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

2018-06-21 09:16张福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做法现代农业建议

张福娟

摘 要:该文总结了阜阳市颍泉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与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颍泉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阜阳市颍泉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颍泉区;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09-03

1 基本情况

颍泉区是典型的农业区,现有109个涉农行政村,耕地面积3.68万hm2,人口72.6万,其中农村人口56.97万。近年来,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园区建设、培育新型主体、构建服务体系、进行体制改革、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农业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2 成效分析

2.1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规模经营比例不断提高。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1.3%,2hm2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13万hm2,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3.2%以上。二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面积不断加大。全区特色种养业面积达1.13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9家43个产品。闻集草莓、行流菊花、国龙芽苗菜、周棚中药材、多多利双鲍菇、宁老庄包金果等一批名优产品逐步走向品牌化发展道路。三是产业扶贫成效显著。贫困户特色种养业项目稳步进展,贫困村村级产业基地运营良好;特色种养业扶贫专业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坎河社区等14个贫困村初步具备特色种养业专业村条件;枣树行村等6个村初步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标准。

2.2 产业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创建成果初现。园区大力发展科技效益型、都市郊区型和休闲旅游型三型农业。共入驻企业78家,在四板挂牌9家企业,流转土地0.14万hm2,带动投资21亿元。二是镇办特色园区逐步成型。各镇办、园区依托各自优势,打造各自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市办金满地葡萄主体公园、闻集绿色草莓采摘园、行流颍菊观光园、周棚中药文化产业园、伍明袁寺生态桃园等特色精品园区逐步成型。

2.3 产业转型升级进展順利 一是农产品加工开始起步。全区农业经营主体逐步从传统的生产型向加工服务型转变。围绕草莓、菊花、包金梨等产业,涌现出草莓酒、茶用菊、梨果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牛肉制品、高端菊花茶和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二是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发展。成功举办闻集草莓节、金满地桃花风车节、宁老庄梨花节、荷花节和伍明玄都花会等活动,一批休闲采摘基地建成开放,金满地被命名为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点。

2.4 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一是初步构建了发展体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84家,家庭农场613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4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古西湖合惠联合社、闻集草莓种植联合社等一批合作联社蓬勃发展,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体系。二是初步构建了安全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初步建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基地1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三是拓宽了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崭新平台。田园居、杰夫电商等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运营良好,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企业44家,网上交易额达7000万元。

2.5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创新 一是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区确权耕地面积比1994年二轮承包耕地面积增加11%,颁证率99.6%。2016年确权工作先后通过省、市验收,获得优秀等次,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二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借助土地确权成果这把“金钥匙”,不断放大土地确权效益。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地上附着物、林权、大型农机具等”融资模式,已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201本,办理设施农业大棚所有权证13个,累计发放贷款101笔,放款金额8791万元。组建了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畅通农村产权交易途径;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提升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全区51个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

3 主要做法

颍泉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3个方面:

3.1 突出政策引导 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帮扶、项目倾斜等措施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对蔬菜流转3.33hm2,林果、粮食流转6.67hm2以上的土地流转户给予补贴,尤其加大对设施农业、蔬菜和花卉林果的奖补力度,对66.67hm2以上的设施农业和蔬菜产业实行“一事一议”奖补。专门制订《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1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在土地流转、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园区企业支持,提升园区吸引力。

3.2 突出绿色增长示范 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特色农业绿色增长示范。加快标准果园建设,提升葡萄、梨、桃等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水平。不断深化循环生态养殖业发展,加大标准健康养殖小区的建设,提升肉奶蛋的无公害认证数量。加大畜禽粪便与秸秆的综合利用,探索猪-沼-气、藕池养鱼、鸡-粪-秸秆-菇-肥等生态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主导品种、优势产业,使优势产品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

3.3 突出服务保障 紧紧围绕“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升级基础设施。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涉及农业、发改、财政、国土、水务等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向规模经营项目倾斜,切实做到土地流转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好保障。二是配套科研资源。积极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山东烟台农科院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工厂化种苗繁育、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立体果蔬种植、物联网示范应用、高效花卉种植、农业循环经济6大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花卉蔬菜种植、高产粮食攻关、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三是做优金融服务。积极利用土地确权后的抵押担保功能,在原有“金保贷”保单抵押贷款、“金农保”履约保险小额贷款等6个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易农贷”信用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4.9亿元,有效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

4 存在问题

4.1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大 一是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还普遍存在。经营方式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存在着农业科技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等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生产分散投入成本大,生产效益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总体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真正形成规模经营的不多;管理不够规范,职业化经营程度低。

4.2 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度不高 一是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处于“小、散、弱”的状况。全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家,区域内一些优势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多数农畜产品以原字号销售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一些经营者对产品品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够,缺乏争创品牌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4.3 产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对接了部分大专院校,但农业科技研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缺乏国家和省级研究研发机构。二是农业专业化人才队伍不足。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特色农业领军、管理、技术等方面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偏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大多只能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新技术在农村难以推广。

4.4 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依然突出 一方面,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政府用于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经济作物存在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配套不足等因素均制约着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

5 几点建议

5.1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从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着力。不断提高设施蔬菜、瓜果的比重,建立面向皖北地区辐射周边的蔬菜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培育主导品种、优势产业,使优势产品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二是抓好产业扶贫。稳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贫困村必须发展为特色种养业专业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省级特色种养业专业户的发展压力,倒逼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健全扶持政策体系和扶持机制,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加大培訓力度,就地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市级层面要出台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导发展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重点项目推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示范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各镇办、园区按照“产业融合、产村一体、城乡互动、企业化经营”模式,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3.2 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培育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引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金满地葡萄、包金果、颍菊、淮菊、闻集草莓、国龙食用菌、多多利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市场引领消费,以消费倒逼加工生产。四是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依托闻集草莓、行流菊花、周棚中草药等地方特色,打造一批融生产、休闲、观光、体验、养生等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3.3 产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队伍建设,加大农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机制,做好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储备工作,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业市场组织,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经营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使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三是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3.4 农村改革创新仍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继续运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试点。拓展新型金融信贷产品,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提质扩面力度,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价格保险。二是进一步做好土地流转。落实好中央和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流转比重。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持续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做法现代农业建议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