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拓展阅读培养新工匠精神

2018-06-27 12:25麦木添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职业教育变革

麦木添

【摘要】汉语言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而语文学科作为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石和学好的钥匙,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专业技能服务和学生今后职场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技工学校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最起码要先审清题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今天的技工学校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熟练工人,在习总书记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当前,就要求所有的技工学校结合自身以及当地教育资源的特点,合理地展开教学,争取培养更专、更精、更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蓝领人才。文章从作者的自身经验出发,合理地剖析了当前社会中技工学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开展技工学校语文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学科;职业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熟练工”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表明技工教育的教育对象不是升学的学生,而是毕业以后就能找到工作的求职者。这是世界上通行的职业教育显著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大特点。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又恰恰说明,职业教育所教育的并不是理论知识,更不是学历文凭,它是满足某种职业或者说满足工作需要的一种职业能力,通常意义表明,它就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职业”二字。由于过去的认知错误,我国的技工教育仍未能脱离普通教育,是不少人投机取巧轻松获取学习经历的避难所。更遑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特点,在以往的教材选用,还是在教学模式等方面,仍然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影子。造成如此的局面是多方面的,更是充满着无奈。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能认识到技工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但可供技工学校来选择的教材太过稀少。

尤其是语文学科,首先是专门面对技工学生的语文教材明显不足,其次是就算选择了技工学校的语文教材,而里面的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同样是和普通学历教育中一模一样的形式和内容,更有甚者是完全一样就是名字不同。这就导致了技工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师不得不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技工学校的教师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事業单位选拔的标准,层层筛选出来,其素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其自身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学困生。常见的技工教育语文教材中仍旧涵盖了普通高中教材相同的各种文章载体,普通高中教材中的理论分析在技工教材中同样详尽,技工学校的学生和普教学生一样要认真而详尽地学习每一篇文章,最终也只能是囫囵吞枣,无法消化。技工学校现用的语文教材均采用资深学者或各个历史阶段文化名人的大作,而并未考虑职业学校学习技能这一最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教材中所选文章中怪字癖词频频出现。但技工教育中根本不需要如此纷繁复杂的高难度文章,真正意义上的技工学校语文学科教育应该以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比如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为他们扫除生字生词障碍,然而做到这一点,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问还有什么感情来朗读文章,更何况怪僻字词日后基本上不常用,技工学校的学生也一定记不住。所以,与其让学生为学习这些怪僻字词而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如让他们用这些时间巩固、复习常用的,而且对日后就业非常有帮助的字词。不妨把时间节省下来,用在技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上。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技工学校语文教材趋近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所以教学方式同样离不开普通高中的教学手段,教师不得不带领着学生逐字逐段地分析课文,同时还要挖掘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老套路,学生烦、教师更累。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培养和训练技工学生实际上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

二、改变技工学校现状的意义所在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说白了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任何形式的素质、能力、品德培养都建立在找到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作者调查发现,就作者所在的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差异较大的,整体情况极其不理想。语文学科教育作为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有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任务。技工学校一切以就业为主,因此就算是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从学生语文实际基础和未来就业需要出发,为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感受优秀文化,塑造积极乐观和奋发向上的态度,以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的道路。

三、技工学校语文学科的探索改革

(一) 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地位

语文学科从最基本的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到最后的高等教育均得不到重视。作为技工学校来说,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语文课程在各级别学校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重要之处已不言而喻。技工学校或者说所有各级别学校来看,语文能力都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源泉,看不懂题目、读不懂概念,再谈任何学习都好比是空中楼阁。可以说要想增长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抛开智力问题和自身能力问题来看,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

(二)利用拓展阅读,培养新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军队。而技工学校的学生应该也是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一样,要培养一批有新工匠精神的学之能会、招之能干、干之能任的技工学生队伍,从而充斥到祖国各个企业岗位当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助力。

在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中,要用阅读拓展来培养相关新工匠精神。除了学校教务处规定的教材之外,更要结合技工学校的特点,购置一批能使技工学校学生所接受的阅读书籍。在规定的语文教学课时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来进行学生的拓展阅读。语文教师在拓展阅读的教材上,要结合当前实际,在“新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下习近平语录、精神、讲话等书籍。考虑到这些书籍往往境界高深,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些市场上专家学者的解读本,同时在学习这些书籍时教师们要注意讲解,并结合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行业内的高精尖人才和技术能手出版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往往记述了一个员工从幼稚到成熟的心路历程,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注意选择同专业的“大牛”书籍。在进行这些书籍的拓展阅读时,要结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国工匠》纪录片进行学习。书籍和纪录片两者相辅相成的拓展阅读,来充实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灵。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学习困难、又或者心理有问题的“问题”学生,拓展阅读的进行,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体会“新工匠”精神的内涵。这样全方位、立体化地把“新工匠”精神植入到技工学生的潜意识里,才能有助于培养技工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其良好地完成学业,最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新工匠”精神。

(三) 结合古诗词进行教学

中华文明的宝藏是灿烂而瑰丽的,也是极其高深和复杂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够进入中华文明的大门。在《论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鲁国时期,有一名官员认为孔子的学生曾子其学识要比孔子还高,而曾子却认为只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够领略到孔子的学识魅力所在。而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较差,但并不能因为其是学困生,就不对他们进行文学素养的培训。这就要求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不断探寻教学方式。古诗词对于学生的文学涵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作用,但古诗词往往境界高深,学生学起来也很枯燥。如果能用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则事半功倍。古诗词其实通常意义上来讲,可以简单理解成歌词,可以用演唱的方式唱出来。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就是被人们传唱了千年,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校的音乐教师配合下,积极开发学生的“脑洞”,既可以演唱现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古诗词,更可以和学生一起给古诗词谱曲。学生在演唱古诗词和给诗词谱曲的过程中,往往就会潜移默化地理解诗词作者的感情世界和诗词的含义。这种新颖的方式,不但丰富了技工学生枯燥的学校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文学涵养,长此以往更能为培养具有新工匠精神的工人队伍而助力。

四、结语

以上几点是作者结合自身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而总结的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多样,学生经过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收获。面对新的世纪、面对习总书记的新工匠精神的要求,技工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正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杨双燕.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实践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范春莲.对改进技工学校语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职业教育变革
变革开始了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