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迎来投资风口

2018-06-26 11:40新产经王少杰谢宇雷
新产经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企业

文/《新产经》王少杰 记者 谢宇雷

从“十二五”培育到“十三五”成长,文化产业兴国注定会由梦想照进现实。

临近2016年末,作为向全球建筑领域供应搪瓷材料的上市公司——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出资5990万元参设文化公司,投资泛文化产业,实现资本增值及对泛文化产业的整合。

在此之前,同样身为上市公司的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定增预案,欲募资10.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互联网教育、艺术品交易、文化影视等平台建设项目,并成立文化融资租赁公司。此次定增标志着该公司由热电向文化艺术类产业转型发展。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近期在公开场合也曾透露,清科集团在2016年春节之后已先后投资了6家公司,其中有4家是VR领域的公司,今年还将投资超过10家的文娱公司,并在文化娱乐领域增设两只基金。

或许是因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效应影响,类似文化领域的投资大单频频不断上演。从中会发现,搅热各地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潮背后,更多是来自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推动。

各地投融资热潮持续

2016年12月16日,四川成都市为搭建文化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交流对接的平台,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推进四川省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介会在当地隆重举行。此次对接会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等主办,文化部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四川省文化厅支持。

据了解,对接会上,米仓神韵实景、石椅羌寨等8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对接会成功举办,将有助于促进国家优质文化产业项目与四川省重点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都市锦江区政府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说。

相比成都,北京举办的文化投融资峰会提前2天落下帷幕。据悉,2016首都文创产业投融资峰会于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峰会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北京证监局共同主办。来自知名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优秀文创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券商等中介机构、媒体等机构代表约千余人参会。

据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透露,截至2016年11月,全国共有上市文化企业209家,其中北京57家,占全国的27%。全国上市文化企业共实现融资3932.93亿元(305起事件),完成投资6717.67亿元(1842起事件)。其中,北京地区上市文化企业实现融资1358.65亿元(97起事件),占全国的34.55%;实现投资2401.19亿元(657起事件),占全国的35.74%。

“地方政府不仅充当了“红娘”角色,还亲历亲为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项目中去,这让文化产业不“火”都难。”亦有观察者指出,为壮大当地文化产业链条,上海、广东等地已从政府层面发起成立文化产业基金、银行,引导当地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徐汇区是上海的文化强区,既拥有上海电影集团、上海戏剧学院等影视、戏剧产业的“龙头”,又有众多互联网、新媒体、数字产业的“新兵”,也拥有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等经典文化和特色风情。文化资源虽强劲,但由企业走向产业、资源走向资产,仍需投资的催化。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徐汇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为活跃在徐汇区投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以政府资金作为杠杆,撬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到当地文化产业中。

据上海徐汇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蓝迪欣介绍,该基金的成立背景是,2007年10月,由政府财政出资的徐汇创投引导基金投入运作,至今已逾9年。在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要求下,依托徐汇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源,徐汇区正积极打造立足徐汇、辐射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金融特色区。

同样是在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区,但发展路径各不同。

日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和包商银行签署文化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深圳首家“文化产业专业支行”同时揭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罗湖区政府牵手包商银行在深圳成立华南地区第一家文产专业银行,并针对文化创意轻资产、重创意、高附加值的行业特性,创新推出更多的金融服务产品,这是破解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举措,也是为当地打造“文化+金融”发展新格局探索新路。

警惕产业无序冒进

目前,无论是山区还是沿海,我国多地普遍迎来的新一轮投资文化产业热潮,并非盲目跟风与炒作,实际上,各路资本追捧背后有着现实拷量。原因是文化消费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尤其自该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一投资价值趋势越发明显。

虽然距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产业支柱)的宏伟目标仍很遥远。但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培育,目前发展势头强劲且初露锋芒。

近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林区特色文化产业成效显著。据统计,2015年,该区文化产业资产总规模20124.7万元,同比增长12.1%,从业人员4740人,文化产业单位共1329家。2016年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9.2%。

另据了解,2016年前三季度,山东德州市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保持稳定,利润增长较快,户均营收过亿。在此期间,该市文化产业投资施工项目87个,同比增长20.8%。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额68.08亿元,同比增长22.3%。

不难发现,为实现文化产业兴城目标,各地均在“卯足劲”打造着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挥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作用,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日前,湖南省拟将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3家园区、湖南沙坪天利湘绣有限公司等12家基地命名为2016年度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

而上榜的要求是,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向上,产业特色鲜明,在全国和湖南省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基础设施完善,能够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企业孵化、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主导产业突出,已经集聚的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内企业总数的60%以上,有一家以上在行业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等。

显然,湖南省在以开展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申报工作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典型示范在全省范围内的引领作用。

不过,发展方势不同于湖南,却同样能将文化产业在当地做的风声水起。它就是浙江省东阳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依托当地特色的“三个+”,在省内打造出了文化产业进阶版。

据悉,该市通过着力打造以东阳“木雕+”、“影视+”、“旅游+”为主体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该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4800多家,从业16万人,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50多亿元,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面对文化产业的空前繁荣,文化投资中一些泡沫也开始浮现,如文化企业估值被炒过高、IP投资和开发偏于盲目等问题。

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看来,当下的资本市场对整个文化产业而言有喜有忧:中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风起云涌使得整个文化产业被高估,因此作为投资者应该审慎的看待,这是忧的方面;喜的方面是文化产业被高估,泡沫正在出现,而且很快要被替代,这体现出文化产业将迎来一波很好的投资机遇。

蓝迪欣也认为,如今文化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已开始显现。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很难套用之前的股权等投资的逻辑对文化企业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文化产业吸引投资的障碍之一;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或多或少讲究情怀,投资人则更倾向“无利不起早”,双方交流中难免存在冲突。

“从目前看,市场化的投资者特别喜欢短期获利的项目,而不太倾向需要做长期培育和投资的后者,后者就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和扶持。关键是找到在文化领域特别有经验的专业投资人。”蓝迪欣说。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