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岗的革命生涯

2018-06-21 09:02徐忠友浙江
党史纵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团中央

○徐忠友(浙江)

在中共十九大召开期间,浙江省龙游县的一批青年学生,来到曾经出席过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华岗的故居瞻仰,深切缅怀他不寻常的革命生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

年少时就投身学生运动

1903年6月9日,华岗出生在龙游县溪口乡庙下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在兄弟间排行老二。其父华三铭长年以种地为生,坚持勤俭持家,从严教子。母亲巫氏,先后养育了5个孩子,她为人善良,也很有正义感,这些都对华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华三铭自己没上过学,靠向人请教认识了一些字,所以很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尽管家庭的负担重、经济条件差,他还是勒紧裤腰带,在1914年将已是半个劳动力的华岗送入庙下村小学读书,期望儿子好好学习,长大后能做一个对国家和自家有用的人。两年后,华岗又进入溪口中和完全小学(今溪口中学)学习。

1920年,华岗考入学费比较低廉、吃饭还有补贴的衢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读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华岗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读到了《新青年》《浙江潮》《东方杂志》等进步刊物,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与多位思想进步的同学组织了“化妆演讲团”,自编自导自演以反帝为主要内容的话剧《亡国恨》,利用节假日到衢州城隍庙里公演,号召人们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他还与几位同学在校园里编写了《新时代》黑板报,向师生们宣传进步思想。

华岗等进步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受到了校方保守势力的责难和阻挠。正在这时,浙江省实业厅派曾留学日本的宁波开明士绅张葆灵,到华岗的老家溪口乡创办了浙江省改良造纸厂。张葆灵不仅有知识,而且是倾向共产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爱结交进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他与当时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经享颐是好朋友。经享颐到宁波任浙江省第四中学校长后,聘请张葆灵去当校总务主任。张葆灵便把在龙游结识的朋友介绍到浙江省第四中学任教或读书。华岗也通过他们的关系,于1924年2月下旬转往浙江省第四中学就读,这次转学成了华岗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宁波、南京积极参加革命

宁波是东南沿海城市,接受外来的东西较多,且是辛亥革命时浙江省第一个光复的城市,人们的思想相对开放。省立第四中学校长经享颐曾担任过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浙江省师范学校校长和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他在学校管理中积极改革,勇于创新,重视学生人格培育,主张言论自由;倡导对学生要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辅导其“自动、自治、自律”,不加硬性约束,让“学生思想走在时代前列”。他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创办进步刊物,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写作展览、星期天上街宣传等活动,还把星期三下午定为爱国活动时间,为学生们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经享颐还不时聘请朱自清、方光涛、刘延陵等名师给同学们上课,特别是邀请了恽代英、陈望道、杨贤江等名家,来校给师生们办讲座,让华岗等受益匪浅。针对当时华岗等一批青年学生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产生所谓“不染党派色彩”的错误想法,恽代英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给予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这使华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不久,华岗便由来宁波创建团组织的早期共产党人、团中央候补委员张秋人和省立四中新文化团体“雪花社”负责人、宁波团地委书记潘念之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参与进步刊物《火曜》的编辑工作。他积极撰写进步文章,在《火曜》周刊与《四明日报》《宁波评论》《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主张和知识。

1924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改组。孙中山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并结成了统一战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华岗用“小风”的笔名,发表了两篇悼念文章,高度赞颂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呼吁要牢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遗言,来继续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在读者中产生极大影响。

1925年8月29日,青年团南京地委改组。第二天,团中央派华岗主持南京团委的工作。同年9月,新成立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华岗由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吴芳、中共南京地委委员曹壮父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9月26日、10月21日、10月30日,根据团中央的86号公告精神,华岗3次主持对南京团地委进行改组和分工,撤销了工农委员会、成立了经济斗争委员会,保留宣传部、组织部、学生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等直属部门,并与党组织联合成立了职工运动委员会、训练委员会、出版委员会和民校运动委员会,使机构设置符合团中央的要求。到这年底,共举行书记会、支部会、干事会达48次,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11月改组了学联组织,保持了队伍的纯洁性。团地委还创办了《苏声旬刊》,发给团员、青年阅读。同时,他还请来恽代英、萧楚女等早期共产党人到南京,给党团员和进步青年作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1926年3月,南京的团员发展到96人,并建立了10个团支部。

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和中国共青团五大

1926年4月,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决定改组南京地委。5月间,华岗被调到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担任了沪西区团委书记。当时的上海外滩有外国人开办的洋商场,有西方列强的租界,还有操纵着中国经济命脉的外国银行。见此情景,华岗感到非常气愤,他决心要用革命的方式,砸烂旧社会,把非法占据上海的西方列强赶走,建设起新中国,让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为此,他曾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参加产业工人和市民反对西方列强的示威游行活动,看到“洋老爷们”不敢像以往那样趾高气扬了,他心里感到很振奋。

1926年7月,团中央三届二中全会扩大会议召开,当时广东有一部分学生受“戴季陶主义”影响,建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并另行成立了学联;在上海也有一些反动的教职员工,组织了“大学生同志会”;还有部分留法回国人员成立所谓的“国家青年团”,他们反对“赤化”,反对中国革命,分裂和破坏共青团组织的学生运动。针对这一情况,会议指出:在阶级分化激烈、各派争夺青年的复杂环境中,宣传工作十分重要。不久,华岗担任了共青团江浙区委宣传部长。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艰巨的工作,此后,华岗不断奔波于上海、浙江、江苏一些城市之间,代表团区委机关指导工作。

从1927年开始,蒋介石制造了一系列反革命政变,残杀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使中共在各地建立的党团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大革命随之失败。杭州原有团员200多人,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只剩下几十名了。同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撤销了中共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了中共浙江省委和江苏省委,派华岗到杭州筹建共青团浙江省委,并担任共青团浙江省委首任书记。8月,中共中央将华岗调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1928年2月,华岗又被组织上派往天津任共青团顺直省委书记,主持天津、北平、河北、河南、山西、绥远、热河、察哈尔一带的共青团工作。在这期间,华岗一面坚持与敌人开展斗争,一面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共青团组织,吸收一批思想进步青年加入团组织,为革命事业培养有生力量。

华岗的出色工作,赢得了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的信任。1928年5月,华岗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时还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年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因当时国内形势非常严峻,中共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镇列布若耶别墅秘密举行的。为安全起见,与会代表领取会议文件和在会上发言时,均用编号而不用真实姓名。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认真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也批判了“左”倾盲动主义。华岗是作为团中央选派的党代表出席中共六大的,他参与了党的六大青年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和农民土地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并在6月26日讨论六大政治报告时发了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六大闭幕后,于1928年7月15日至21日召开的。根据中共六大提出的新的方针和任务,提出共青团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争取更多的团员、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而努力奋斗!最后,会议选举关向应为团中央书记、李求实为团中央副书记、李子芬为团中央组织部长、华少峰(华岗)为团中央宣传部长。同年9月底到10月初,华岗等代表分批从苏联回国。回到上海后,华岗便向江苏省委等党组织及党团员传达了中共六大会议精神。鉴于团中央机关刊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停刊,就秘密出版了5期《无产青年》,他便将其改版为《列宁青年》,并撰写了《中国共青团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总结与精神》《少年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目前政治形势和我们的责任》《广州暴动后一年来的青年运动》等文稿,向团员青年传达团代会精神,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团中央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中共六大后,上海等地党团组织有所恢复,工人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红军队伍发展到近7万人。这时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潮在党内抬头,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提出了红军攻打南昌、九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左”倾冒险计划。在这期间,中央为加强武汉的工作,派华岗到武汉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不久,中央作出建立长江局总行动委员会的决定,由项英、关向应、华岗等7人组成领导班子。但由于蒋介石集团也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并实施破坏中共组织、捕杀共产党员白色恐怖行动,给革命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1930年间,华岗回到上海养病,期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国出版的《宣言》的第二个全译本,译文质量有较大提高,结尾处第一次准确译出了经典口号:“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批判了“立三路线”的错误。这年12月中旬,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来到中国后,于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上,支持王明取得了中共领导权,结果王明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计划,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更大的危害。这段时间,华岗主要在上海养病,但他在病中仍写了《反对军阀战争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前途》《中国革命转变的前途及任务》等文,对“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批评。此外,1931年,华岗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了《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一书,对当时和以后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鼓舞作用。

被敌人逮捕出狱后创办《新华日报》

1932年初,华岗被派往北方,以中共中央华北巡视员的身份先到北平,后去唐山,开展视察指导工作。

位于青岛龙口路40号的华岗故居

同年9月,中央任命华岗为中共满洲特委书记。他由上海乘火车出发赴任,在青岛等待满洲来人接他转船去大连时,护送他的交通员张水祥与叛徒贺洛书相遇,贺洛书便向青岛警察局第一分局报告。警察迅速包围了华岗住的旅馆,将华岗与张水祥一道逮捕。敌人根据查获的一封密信内容,怀疑华岗是个“大共产党”,所以在审问时,对华岗软硬兼施。但即便在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时,华岗也不屈服,坚称自己是贩卖皮货的商人刘少陵,始终未暴露身份。国民党当局只得以“共党嫌疑犯”判处他和交通员张水祥5年徒刑,将他们分别送往山东省第五和第一监狱服刑。在狱中,华岗和难友们多次开展绝食等斗争,迫使看守人员不得毒打难友,不准将变质腐烂的食物给难友吃。

1937年2月16日,华岗与部分难友又被送往武汉反省院,在那里他同样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1937年9月,中共代表董必武到达汉口,与国民党磋商国共合作事宜。华岗闻讯后便设法通过中共在武汉地区搞秘密工作的冯乃超送信给董必武,简要告知了情况。10月16日,在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战的形势下,董必武以中共代表身份向国民党交涉营救,华岗与另一位被捕的中共高级干部任作民得以出狱。

华岗著《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

华岗出狱后,被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这年10月,周恩来曾指示中共中央代表团在南京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具体由潘梓年、章汉夫、杨放之、徐迈进、钱之光等一起创办。后因上海“八一三抗战”失利,南京国民党政府被迫撤往湖北、重庆等地,潘梓年等办报人员也转移到武汉成忠街53号设立《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筹办处。经董必武推荐,中央便任命华岗为《新华日报》总编辑。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出版。作为《新华日报》的首任总编辑,华岗和报社的同仁们正确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为唤起民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而艰难创业,起到了教育人民、鼓舞民心、打击敌人的作用。毛泽东曾评价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我们党的又一支方面军。”

1938年华岗在重庆

1938年10月,由于日军入侵武汉,华岗带领《新华日报》采编人员,将印刷设备运到山城重庆继续出版。1939年秋天,由于抵制当时任中央长江局书记、党报委员会主席王明的错误路线,华岗被王明以“违抗领导”的罪名予以撤职。

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华岗并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仰,他在重庆租了房子,一边养病,一边继续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写稿,并撰写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一书。

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建功立勋

1946年华岗(前排右二)与周恩来、黄炎培、郭沫若等在上海合影。

1943年初,经周恩来提议,中共中央任命华岗为南方局宣传部长,派其赴四川、云南做刘文辉、龙云的统战工作。他化名林少侯,以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的名义开展工作,还参加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团结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著名人士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8月,华岗担任国共谈判中共中央代表团顾问,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得力助手。1946年5月,兼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1947年3月,国共和谈彻底破裂后,他随中共代表团一起回到延安。但在胡宗南率部进攻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撤退时,华岗在路上骑马时不幸摔伤。1948年春,华岗经中央批准到香港治病,并协助中共香港工委做统战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华岗于1949年8月奉召从香港乘船北上,计划途经上海,再赴北平,到中央重要部委担任领导工作。当轮船驶临上海港时,正遇到国民党飞机轰炸,无法停靠,只好继续北上,开往青岛。1949年9月2日,华岗抵达青岛时,受到时任青岛军管会主任向明的热情接待。不巧,当时华岗肠溃疡发作大出血,向明怕他有危险便极力挽留。经请示中央后,华岗暂留青岛养病。

1950年4月,华岗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创办《文史哲》杂志并自任社长,同年出版《苏联外交史》《目前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任务》。1951年春,济南华东大学迁到青岛并于山东大学,华岗续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同年出版《五四运动史》。1953年,他出版《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哲学研究》编委,次年出版《辩证唯物论大纲》和《辩证唯物论和物理学》。

华岗在山东大学任职期间,与他一起工作的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史专家,还有教务长、总务长和各院院长,也都是知名教授,富有办学经验。凡是学校的重大兴革事项,华岗都与两位副校长及教务长、总务长等共同商量,一起作出决定。因此,学校在这一时期出现一派生气蓬勃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被称为山东大学建校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猜你喜欢
团中央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的思考
团中央新媒体:他们认同了团团,就会更加认同党
为挂职这一年点赞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团中央
一句话团讯
难忘的两年零八个月
何处能买到团章、团徽、团员证
中国共青团历届主要负责人简介(上)
请寄共青团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