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2018-06-25 09:23杜肖寒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办学学院旅游

杨 帆 杜肖寒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了合办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相关项目。此后的几年里,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直至2012年,天津商业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设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本科层次。随着酒店行业的不断扩张,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研究现有项目的开展情况,有利于提升现有及未来相关合作项目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1 项目分析

1.1 国内知名中外酒店管理合作办学项目简介

本文选择目前国内发展较早、知名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三所学校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1)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项目(以下简称中法项目)以本科教育为主,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与会展管理“职业经理人”。

(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2学位项目(以下简称中美项目),学生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酒店和餐饮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共享合作双方优势资源。培养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管理理念的现代酒店管理人才。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中瑞项目),于2008年成立,目前只开设酒店管理一个专业。学院引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学模式,顺应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学校加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术认证体系,并共享其在全球的教学、实习和就业等资源。

1.2 国内中外酒店管理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

1.2.1 培养目标

(1)中法项目将学生定位为“职业经理人”。

(2)中山大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中瑞学院更侧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

表1 三所学校的培养目标

1.2.2 办学模式

按照中外双方院校在办学过程的参与方式,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可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两种模式:前者,学生在国内学校完成学业,外方学校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师资,如:中法项目,所有课程均在国内讲授。双方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综合考虑生源质量、市场及文化差异等影响因素,共同探讨决定设置的课程和授课方式。这种办学模式既能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又与国内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促进国外教育资源本土化,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了双方课程冲突以及教学方式过渡等问题。

后者即常说的“2+2”或“3+1”模式。学生先在国内学校完成两到三年的学业,后一到两年在国外学校,直接进入三年级或四年级学习。双方院校保留各自的教育模式,互认可开设的课程,这种办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实地利用外方的先进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根据学生所获文凭,办学模式又可分为双学位、单学位两种。中法项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修够相应学分并通过毕业答辩即可获得国内文凭。此外,学生从大二学年注册成为昂热大学或尼斯大学学生,通过两所外方学校共同组织的考试,即可获得法国学士学位。中美项目学生修满双方院校要求的学分并符合条例要求者,即可获得中外双方的学位证书。中瑞项目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获得中方学位证书以及双方院校共同颁发且业内认可度较高的学术认证书。

1.2.3 课程安排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计一大突出重点在于大量强化性的语言类课程。中法项目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其中,大一主要设置公共课和以法语学习为主的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针对性不强。英语和法语的双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课程占总课时的53%,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基础。

合作办学同国内大学区别较大的在于强调专业课程,中法项目大二学年大大压缩了公共课的比例,专业课占比达86%。同时作为专业核心课的法语课程仍占据重要位置,占专业课的46.5%,总课时的40%。并且加入法语授课课程,总体课程从公共课过渡到了专业课程。大三学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相关性更强,同时开设了专业选修课,提供了更多课程选项,加强了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公共课部分引进了外方课程,为外方专业课引进打下基础。大四学年主要开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引进的外方课程从公共课过渡到专业课,课程比重也有所提升。

中瑞项目全面引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核心课程与教学安排与其一致。教学计划完全按照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路径来安排。第一学年主要熟悉酒店日常运作。包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食品制作课程,餐饮、房务等酒店日常运营部门的服务技能课程,以及旅游学概论等行业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实地进入酒店一线部门实习,是对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用。第四、五学期站在管理层面,教授作为酒店管理者的核心知识,学习商务知识在酒店运营中的应用。核心课程侧重于对酒店各个部门的管理,包括商务沟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餐饮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等。第六学期则是安排到酒店的运营管理岗位实习,积累的职场管理经验,为最后一年的课程做准备。第七、八学期站在决策者的层面,教学计划的重心从日常运营上升到战略决策。培养学生识别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的能力,并为酒店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课程包括战略管理、商法、旅游经济学等。这一阶段实践课程多以创业计划、研究课题的形式开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应用,解决酒店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酒店管理专业下又设有六个专业方向,不同方向的学生在第五学期学习相应的课程。

该模式下学院课程体系从酒店一线运作部门的实操技能,过渡到各个部门的管理课程学习,最后上升到战略决策能力的培养。第三、第六学期两次实习经历帮助学生整合、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加深对行业的理解。同时秉承了洛桑学院校店合一,工学结合的理念。校内餐厅、客房、宴会厅、酒吧、演示厨房、咖啡工作室一应俱全,均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按酒店标准运营。

1.2.4 就业引导

(1)树立职业发展观念。

我国传统观念对于服务行业的偏见,会导致服务行业就业歧视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偏差。相比其他教育模式,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教育投入更多。学生对教育的高投入必然要求职位及薪酬高回报。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学校对于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观念十分必要。

现行的引导方法主要分为三种。①明确的职业规划。中瑞项目通过深入班级召开座谈会和个人访谈,熟悉掌握每位毕业生的自身情况,结合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地位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进升路径;②邀请校友及优秀毕业生回校讲解求职工作中经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从业心态。仅2014年,中山大学就前后邀请了30多位优秀校友及企业高管到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其职业发展经历,现场解答疑惑。③通过加深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对行业的认同感。中法项目举办的法国文化日,以及中瑞酒店管理举行的赴瑞士洛桑访学活动,都试图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建立起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帮学生建立多元化的择业观。

(2) 用人单位宣传。

目前,学校对企业加强宣传,广泛对接行业,从而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外合作项目。中瑞项目积极开拓学生的就业市场,与多家酒店建立合作关系,还设立了万豪班、丽思班等定向培养班,同时设立了毕业生回访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机制,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交流。提供符合其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提升学生与企业双方的满意度。

(3) 创造出国深造及高端就业机会。

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国渠道是在办学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中法项目实行中法双语教学,通过考核均可中法双方文凭。其中法方可接受每届25—30名优秀毕业生可到法国攻读硕士学位(项目每年招生120人),学历也受法国其他高校认可,学生出国深造渠道畅通。而中山大学实行2+2的办学模式,学生有机会直接进入国外学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出国的忧虑,鼓励学生出国就业或深造。中瑞项目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双方学分互相认可。双方院校共同颁发的学术认证证书在业界也受到广泛认可,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出国深造都占很大优势。

2 结论

(1)培养目标。

虽然三所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表述各有异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均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型旅游酒店管理人才。

(2)办学模式。

办学合作办学最重要的亮点就是让学生用较少的金钱获得国外知名高校的学位,同时让学生在不脱离中国社会的情况下能利用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体验不同文化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及国际化视野。

(3)课程安排。

三所学校中的课程安排可分为在传统课程结构上改进和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两种模式。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压缩了公共课程比重,增加培养学生拓展能力的专业选修课,使课程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专业核心课的设置应该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减去一些差别性不大、重复性较高的课程,主要开设帮助学生了解酒店基本运营及管理的专业课程。

同时,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数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偏好,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强化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

(4)就业引导。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观和用人单位的参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实行双导师制,积极邀请业内有经验的从业者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档案。从大一开始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人访谈,熟悉掌握每位毕业生的自身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地位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

本文通过对国内三个项目的对比,借鉴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综合考虑不同办学模式的得失,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尽可能兼顾中外双方办学体系,国内学习期间仍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更加注重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希望为酒店管理的中外办学发展提供借鉴,以促进国内酒店行业的优化。

[1] 王莉,汪德根,paul J.Wiener.基于实践视角的中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J].高教论坛,2016,(02):17-20.

[2] 占小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36-141.

[3] 郑昌江,王丽娜.基于激励需求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243+245.

[4] 伍蕾,郑向敏.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反思——以旅游本科院校为例[J].旅游论坛,2009,(05):785-789.

[5] 丁西霞,赵满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49-150.

[6] 梅琳.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92-93+74.

[7] 黄家泉,彭青.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办学特点浅析[J].高教探索,2004,(03):24-26+32.

猜你喜欢
办学学院旅游
初等教育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