以全面监控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实际实施状况和效果,掌握最新动态,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学生职业规划和最后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

参考文献

[1]杨芳.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3):58- 61.

[2]陈淑钦.《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3]张茜.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新路径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6).

[4]郑宁.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1).

[5]邓明波,徐佩瑛.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6]王彩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赵绍利(1982-),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中级经济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樊锡勋(1980-),男,山东青岛人,硕士,高级软件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问题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