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医院病案归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6-27 03:14王云琼邹志礼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案品管圈科室

李 佳,王云琼,邹志礼,程 佳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身医学中心(成都 610072)

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同 、相近或互补的基层工作人员本着自发、自动的精神组圈,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集体智慧,运用各种品管圈手法,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持续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活动[1]。病案归档作为病案管理中最基础的环节,是评价临床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效率直接反映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病案延期归档会导致病案中的医疗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利用,还可引起医患纠纷[2]。本研究在西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身医学中心进行“缩短病案归档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管理,旨在探讨品管圈管理对缩短病案归档时间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12月258份病案为对照组,行常规病案管理,其中男172例,女86例;年龄(48.63±15.45)岁;疾病类型:焦虑症72例,躯体形式障碍94例,抑郁症92例。另纳入2017年1月至3月266份病案为观察组,行品管圈管理,其中男159例,女107例;年龄(50.11±16.38)岁;疾病类型:焦虑症79例,躯体形式障碍106例,抑郁症81例。两组病案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病案管理,即病案由规范化培训医师或住院医师负责书写,经主治医师检查修改后签字上交病案科。若>7 d未归档,由病案科催交并根据实际归档天数纳入科室病案质量管理评分:观察组行品管圈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

1.2.1 品管圈活动主题 根据自愿参加原则由 6 人组成品管圈小组,其中主管护师 3人,护师 2人,主治医师1人。由1名业务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通过头脑风暴法和“5、3、1”权重评分法(包括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 圈员能力 4 个维度),最终确定以“缩短病案归档时间”为活动主题。

1.2.2 原因分析 利用鱼骨图分别从人员因素、科室管理、制度方法3 个方面进行病案归档时间长的原因分析(图1),再通过“现实、现地、现物”三现原则逐一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立4项真因,包括二线审核病案医生少、一线医生病案书写培训时间不够、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上级监管力度不够。

图1 “病案归档时间长”鱼骨图分析

1.2.3 对策拟定和实施 1)对策一。针对问题“二线审核病案医生少”。对策名称为“增加二线审核病案医生一名”。改善前: 二线审核病案医生与床位数比为1∶30。对策内容:通过对医师资质及业务能力选拔,选取一名医师参与二线审核工作。2)对策二。针对问题“一线医生病案书写培训时间不够”。对策名称为“增加一线医生病案书写培训时间”。改善前:一线医生每月病案书写培训时间为80 min。对策内容:轮转医生每月入科培训40 min;每周二下午开展病案书写培训,40 min/次;科室带教组长每月对一线医生病案进行反馈,并开展病案书写评比活动。3)对策三。针对问题“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对策名称为“每周开展情绪滋养活动”。改善前:对科室20名在岗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倦怠检出率为70%。对策内容:按老、中、青年龄段对科室成员分为3个心理小组;根据每组情况每周四开展情绪滋养或放松活动。4)对策四。针对问题“上级监管力度不够”。对策名称为“制定并使用病案完善跟踪时间表”。改善前:医务人员对病案完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上级监管力度不够。对策内容:制定心身医学中心病历回收时间统计表,指定护士长及住院总医师监管病案完善工作,并实行责任制管理,落实病历回收统计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品管圈管理人员无形成果6个维度(管圈手法运用、沟通协调、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活动信心及电脑操作能力)的平均分值均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品管圈管理小组人员无形成果差异比较(分,

2.2 有形成果

2.2.1 病案归档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病案归档时间分别为(9.0±3.6)d和(6.4±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5,P<0.001)。目标达成率为125%,改善幅度为28%。

2.2.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率比较 活动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量表倦怠检出率为70%,活动后倦怠检出率为40%(n=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8.6,P<0.001)。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创新点

以往有研究探讨了造成病案归档不及时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也有少量报道[3-5]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病案归档率中的应用。但以上研究人员均为病案科质控人员,且研究方向为病案第三级监控标准,样本来源、提高病案归档率的对策及实施方法与本研究均不同。本研究参与人员均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从临床一线工作中通过品管圈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科学管理严格实现一级及二级质量监控,保证病案归档制度和操作流程的顺利执行,缩短病案归时间。因此,本研究对建立三级病案监管体系,缩短病案归档时间有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3.2 品管圈活动成效

1)明显缩短了病案归档时间。医护人员通过相互学习、讨论、发现和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形成从下而上、行之有效的工作质量改善机制。2)形成了科室病案归档管理标准。包括病案书写培训、病案归档时间表的应用等标准,完善并规范了科室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标准。3)扩大了病案归档时间表的应用范围。病案归档时间表设计源于科室出院病案归档流程,根据此表,可清晰了解病案归档步骤并责任明确到人。该表自临床应用后收到良好效果,并逐步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各科室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可缩短病案归档时间,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及病房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校爱芳等[6]研究指出,品管圈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团队精神、活动信心、沟通能力、管圈手法能力、活动信心及向心力评分均增加。王艳春等[7]关于品圈管理的研究发现,圈员的责任感、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等均明显改善,并可促进院区感染管理。此外,有研究[8-10]表明,管圈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案,使用范围广,效果突出。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1]许晨耘, 符林秋, 陈克妮, 等. 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13): 4-6.

[2]王秀莲. 病案延期归档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病案, 2012, 13(5): 6-8.

[3]韩菲, 李海瑛, 季芳, 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案归档率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 2014, 15(9): 6-8.

[4]崔淑霞. QC手法在提高出院患者病案归档率中的应用[J]. 今日健康, 2014, 13(9): 334.

[5]梁景星,赵跃宝,黄勇,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二级综合医院出院电子病历归档率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2017,18(5):1-3.

[6]校爱芳, 冯国琴. 品管圈管理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2): 210-212.

[7]万艳春, 曹静, 刘影, 等. 品管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 14(1): 99-103.

[8]欧梅珍. 品管圈活动用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 9(3): 331-334.

[9]迟俊涛. 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7): 745-747.

[10] 杨雪梅, 钏新, 顾小丽. 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 8(2): 137-138.

猜你喜欢
病案品管圈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