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历史沿革及方言概况研究

2018-06-27 06:36伊忠莎王学兵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量词韵母形容

伊忠莎 王学兵

一、元谋地理概况及历史文化

(一)元谋的地理概况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接武定,西邻大姚,南接禄丰,北接四川会理,西南为牟定,西北为永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四周高,中间低,最高海拔2835.9米,最低海拔898米。元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22.9度,最高温达到42度,最低温为零下1.4度,日照时间长,霜期极短,降水量适中。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成为元谋的主要产业。自从1977年发展蔬菜种植至今,蔬菜种植一直是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以冬早蔬菜最为著名,利用当地绝佳的气候条件,冬季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农业对水的需求带动了相应的水利水坝的产生,由于元谋农产品丰富,相应的农产品加工工厂应运而生。

金沙江从西北进入元谋,转成“U”型,从东北方向流出。成昆铁路1970年投入使用,经过元谋县江边乡、黄瓜元镇、元马镇、老城乡、羊街镇,在元谋县境内长78千米。境内主要公路有108国道、元武高速公路、元双公路等。水路设施有金沙江航道,著名的龙街渡位于金沙江航道上,建立于秦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元谋的历史文化

元谋县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元谋属古滇国,夏禹时为梁州外境,髳濮之属,周、春秋时为百濮地,战国时改百濮地为滇地,县地属之。公元前111年,开越嶲郡,现元谋北部属越巂郡三绛县,为今天的姜驿;南部属益州郡弄栋县,为今天的姚安县。三国时期,北部属越巂郡三缝县,也在今天的姜驿境内;西部、南部属云南郡蜻蛉县,在今天大姚县境内;东部属秦藏县。西晋时,东部、西部、南部属宁州云南郡,北部则并入会无县,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会理县。东晋直到南朝梁时期,金沙江以南属建都郡,以北属越巂郡会无县。公元624年设西豫州。公元629年,改设縻州都督府,磨豫(今磨易)、七部(今江边)属其管辖范围。西部属天池县隶姚州(今姚安),南部隶尹州,属甘泉县(今羊街镇)。公元664年,裁去縻州都督府,设姚州都督府,磨豫(今磨易)、七部(今江边)并入戎州都督府。

大理政权时期,元谋南部属华竹部,又名环洲,属威楚府(今楚雄),江北隶会川都督府,属绛部(今姜驿)。

蒙古政权时,元谋隶威楚路,属罗婺万户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设元谋县,“县居元马河之阳,一曰元阳。”“蛮名华竹,汉语石峡。”武定路军民府改为武定军民府,元谋属其范围。清仍设元谋县,康熙初年,县下白木禾、月法车等7马。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将7马改为5马,下辖60甲,后又新增新垦甲等8甲,村庄157村。乾隆三十年(1765年),武定军民府改为武定府,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武定直隶州,元谋仍属其中。光绪四年,即1878年,县城由老城迁往现在的马街,之后的20多年,境内安定,元谋再次成为四川西部通往昆明的货物集散地。

民国初,元谋属滇中道,1916年废道,直属省。1918年,姜驿设治局(县佐),为武定县姜驿分县。1930年自治推行,裁去姜驿分县,元谋县设6区。1938年改区设乡编保甲,设物茂、华竹等11乡。1940年推行新县制,将县城马街镇从华竹乡析出,建立元马镇。1950年,元谋解放,成立人民政府,仍设元谋县,属武定专区。1953年,将武定县凉山乡彝族迁入元谋,参加土改。调整区和乡的规模,全县设苴林和老城两区。1955年,撤区设乡,全区有30乡及元马镇。1958年,元谋、武定二县合并,1959年元谋从武定分出,恢复元谋县。之后,内部分区有不断地调整。1966年,原属武定的多个公社划入元谋。至1988年,内部公社不断调整。1988年,改区为乡。至2006年,撤销能禹镇、苴林乡等,基本形成了现在7乡3镇的格局。

元、明时期,元谋以傣、彝、傈僳族为主,受吾氏土司统治,自明朝开始,汉族人口逐渐增多,汉族也逐渐获得以前领主的部分领地。康熙三十年(1691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元谋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稳定发展,汉夷杂居,相安不扰。至1904年,境内有汉、彝、回、傣、傈僳族等,汉族占总人口数量的94.4%。1952年以后,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到1990年,汉族占比68.34%,少数民族人口占比31.66%。到2004年,少数民族占比33.6%。

二、元谋方言语音概况

元谋县地处滇中高原的北部,其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滇中方言片的一个方言点,与云南方言无较大区别,仅在少部分的语音和词汇上存在差异,语法上基本无差别。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讨论元谋方言语音的特征。

(一)声母

元谋方言中,共有声母22个:

双唇音:p ph m

唇齿音:f v

舌尖中音:t th n l

舌根音:k kh x

舌面音:tɕ tɕh ɕ

舌尖后音:tʂ tʂh ʂ r

舌尖前音:ts tsh s

22个声母在元谋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如下:

(1)元谋方言中,有唇齿浊擦音v作为声母出现在单元音韵母u前,例:五[vu]、雾[vu]、午[vu]等。并且v能与开口呼相拼。例:晚[væ]、蚊[ven]等。

(2)普通话“业、仰、疑”三字本为零声母,在元谋方言中,其声母为n,即为[ni]、[niaŋ]、[ni]。

(3)能区分ts、tsh、s和tʂ、tʂh、ʂ,但部分字的发音与汉语普通话相比,略有出入,具体情况如表0.1:元谋方言中ts、tsh、s和tʂ、tʂh、ʂ混淆的例子。

[表0.1]元谋方言中ts、tsh、s和tʂ、tʂh、ʂ混淆的例子

(4)有k、kh、x和tɕ、tɕh、ɕ的区分,但少部分字读音的声母与汉语普通话略有出入。具体情况如表0.2:元谋方言中k、kh、x和tɕ、tɕh、ɕ混淆的例子。

[表0.2]元谋方言中k、kh、x和tɕ、tɕh、ɕ混淆的例子

(二)韵母

元谋方言中有韵母31个:

开口呼:ɿ ʅ ɑ o ə æ e ɑɷ əu

齐齿呼:I iɑ io iɛ iɑɷ iəu

合口呼:u uɑ uə uæ ue

除元音韵母外,元谋方言中还有鼻化元音和鼻韵母:

开口呼:æ ɑŋ ə oŋ

齐齿呼:iæ iɑŋ iə ioŋ

合口呼:uæ uɑŋ uə

首先,在元谋方言中,无撮口呼。撮口呼并入齐齿呼中,均说成齐齿呼。如:雨、鱼的韵母均发音为i。

其次,i、iɛ均发音为i,如:叶、野的韵母均为i。

元谋方言韵母中具有云南方言特有的韵母,均是由古入声字演变而来,如下:

io韵字:

n 略(宕开三入药来)、疟虐(宕开三入药疑)

tɕ 角觉(江开二入觉见)、脚(宕开三入药见)、嚼(宕开三入药溪)

tɕh 却(宕开三入药溪)、鹊(宕开三入药清)、确(江开二入觉溪)

ɕ 学(江开二入觉溪)、削(宕开三入药心)

ø 药(宕开三入药以)

iəu韵字:

tɕ 局(通合三入烛群)、菊(通合三入屋见)、橘(臻合三入术见)

tɕh 掘(山合三入月群)、曲(通合三入屋溪)、屈(臻合三入物溪)

ɕ 畜蓄(通合三入屋晓)

ø 欲(通合三入烛以)、狱(通合三入烛疑)、育毓(通合三入屋以)、域(曾合三入职云)

(三)声调

元谋方言有四个声调,调值为:

阴平:44 阳平:31 上声:53 去声:213

三、元谋方言词汇特征

元谋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存在少许差异,主要表现为形同实异和完全相异两类。

首先,形同实异。元谋方言中部分词汇其词形有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词汇,且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和用法却完全不同。如:

择: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动词出现,元谋方言中作为量词出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量词“把”。例:一择韭菜,一择草。

手: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名词,元谋方言中还用作量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量词“把”。一手韭菜,一手草。

箸:古汉语中作为名词,“筷子”之意,元谋方言中用作量词。例:用筷子夹一箸菜。

党: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名词,元谋方言中用作量词,群。一党人。

秤: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名词,元谋方言中用作名词、量词。例:用秤称一次为一秤。

坝: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名词,元谋方言中还用作量词,形容某物覆盖地面为“坝”,例:一坝地,一坝谷子。

丫:元谋方言中用作量词,一瓣之义,如:一丫西瓜,一丫橘子。也用作动词,丫开,即劈开,切开之意。

皮:普通话中一般作为名词使用,元谋方言中还用作量词,形容某物很多。例:一皮,即一片。

筒:元谋方言中用作量词。一筒胶带,一筒纸,即一卷。

条:普通话中,用于形容细长的东西,如:一条围巾、一条河;或用于分项时使用,如:一条新闻。元谋方言中,还可用于形容有生命状态的动物,如:一条牛、一条狗。

张:普通话中,(1)用于形容纸、皮子等。一张纸、两张画;(2)用于形容床、桌子等,如:一张床、一张桌子;(3)用于形容嘴、脸,如:两张嘴、一张脸;(4)用于形容弓,如:一张弓。元谋方言中,做量词还可形容车、坟等,一张车、一张坟。

堵:普通话中,形容一堵墙。元谋方言中,有“一堵云彩”的说法。

搭:摔。例:走路不小心搭到了。

丧:拉长。例:丧起脸。

垮:拉长。例:垮起脸。

捞:掏。例:捞包包。

钩:弯曲。例:钩着头,钩着腰。

打失:丢失。例:东西打失了。

掌:扶。例:掌倒,即扶倒。

渡:粉末状的药物放入口中,饮一口水或酒下咽。这个药要用酒渡了吃。

疲:缓慢。例:疲沓。

裢:缝补。裢衣裳。

抿:涂抹。抿墙。

褪:清洁。用香皂褪下手。

笼:盖住。笼蚊帐。

喝:欺骗。例句:你不要喝我,我什么都知道。

逗:招惹、停留、有趣。遇见,碰到。例句:我们在半路逗着就一起来了。

闹:中毒。例句:上个星期吃扁豆着闹的上吐下泻的。

在元谋方言中,还有部分词汇的词形、词义均与普通话相异,如:

祝:堵塞,堵住。祝起。

扳:玩耍。例:扳跤。

磕:放下。例:磕下,即放下。

捅:挪动。捅一下床。

压:强迫给别人。例:压给他。

煞:颗粒状的物品,拿取表面体积较大的。例:煞着点拿。

鋯:敲,实验。例:鋯(敲)刮栗,鋯(实验)验。

扁:折,叠,圈。例:扁起手袖。

短:堵住。例句:你去把牛短回来。

拗:挪动。

推:假装。

抬:端,向上托举。

搅:吵闹、调皮。

凶:聪明。例句:现在的小孩子凶的很,你喝不着他。

侯:有本事,夸张。例:侯五侯六的

狡精:狡猾,可恶,挑剔。例:这个老奶狡精的很。

爪:笨。例:会有这么爪的人。

疲:形容人没本事或物品质量不好。例:这个衣裳疲得很,高低穿哈就烂了。

不消:不需要。例:你不消来了,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生素:知足,有自知之明。例:他一点不生素,我做了那么多,他就看着。

族:受伤。例:打篮球时候,我手指拇着族着了。

烀:炖,煮。例:他家来客人了,估计又在烀猪脚杆了。

硬肘:硬,质量好,身体好。例:三四个月的小娃硬肘了,可以抱出去晒哈太阳。

泼:量词。一泼庄稼。

伐:量词。一伐庄稼(庄稼种植、收获一次)。

四、元谋方言语法特征

元谋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语法方面并无较大差异。其中有一个特征值得注意:话语中需要强调的部分自动提前,可是宾语直接提前,也可谓语提前。如:

例1:去哪点?你要。(你要去哪里?)

例2:和×××一起去,你来么。(你来的话和×××一起去)

例3:问:“你在哪里?”

答:“在马街,现在。”(现在在马街。)或“在马街,我。”(我在马街)。

例4:问:“十棵树(地名)在哪点?”

答:“红告,红告,十棵树在。”(十棵树在红告)

例1 中,强调所问的内容“去哪里”,所以把谓语“去哪点”提前,主语“你”置后。例2中,关注点是“和谁一起去”,所以在对话中把“和×××一起去”自动置前,状语“你来的话”置于后面。例3中的回答根据问题而出,重点回答“在哪里”,所以把现在所处位置自动置前。例4和例3类似,强调的内容为回答问题的内容,所以将其所在位置提前。

张猫 油彩亚麻布 低处

【注释】

[1]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M].山东:齐鲁书社,2010.

[2]方国瑜.云南郡县两千年[M].昆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30.

[3]元谋县地方志办公室.元谋县舆地志[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4:23.

[4]云南省元谋县志编纂委员会.元谋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294.

猜你喜欢
量词韵母形容
声母韵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单韵母扛声调
别无长物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
量词歌
Walk on Eg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