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分析

2018-07-02 08:27张子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急诊科

张子龙

【摘 要】目的:对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下降情况与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家属SAS评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结论: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与家属的焦虑情绪,且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不仅服务需求量大、护理内容学科交叉性强,而且护理安全风险也比较高。急重症患者是急诊科的重点关注对象,其护理过程比较复杂,一旦护理流程出现问题,会对患者持续性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1]。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了11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针对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院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5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为40岁~58岁,平均年龄(45.27±1.62)岁。对照组患者55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41岁~60岁,平均年龄(46.34±2.57)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建立起无缝隙导向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作为基本成员。组内成员负责制定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的制度体系、服务指标、护理流程与急危重症评估体系。(2)在接收危重症患者之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对其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进入诊疗流程。(3)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安全送进抢救室,以便下一阶段抢救工作的进行,在交接时,需要确保患者病情与前期处理等基本信息的准确性。(4)完成抢救之后,将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贯彻落实。分班次安排护理协调人员,且需要由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负责,其主要职能为根据区域内各流程的护理服务需求量的变化,对该区域护理人员、物资以及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区域间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轮岗,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熟悉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能。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焦虑程度:利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由评价对象根据自身的焦虑情况分别对SAS量表中的二十个评分项目进行评价,评价分为1至4分四个等级,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2)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的标准即抢救的脱险标准:抢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有所好转,且持续维持稳定状态,可以实现安全转运,且能够接受后续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与家属的SAS评分

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在干预后,S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抢救成功患者为52例,抢救成功率为94.55%;对照组抢救成功患者为48例,抢救成功率为87.27%,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故其诊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在急诊科多个治疗区域内辗转进行治疗,治疗过程需要每一位医疗护理人员的合同协作。所以,急診科各个治疗区域与护理人员工作之间的连续性,是影响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2]。由此可知,科学而有效的护理模式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与家属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多年临床实践表明,急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为:临床不适症状、治疗流程不熟悉、治疗环境陌生以及支持感不足等。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会导致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剧烈波动,不利于病情康复甚至导致病情加重[3]。而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主要关注的便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连续性,保证患者在各个诊室辗转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实现无缝隙交接,以此来确保患者的治疗通道无断层、无脱节等情况发生,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的同时,为其情感以及心理方面提供连续性的支持,进而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与家属SAS评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综上所述,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与家属的焦虑情绪,且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魏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84-185.

罗秀金,范志美.无缝隙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模式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4):148-150+153.

方然程.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22-24.

猜你喜欢
急诊科
急诊科规培教学的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内容与方法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滞留时间超过4h以上患者的临床分析
急诊科建设要高举患者利益至上的大旗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