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基因多态性对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的指导意义观察

2018-07-04 03:46周启新郝金斗刘培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身多态性基因型

周启新 郝金斗 刘培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 病情进展后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者还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及阻止炎症损伤的关键[1]。IL-6基因多态性与IL-6血清水平相关联, 而且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本研究针对IL-6基因多态性对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 12 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5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中男27例,女 23例;年龄 0.22~5.50岁 , 平均年龄 (3.65±1.82)岁。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0.25~5.52岁, 平均年龄(3.62±1.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标本采集:留取2 m l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 观察组在入院后第 2天清晨空腹时留取, 对照组在清晨空腹体检时留取。1 m l外周静脉血采用E D T A-N a2抗凝, 另1 m l外周静脉血在室温的条件下放置60 min, 在2000 r/min转速下离心 10 min后留取血清, 并置于-20℃的冰箱中冻存以待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I L-6水平进行测定[3]。②单核细胞的D N A提取:采用饱和酚-氯仿法来提取抗凝外周静脉血的基因组 D N A。③引物设计:根据 I L-6基因-572位点的对应基因序列来设计引物, 其中上5 GTGGGCTGAAGCAGGTGAA, 下游引物5’CTrTGTTGGAGGGTGAGGGT, 均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完成合成。④聚合酶链式反应(P C 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程序:P C R的总反应体积为 30 μl, 其中有 1 μl模板 D N A(500 n g)、3 μl 10×B u f e r、3 μl 1.5 m m o l/L M g C l2、1 μl 10 m m o l/L d N T P、1 μl上游引物和 1 μl下游引物 (20 μm o l/L)、1.5 μg T a q D N A聚合酶、18.5 μl d d H2O。P C R的反应条件:于96℃的条件下进行预变性5 min, 于96℃下进行预变性40 s, 63℃下进行预变性40 s, 72℃下进行预变性50 s, 共 33个循环, 最后在72℃时延伸10 min。⑤P C R产物检测:取8 μl P C R产物进行染色, 上样于含适量的溴化乙锭(E B)2%的琼脂糖凝胶, 稳压为140 V, 行15~20 min电泳后进行检测, 在凝胶成像仪上对扩增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拍照, 并结合 D N A分子量标准对是否为目的片段进行判断。⑥I L-6基因提取、扩增。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 N A, 设计特异引物, 应用P C 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应用限制片断长度多态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FLP/PCR)对两组I L-6基因D 358 A/C和183 G/A位点多态性及其单体型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C C基因型频率、G G基因型频率、C 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及I L-6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 L-6基因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观察组C 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 G G基因型频率、C 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I L-6基因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n(%)]

2.2 两组I L-6水平比较 观察组I L-6水平(292.32±85.43)n g/L高于对照组的(79.32±24.75)n 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 L-6水平比较(±s, n g/L)

表2 两组I L-6水平比较(±s, n g/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I L-6水平观察组 50 292.32±85.43a对照组 50 79.32±24.75 t 16.9337 P<0.05

3 讨论

目前, 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相关研究认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子病[4]。IL-6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细胞因子, 且血清中的IL-6浓度变化可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展与预后的判断指标, IL-6对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分裂和成熟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NIA细胞免疫活性提高, 进而增强了儿童免疫力[5]。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症状时, 患儿血液中的IL-6水平会明显升高。

本研究数据显示, 观察组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 GG基因型频率、C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水平(292.32±85.43)ng/L高于对照组的(79.32±24.75)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多态性分布和健康儿童比较存在差异。G等位基因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遗传易感基因, 且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可能因血清 IL-6水平升高而提高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率。分析原因可能为:人的IL-6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全长为5 kb, 其含有内含子4个、外显子5个, 对其编码区、上下游序列研究后发现, IL-6基因多态性主要存在的位置为启动子区-572 G/C、-597 G/A、-174 G/C、-373 AnTn。从理论上说, IL-6的-572 G/C、-597 G/A、-174 G/C、-373 AnTn基因多态性都可能是基因结合序列发生改变, 通过减弱或增强基因表达的调控和表达的水平,进而对人群疾病易感性产生影响[6]。IL-6的-572 G/C、-597 G/A、-174 G/C、-373 AnTn基因多态性会对IL-6的转录产生影响, 且和较多疾病中的IL-6水平的特征性升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572位点的 C/G多态性与-174位点的G/C多态性均和炎症性的疾病相关,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和IL-6基因-174位点 G/C的多态性及-572位点C/G的多态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进而说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IL-6基因-572 C/G的多态性具有相关性[7,8]。

综上所述, IL-6基因多态性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疾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且血清IL-6水平还会对基因多态性产生影响。

[1]蓝海欣.布洛芬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 2015, 21(23):127-128.

[2]李国华, 李秀琼, 罗敏, 等.小剂量肝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TNF-α、IL-6的影响.鄂州大学学报, 2016, 23(2):108-109.

[3]周启新, 郝金斗, 李宁.IL-6R基因SNP及单体型与小儿SIRS的关联研究.吉林医学, 2017, 38(7):1274-1276.

[4]刘培辉, 杨跃萍, 邹嵘, 等.IL-6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23(1):24-27.

[5]焦秀红.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哮喘易感性的相关性.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2):2682-2684.

[6]包进.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IL-1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吉林大学, 2005.

[7]包进.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IL-1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10):11-13.

[8]邹新英, 刘培辉, 杨跃萍, 等.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与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2):1873-1875.

猜你喜欢
全身多态性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石榴全身都是宝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大片段的多态性研究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