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也明”,声画合归一
——关于“看电视”还是“听电视”问题的讨论

2018-07-04 09:39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声画字幕类节目

高 玥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电视作为一种叙事媒介,它与传统的纸媒体、广播媒体等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这两种叙事符号又可以具体分为话语、画面、文字、音乐和音响五种叙事渠道。“电视节目就是一种以这五种叙事渠道进行叙事,以声、光、电为载体的影像叙事文本”,杜刚教授在2013年第二期《戏剧丛刊》中曾对电视功能这样定义。纵观电视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电视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学者们对于电视功能的探索与讨论也愈发激烈。电视究竟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听的?这样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大焦点。

电视究竟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听的?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调查:文献搜集、观点比较、实验验证、原因分析以及发展建议。

一、文献搜集

首先,笔者从中国知网上以及其他相关学术网站上输入关键词,得到了以下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表1)。

表1

二、观点比较

在整理形成表格后我们不难看出,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的观点贯穿80年代延续至90年代,“画面为主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1991年,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更是重申了“电视传播以画面为主,声音加以配合”的观点,使主画说有了官方权威的定论。而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朱光烈不止一次发表论文提出“主声论”观点,从90年代开始,主画说和主声说各执一端。1997年,黄匡宇提出双主体论,同时一个反对双主体论的新观点“声画结合说”出现了。自此学术界关于电视功能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主声说、主画说、声画结合说。

三、实验验证

接下来,笔者选取了几类有代表性的节目进行了光听不看和光看不听的实验验证,如表2所示。

其中,笔者对新闻类节目进行了具体的实验分析。多次回看节目不难发现,《焦点访谈》是配有详细字幕的,而《新闻联播》则只在眉题部分出现字幕,绝大多数靠主播口播传递信息。我们再进一步将新闻类节目进行分组得到以下结论(表3)。

四、原因分析

仔细探究、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大的新闻类节目中,专题访谈类与实事报道类节目的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原因:

表2

表3

第一,专题报道类:一事一议,述论结合。用画面叙事,用评论补充。以画面为说理的基础,配有大量字幕,包括人物对话。观众主要通过“看”获得观点。

第二,实事报道类:节目时长短,信息量大,通过播报形式向观众传达消息,字幕仅仅出现在导语、眉题部分,因此观众主要通过“听”获得信息。

但无论侧重于哪一方面,只有视听结合才能使受众最大限度地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声音依赖画面的播映,画面需要声音来补充,视听结合更利于人们观赏电视节目。

综上,正如黄昌林先生在《电视叙述声画一体论》中所提到的“电视传播的声画关系是以语言为基础,以叙事为本质,主要通过声音叙述和表现、画面描写与再现,声画功能互补的声画一体的关系”。

电视是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非要在电视声音和画面中分出以谁为主,无异于非要在人之手足中分出以谁为主。声音和画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之间可以交叉,但不可能互相替代。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叙事艺术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叙事文本中,声音和语言历时性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时性地展示这一事件、人物和背景。因此,电视的功能体现在声画合一,视听结合才是观赏电视节目的最佳选择。

五、发展建议

最后,就未来电视行业声画结合技术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节目现场的拍摄水准,引进先进的设备机器,保证画面质量,为观众提供兼具强叙述性和高观赏性的节目。

第二,提高后期剪辑与制作加工水准,保证画面与字幕、声音一体化,声画合一地展示节目内容,增加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1]黄昌林.电视叙述声画一体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1,22(9):95-98.

[2]杜刚.浅谈电视画面与声音的叙事功能[J].戏剧丛刊,2013(02):109-110.

猜你喜欢
声画字幕类节目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好莱坞编曲大师Norman Ludwin到访南京畅谈好莱坞电影的“声画联姻”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