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老外”怎么称呼中国

2018-07-04 03:18
奥秘 2018年4期
关键词:支那物产里斯

China是现代英语国家对中国的通称。那么,古时候“老外”是怎么称呼中国的?过去一般认为,英语“中国”与“瓷器”都是China,所以中国之名源于瓷器,但它们其实是同词不同源。目前的主流“物产说”认为,西方语系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Cina(意大利语)、Kina(希腊语)等均源自梵文Cīna,都是以中国丝绸之“丝”的发音来称呼中国……

中国古称“秦斯坦”还是“赛里斯”?

在“地理说”中,最流行的叫法是“支那”,古印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都曾这么称中国,这也是现代英语“China”的本源。

最早将中国称为“支那”的,一说是印度人,一说是波斯人。公元前四世纪时印度梵文中已出现了“支那”,写作“Cīna”,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都曾提到远在印度北方的支那国。

“Cīna”还有“至那”“脂那”“震旦”等不同汉译写法。唐代敦煌本《玄宗题梵书》一诗中,李隆基便用“支那”代指中国:“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据泗阳籍民国历史学家张星烺考证,因为单词拼写不同,古代西方人对中国的称呼不一,他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附录中统计,有的称中国为“秦斯坦”,如英国人斯坦因整理过的公元前粟特文中,便发现了“Cynstn”一词,汉译为“秦斯坦”。单词中的“Cyn”,也指中国,直译为“秦”。在中世纪阿拉伯作家的笔下,便称中国为“Cyn”,即“秦”。古希腊和古罗马早期文献中的“Thin”一词,也指中国,汉译亦为“秦”,称秦的都城为“Thinae”,汉译为“秦尼”,大约成书于公元80至89年间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就是这样称呼中国。

公元二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理志》一书中将中国称为“秦尼”和赛里斯。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由希腊人科斯麻士所著《世界基督教诸国风土记》中,则将中国称为“秦尼策”或“秦尼斯达”。此外,还有“秦那斯坦”等叫法,称唐朝都城长安为“克姆丹”。立于公元781年的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叙利亚文的中国,就是这样写的。

China来源于“秦”还是“日南”“滇国”?

上述叫法都是怎么来的?古今中外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基本上分为两派,一种是源于古国名或地名,可称之为“地理说”;另一种是“物产说”,认为是源自中国物产。两种说法各有理由,难分对错。

持“地理说”者古今中外学者皆有,可到底是源于哪一个古国名或古地名,分歧就大了。主流观点认为,“支那”源于中国的“秦”,其中又有源于东周时期“秦国”和嬴政统一后的“秦朝”两种观点,以“秦国”的解释较为合理。西方汉学家、意大利籍传教士卫匡国于南明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刊印的《中国新图》中,即提出“支那”即“秦”的观点。清朝外交家、洋务运动领导者之一的薛福成,也认同“支那”原音源自“秦”之说。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则在其所撰的《中国》第一卷中提出了“日南说”,他认为“支那”由西汉时的“日南”郡(今越南境内)名转音而来。法裔英国学者拉克伯里在反对李希霍芬“日南说”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称“支那”音源于今云南境内的古滇国,即所谓“滇国说”,拉克伯里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西汉时中国与印度(天竺)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往来,必经富强的滇国。而持“地理说”的中国学者对“支那”的来源所持的不同观点更多:一说“支那”源于南部荆楚;一说“支那”源于东部齐国;一说“支那”源于西部古羌族。另外还有“支那”源于“长安”“晋”等多种说法。

China到底是“丝”“瓷”还是“茶”?

称“支那”源于中国境内通过丝绸之路流通到境外的物产之“物产说”,同样是众说纷纭。丝绸之路上的“三大中国物产”丝、瓷、茶都被提及,其中最主流的观点是“丝”。因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均称中国为“Serice”或“Seres”,直译为“赛里斯”,意译即为“丝国”。公元一二世纪时,罗马作家笔下普遍称中国为“赛里斯”,说明那时中国丝绸就已进入当地人的生活。

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的,是约生于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人克泰夏斯。公元前一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引用了克泰夏斯“赛里斯”的说法,其游记称:“诸王拓其疆宇,至赛里斯及佛利尼国而止。”公元一世纪罗马史学家佛罗鲁斯在他的《史记》一书里颂扬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也称中国为“赛里斯”:“远如赛里斯人及居太阳直垂之下之印度人,亦皆遣使奉献珍珠宝石及象……”

有学者考证,古欧洲人称中国为“赛里斯”是由希腊文“赛尔(Ser)”而来,“赛尔”即蚕丝之意。目前,学术界对这种说法并无多少异议,争议较大的是“支那”也因“丝”而来。已故古文字学家季羡林考证,梵语支那“Cīna”即有“丝”的意思。公元前四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第一任君主栴陀罗笈多王的幕臣考铁利亚《治国安邦术》(又译《政论》)一书中的“Cīnapattā”一词,季羡林译为“脂那的成捆的丝”,说明那时中国的丝及丝绸已贩运到了印度。

有学者进一步考证发现,“秦尼”(Sinae)、赛里斯(Seres)等称谓也应是从印度梵语“Cīna”转译而来,只是经叙利亚语、东伊朗语、梵语等不同语种的多次转译,导致有不同读音和写法。主流“物产说”认为,西方语系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Cina(意大利语)、Kina(希腊语)等均源自梵文“Cīna”,都是以“丝”的发音来称呼中国。

另有茶专家提出观点,称China或与中国茶叶有关,并试图从Tea(英语)、Chá(葡萄牙语)中找出某种关联。

总之,不论是“地理说”还是“物产说”,古时“老外”对中国的不同叫法均与古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

●资料来源:《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支那物产里斯
飞速发展的顺平县物产有限公司
物产环能:净利润两版本 业绩陷“罗生门”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物产美食
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FSU)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的思考与启示
中国名字“China”来源考
一条流浪狗的血印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
石原慎太郎鼓吹称中国“支那”
诬蔑与辩正:“支那”称谓之源流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