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笔写一笔让楷书结构教学变得简单轻松

2018-06-23 02:41李天泉
中国篆刻 2018年6期
关键词:欧阳询临帖收笔

文︱李天泉

【内容摘要】在楷书临摹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分析每一笔的笔形特点,学会观察每一笔长短、粗细、曲直、断连、间距,学会找参照,精准临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楷书结构教学是个难点。多年来,我们所能见到的楷书教学理论著述可谓颇丰,这些著述要么文辞故弄玄虚,要么晦涩难懂,多不实用。当今有些专家学者在总结楷书教学时,也常引用教育心理学、美学、运动学等理论大谈特谈,我不知道他们教过学没有,用这样的方法讲给中小学生,孩子们能不能听懂,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反正我是从20多年的一线书法教学中走过来的,从幼儿园学前班刚提笔写字的孩子到中小学生,近几年又专门给公办中小学搞书法师资培训,我研究的是怎么让学生一听就懂,让学生觉得楷书学起来并不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功感。

结构是由一笔一画组合而成的。因组合不同,而一字一形。用不同的书写工具来表现,或巧妙改变线条的形状,一个字又可以表现出多种形态。

学习楷书,从临摹古代经典楷书作品开始是最好的,这样做就做到了取法、风格都有了高度。无论是写大楷、中楷、还是小楷,都要首先选好帖,待笔法有了一定基础后,开始结构的临摹。

下面是根据我的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出来的文字,详细地讲解了怎样剖析一个字,供教学同道们借鉴并诚恳地期待批评指正。

一个字拿过来整体看结构,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座精美的小房子,一个好玩的玩具,或是一个让你心仪的帅哥美女,她的每个细节都散发着美的气息。我们要想再现她的美,就要研究她的细节。我们就用看一笔写一笔的方法来分析、临摹她。下面让我们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得”字为例,学习“看一笔写一笔”的临摹方法。

怎么看呢,要按照笔顺的先后顺序来看,一次只能看一笔,然后看好了写一笔。

我们看第一笔(图2)是撇点,要看它的长度,笔尖所指向的角度,整体是个两角一尖的很饱满的撇点。那么我们可以写第一笔了,注意下笔谨慎。

第二笔(图3)是个斜撇,除了看好斜撇的长度和角度,还要注意斜撇起笔和第一笔之间的间距以及斜撇起笔位置和第一撇起笔要竖直正对。

第三笔(图4)是上尖竖,在撇的中间偏上起笔,并且要对着第一笔的收笔位置,书写时要处理好竖的长度,看好再下笔。

第四笔(图5)短竖,要观察好短竖起笔位置,短竖的长度和角度,短竖起笔到收笔的粗细变化。

第五笔(图6)是横折,我们把这个横折再细致划分横、折角和折三个部分,分别观察每个部分。横划和左竖起笔是怎样相连,横由细变粗,横的长度、角度是怎样,折角稍有扛肩,顿笔后,折画由粗逐渐变细。整体看左竖细右竖粗。通过线条的粗细对比,增强了整个字的美感。在欧体楷书教学当中,欧阳询很习惯的在处理一个字的时候把左竖写得较弱,右竖写得较刚强,这是我们临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笔(图7)是一个短横,有的同学不能做到看一笔写一笔,还按照规范字的书写习惯把这个小横写在了左竖中间,结果在写这一笔的时候就错了,欧阳询很有创意和想法,他把这一小横写在了右竖上。所以我们临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意在笔先,下笔谨慎。

第七笔(图8)是短横,这一笔也写得与众不同,欧阳询在写这一笔的时候,他把横在竖的收笔下面起笔,将起笔部分露出来,临习时如果不仔细观察就会出错。我们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通过这两笔的处理我们就能看到,一代宗师欧阳询的聪明和智慧。书法是表现个性的艺术,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书法家的艺术见解和学养。大师就是大师,你临大师的字就是要带着一种谦虚和敬畏的心态。

第八笔(图9)是短横,书写时要考虑这一笔与上横和左竖起笔的间距以及这一笔的长度和角度、横由细至粗的变化。

第九笔(图10)长横,注意书写时和左竖的间距,整个横起笔到收笔中间的粗细变化以及和上一横的间距,和左竖的间距。这一横写完,整个字右边从上到下就构成了五横等距。

第十笔(图11)竖钩,起笔对着上一个竖的收笔,竖要粗壮有力,不偏不斜,比左竖的收笔略低。

最后一笔(图12)右点的位置不好确定,我们可以在横的起笔和钩的收笔两端连成一条直线,这个点就处在这条直线偏左上位置,点的外延线贴着这条直线。

整个字临完后我们看左边双人旁构成上紧下松,右边的两个部件也构成了上紧下松,整个字字形修长,端庄严谨。

上面临习时我们运用了看一笔写一笔的方法,每一笔的起笔收笔位置、长度、角度、粗细变化,以及和相邻笔画的间距、断连,都做了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了意在笔先。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我们拿过一个字,即便临帖方法得当,也不可能一个就写像,我们写完一个比较一下找出不足,然后在下一次临写当中重新完善。也就是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观察能力和手的表现力的提高,临帖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猜你喜欢
欧阳询临帖收笔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唐欧阳询《用笔论》
一字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