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松瘤象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018-06-29 06:32胥红志熊小娟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郑原木油松

胥红志,熊小娟

(1. 汉中市南郑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2.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723000)

1 松瘤象的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1.1 松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松瘤象属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害虫,成虫体长15~25 mm。体壁坚硬,黑色或黑褐色具斑纹。头部呈小半球状,散布刻点;喙较长,向下弯曲,端部2/3平滑,黑色具光泽;触角沟位于喙的腹面,基部位于喙基部l/3处;前胸背板具粗大的瘤状突起,中央有一条光滑纵纹;小盾片极小;鞘翅行间具稀疏的小瘤突。幼虫老熟时体长8~27 mm,乳白色,肥大肉质;头部黄褐色,足退化,腹末有棘状突三对;胴部收缩中部数节肥大。裸蛹。

1.2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松瘤象是一种蛀干害虫,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蛹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迁飞补充营养并交尾产卵,5月中旬始见幼虫,初孵幼虫即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表层,以后逐渐向木质部危害,可穿蛀于心材部分,蛀屑白色颗粒状,排出堆积在被害木材外面,蛀孔圆形较大,7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8月下旬始见成虫,9月中下旬羽化成虫高峰期,但不迁飞以成虫或蛹在蛀孔中越冬。

1.3 发生及防治

松瘤象不仅危害油松、马尾松,还危害其伐倒木,在南郑区就是在木材加工时发现了松瘤象。该虫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3.1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性,在成虫期设置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1.3.2 人工拔除受害木 对受松瘤象危害的树木实行全面清除,伐桩不高于5 cm;将伐除的树木运出林区空阔地集中烧毁;对伐桩先用刀砍“十”字形,深2 cm以上,再用药液1∶20的“虫线清”水溶液喷淋,每伐桩10 ml,最后用白色塑料袋罩住伐桩,防止药液挥发。

1.3.3 加强检疫 在现场检验马尾松伐倒木或板材时,应观察是否有蛀孔、蛀道、蛹室。由于松瘤象幼虫个体大,成虫特征明显,较易辨认,当发现感染时,应用磷化铝片剂或溴甲烷按15~20 g·m-3剂量密闭熏蒸24 h以上,防治人为携带该虫的扩散传播。

在南郑区木材加工时,发现虫害后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立即对该批次木材进行了检疫封锁和除害处理。一是解板对发现的幼虫或成虫扑杀同时对使用磷化铝熏蒸除害;二是对当年木材剥皮处理,树皮集中销毁;三是对该加工厂木材加强检疫,限制出境。防治收到了一定成效,全区普查周边马尾松林未见受害,在枯死木上偶见。

2 风险评估

2.1 分布和管理

2.1.1 分布情况 松瘤象在国内分布于云南、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重庆;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主要危害马尾松伐倒木,降低木材质量和等级。南郑区现今只发生在新集镇一个木材加工厂范围。

见图3。男性发病26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9/10万,女性发病19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3: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1.59,P<0.05)。

2.1.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 目前,我们对已经发现虫害的木材加工厂列为重点监管,责令整改、定期检查,限制出境。对全区其他木材加工企业结合检疫执法加强检疫监管和现场检疫,发现一批,除害处理一批,与此同时,加强野外监测,对发现的马尾松和油松枯死木及时清理,防止虫害侵入扩散发生。

2.2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2.2.1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 根据全区监测,野外马尾松和油松林暂未发现该虫危害。目前全区只发现该虫危害马尾松、油松伐倒木、原木等木材,未见危害活立木,其它地方也未见报道危害活立木。因此,寄主植物确定为马尾松、油松的伐倒木、原木、枯立木,尽管全区马尾松和油松活立木分布广泛,但每年枯立木在林间很少,全区禁伐后,年均松木采伐量不足1 000 m3,危害的寄主有限。

2.2.2 在全国的适应性、抗逆性分析 该虫为蛀干类害虫,以成虫在蛀道内越冬,根据生活习性、寄主和全国分布分析,推测松瘤象能在全国马尾松、油松衰弱木、枯立木和带皮原木上产卵危害。

2.2.3 传播渠道

自然传播:受寄主、种群等因素影响,自然传播范围有限。

人为传播:能随原木及其制品运输作远距离传播。

2.3 我国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根据资料,松瘤象天敌主要是膜翅目的姬蜂科、茧蜂科、金小蜂科和肿腿蜂科昆虫,未见其他天敌方面详细报道,南部区暂未发现松瘤象天敌情况。

2.4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2.4.1 在国内的危害情况 国内报道该虫危害主要集中在树干下面1 m范围内的树干基部,有明显蛀孔和蛀屑,在马尾松林内呈团状危害,受害树1-2月即可枯死,少的有幼虫4条,多的达15条,衰弱木受害重。该虫种能在原木贮存期继续蛀害,制成板材后仍有危害。

2.4.2 潜在的经济影响 松瘤象目前只发现危害马尾松、油松原木,降低了木材质量。松林内未见发生和分布。由此可见,松瘤象在自然界种群密度很低,为衰弱木、枯立木、带皮原木主要虫种之一。即使被传入,受寄主影响危害和扩散有限,不会造成树木死亡。

2.4.3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 对生态、环境、社会影响小。

2.4.4 检疫铲除的难度 受害原木蛀孔圆形,直径0.5~1.1 cm,外部有粗木屑,木材解开可见幼虫、蛹、成虫,原木当场识别可靠性一般,常规除害效率达50%以上。

2.4.5 定量评估 建立松瘤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计算公式及风险分析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南郑区的实际情况,为各项评价指标取值,做出综合评价[1]。

由表1可知,南郑区松瘤象风险综合评价值R=0.42,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级划分标准[2],松瘤象在南郑区现确定为低度危险有害生物。

3 结语与讨论

松瘤象主要对木材和林区枯立木造成危害,降低木材质量。建议在防控上主要采取:对林区枯立木及时清理降低枯死木数量,减少寄主;对木材剥皮或者撒辛硫磷药粉贮存;加强检疫,发现虫害木采取解板熏蒸进行除害处理。

表1 松瘤象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 何志华,柴希民, 章今方,等. 松瘤象生物学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3,15(3):36-37,52.

[2] 杨庆寅.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评价[J].植物检疫,2017,31(3):10-16.

猜你喜欢
南郑原木油松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手指间的藤编 手心里的村民——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徐厚明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原木、锯材
原木、锯材
大玩原木设计,写意自在又轻松!
南郑工会 “四个强化”助职工互助保险金破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