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

2018-06-18 10:00聂子仪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

聂子仪

摘 要: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而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其一,它是语文课程的一种,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并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其二,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并将语文课程内学到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进行运用,使之熟练并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进,在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掌握的同时,使之与语文的审美性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如格林所论述的“审美理性”。其三,语文活动课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语文学习冲动,并努力通过活动课程使之定型,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1、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2、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二、有助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完成。语文活动课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课内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

三、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四、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语文活动课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地加以锻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使学生在语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锻炼和补充。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语文活动课以课堂为阵地,但也可以走出课堂,如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检查城镇标牌规范用字情况、了解民风习俗等等。而活动课程的这种与生活贴近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生活,是创新的源泉,贴近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是创新工作的基础工程。活动课的贴近性就在于它能使学生贴近生活,增加生活积累。它可以及时采集带有时代气息的各种材料。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多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限制求同思维的负面作用,從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和自我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奋斗过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避免这样去做,这不利于对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应当还需要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在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中就非常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活动课要求学生在协作和会话中完成任务。语文活动课特别强调满足学生个人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通过教师的统一安排,学生以兴趣爱好自愿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参加语文活动。在活动课中首先使活动小组的学生之间获得一种认同感,通过目标一致的努力和奋斗,使彼此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亲密合作,从而产生美好的心境,这使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学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也不会带来过重的焦虑,学生思路活跃,想象丰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课本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们自由组合,通过排练、对表演成败共同的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探讨问题的精神在相互的协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终的目标已不再是简单的语文能力,而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总之,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应加大语文教学提倡广阔的学习空间,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活动课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深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