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最精彩

2018-06-26 07:25林华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兵想象课文

林华蓉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何让灵动的课堂引领学生的学习,焕发出精彩的学习效果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如教学《长江之歌》可从欣赏跟唱《长江之歌》这首歌引入;教学《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可播放孙晋芳训练、比赛的视频;教学《学弈》《楚王好细腰》《东施效颦》等文章,可让学生进行情境演示。不同的课文,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

二、整合不同学科,优化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方法林林总总,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所以适当地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发挥它们最佳的效果,有助于优化语文教学。如教学《浙江潮》一文,可以与信息技術学科整合。这篇课文描写潮水从小到大的过程,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感受不了它的壮观气势,要是借助网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我让学生进入钱塘江主页,观看“钱塘江大潮”,感受潮水由“一条银线”到“白色城墙”再到“千军万马”的壮观景象。不仅从视觉上感受到大潮的非凡气势,而且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大潮山崩地裂之势。有的学生还欣赏了课文没有描写的“回头潮”“人字潮”,有的进一步查找资料了解潮水是怎么形成的。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

三、激发想象能力,深入解读文本

阅读课文时,如果教师能针对课文内容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人物的境遇,学生就会入境入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十五从军征》,文中描写了一个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所描述的主人翁的人生、战争给古代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封建兵役制度,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如果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引不起共鸣。所以,我抓住课文的几个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入解读文本,如教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诗,想象老兵六十五年来是怎么过的?学生想象老兵可能经历了无数场战争,可能受伤、生病,无数日夜无限地想念亲人……教学“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想象他没到家之前对自己的家有什么盼望,与现实的“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形成对比,感受老兵的悲伤与绝望。教完整首诗再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有关儿童的诗句,学生积累了很多,如高鼎的《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古代的儿童在十五六岁的年纪都在做什么事,而文中的老兵又在干什么?经过这样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极其孤寂、忧伤的内心,一生交给战争的悲惨,体会到作者无限的同情与深思。

四、以合作学习为辅,相互启发促进

课堂上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优中差生互教互学,可以相互启发促进,激活思维,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如教学《楚王好细腰》一文,本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我先让学生古文和现代文对照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合作学习,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看谁讲得最生动;再以竞赛的方式全班交流背诵。但这还不够,因为寓言读起来很有趣,但是不能只满足于了解故事情节,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揣摩情节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样构思得有起有落,达到讽喻的目的,所以我让全班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并想象补充结尾可能会怎样,然后把扩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排演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动作、语言甚至很夸张,充分展示了那些节食束腰、阿谀奉承者的丑态,学生在笑声之余也更明白该怎样做人。整篇课文的学习都在学生自主合作开放的氛围里进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了表演课本剧的才能。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促进,学有所获。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灵动的课堂才最精彩。

【作者单位:泉州市新隅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老兵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老兵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