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趋中性

2018-06-26 11:40新产经郝艺
新产经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性货币政策会议

文/《新产经》记者 郝艺

稳健、中性、偏紧、微调成今年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词。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并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一年之后的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在这个中国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阐述了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表述: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到“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如此变化背后,“中性”一词该如何理解?

形势所趋

有评论认为,此番变化预示着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趋谨慎,也有评论认为,“中性”可能意味着趋紧。不论货币政策到底呈现何种调整,一切因势而定。

2016年5月,一篇来自人民日报的题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文中的权威人士在对当前的中国经济作出深刻剖析时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些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城市的地价和房价屡刷历史新高。在地价方面,中原地产针对2016年前9个月40大中城市(一线城市为京沪广深,二线城市为其他的省会等发达城市36个)土地市场的监

对于权威人士的此番见解,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在接受《新产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在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很难会有一个V型转换,一些积极的政策和刺激措施考虑了结构性调整因素,所以提升经济的力度会较为有限,而且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L型发展趋势会持续好几年。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16年以来,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

2017年的货币政策,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大形势下的小定调。不过,除了依托宏观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走向更需考虑多种因素。

2016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热,一测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16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了72.2%,二线城市涨幅更是达到了86.7%。在房价方面,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中国百城房价环比上涨2.83%,涨幅较上月扩大0.66个百分点,这样的涨势已达17个月之久。

此后,中央和地方的联手调控才令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难怪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论断。安邦智库研究团队在接受《新产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楼市调控政策从出台到生效有一个滞后期,而且中国楼市遇到的是结构性问题,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出台之前,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分化将长期存在,2017年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城市的调控出现反弹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为避免信贷大规模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热点楼市泡沫再次吹大,货币政策不会过于宽松。

从国内情况看,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远不止这些,资产价格、通胀预期等同样不可忽视。从外部情况看,安邦智库研究团队指出,2016年全球遭遇不确定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英国脱欧等事件都大大出乎市场预料,而欧洲在今年还将面临更大的政治不确定性。经济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继续放缓,经济增速要低于实际水平和年初预测。全球除中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中,欧洲和日本仍然延续了经济低迷的状况,金砖国家普遍“失色”,只有美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势头,全年增速预计可以达到2.7%。

如此情形下,全球央行持续放水的情况虽然不会马上中止,但整体上已经开始收缩,而这种适度紧缩的趋势在今年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分化,也对全球资本流向和汇率走势带来冲击,人民币离岸汇率已逼近7的关口,国内资本外流的压力亦进一步加剧,在全球央行开始拧紧“水龙头”的时候,中国的货币政策自然也要受到这种外部情况的影响,安邦智库研究团队认为。

还有,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近4000亿元,降幅创10个月高位;11月末外汇储备也降至3.05亿美元,续创2011年3月末以来新低。市场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年中可能会下探至7.3至7.5的水平,还有,国内资本角逐海外资产的脚步也不会停下。这对货币政策将形成很大的约束力。

综合内外形势,今年中国货币政策将趋向何种调整?

微调在即

2016年中国经济既要调结构促改革,还要稳增长,实属不易。已经来临的2017年被业内视为更加艰难的一年,有分析人士将整个经济形势比喻为“跋涉阶段”,就像人在遍布泥沼的荒野中行走。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考虑通胀、房价等因素,需要兼顾去杠杆、稳汇率、防风险等任务,货币政策的选择必然谨慎。

安邦智库研究团队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整体基线会是维稳,央行不太可能“过度放水”,降息降准的机会不是很大,基础货币供应将有所减少,信贷增速也将进一步放缓。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因此,市场流动性也不会过度收紧,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总体看来,一方面,在2017年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之时,

货币政策不能放水;另一方面,稳增长压力下,货币政策又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维持一定的流动性,兼顾“稳”与“进”,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平衡。

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7年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中性”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货币政策没有正式转向,但出现“微调”。这次会议加上“中性”一词,表明今年中国货币政策将略有收紧。

事实上,在2016年货币政策就释放出偏紧信号。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将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描述为“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但这种状况会适时调整。10月,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系列会议中公开表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这被业内解读为中国货币政策将回归到“中性”。

如今,“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正式确立,业内对此番微调之举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公开表示,货币政策在“稳健”之后又加上“中性”一词,就是要突出强调。

连平分析道,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异于西方的多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总体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保持经济增长或保持经济合理的增长;二是保持充分就业,就业状况要保持一个跟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增长;三是物价稳定,低通货膨胀;四是促进资本收支平衡。这就需要“寻求多目标情况下保持平衡而且各个目标都有自己的需求。”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如果2017年就业情况比较平稳,相对于物价上涨、资产泡沫、货币贬值,稳增长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能相对较低,这样一来,货币政策向收紧方向调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还要看具体情况。由此可见,稳健、中性、偏紧、微调成为2017年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词。另外,货币政策还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了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现实情况看,金融市场风险隐匿。银行业的坏账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债尤其是国企债务问题还未找到十分可行的办法,地方政府的债台越筑越高,还有,安邦智库研究团队指出,在资本市场上,去年以来重组并购、场外配资等方面问题不小,尤其是险资对上市公司频频举牌以及在股市上快进快出,增加了不同金融市场风险“交叉感染”的可能。

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不过,类似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年还有可能会持续加大,进而引发一定的金融风险。对此,渣打银行在上个月20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这将作为 2017年经济政策议程的一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或将继续降低企业杠杆、抑制楼市泡沫但不造成过大波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

猜你喜欢
中性货币政策会议
《八七会议》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会议通知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会议通知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