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扶贫开发的财政政策研究

2018-07-04 09:12余敏郑晓瑛郑希蕾任颖
财税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余敏 郑晓瑛 郑希蕾 任颖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扶贫开发任务已步入啃“硬骨头”、攻艰拔寨的冲刺期,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有助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本文就江西省吉安县财政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背景,全面深入分析吉安县财政扶贫政策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献计献策。

关键词 财政扶贫;扶贫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吉安县以脱贫攻坚、率先摘帽为目标,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程,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到2016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0356户32632人减少到2158户497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4%下降到1.28%,86个贫困村中退出83个。吉安县扶贫成绩傲人,其中财政扶贫政策的实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吉安县财政扶贫政策效果卓著,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问题,如何解决财政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所研究和思考的。

一、吉安县财政扶贫取得成效

1.产业扶贫模式覆盖面广

为了使贫困人民找到致富之路,真正做到脱贫,吉安县从长远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全面推进以“四个一”为主的产业扶贫政策,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入园务工[1]。担保贷款、现金直补等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的金融模式的配合为产业扶贫政策注入了活力,促使贫困人民有资金、有信心、有胆量去实施扶贫项目,且促进贫困人民收入增长的可持续。在产业扶贫政策上吉安县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2.积极推进安居扶贫

为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让贫困人民也能做到安居,吉安县全面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对于危旧房、土坯房进行拆除新建、改造、维修加固,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点进行整体的异地搬迁。安居扶贫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3.教育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

教育在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2]。教育扶贫是推进脱贫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等教育之贫是扶贫工作所必须要改善和解决的,这对于长远地解决贫困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扶贫方面,吉安县已落实现有扶持贫困学生的政策,并将财政支出划拨500-1000元相对国家政策提升一个水平来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吉安县在教育扶贫方面一共资助七千多位贫困学生,金额超过八百四十万元,有效防止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4.设施扶贫成效显著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贫困人民脱贫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至关重要。吉安县根据“十三五”86个贫困村的脱贫标准,全面统筹、积极推进村庄整治水平,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至2016年年底,全县共实施676个村庄整治项目,村庄整治全覆盖基本实现[3]。贫困乡村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5.社会救助工作体系、机制更为完善

吉安县低保补助提标扩面,全县低保贫困户提高到14876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70元,县财政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增发低保金和供养金,2016年增发低保兜底保障资金467万元。

吉安县适时增加临时救助额度,开展特别救助,实施“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修改了医疗救助方案,低保对象的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大疾病患者救助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2016年共救助困难群众1350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720万元。

此外,吉安县全力推进健康扶贫,通过“一个代缴、一个降低、一个提高”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筑牢因病返贫防线[3]。至2016年底,全县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救助2295人次,报销医药费共计792.23万元。

二、财政扶貧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1.扶贫资金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

扶贫资金财政拨款虽然多,但由于吉安县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项目多,因此分配到具体的项目和人时就会显得力有不逮,再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导致配套资金难以支持扶贫项目的有效运作,则扶贫政策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2.扶贫产业存在风险、扶贫产业的产业链需完善

扶贫产业大多以农业为依托,而农业由于自然环境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面临着较大风险。此外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大部分为生产型产业,加工和服务产业少。产业结构单一易导致产品过剩,产品滞销,则难以达到扶贫的效果。

3.教育扶贫仍有不足

首先,虽然有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扶持,但有部分贫困生仍然不知道或不了解相关政策的存在;其次,询问符合相关政策实施条件的贫困生后,我们发现有一些政策无法落实到他们的身上,即扶贫政策实质效果欠缺。最后,即使是有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贫困户家庭因为农业收入外没有其他收入、家庭成员病种或残疾、抚养子女负担重和劳动力缺乏等导致不富裕,且一些贫困户对教育的意义存在的误解,使得这些政策虽然落实,却依旧无法保证贫困生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教育。

4.金融扶贫力度不足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扶贫资金问题,但过于依赖财政扶贫资金以及农户脱贫使用资金的零成本易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和盲目性[4]。金融扶贫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但是吉安县金融扶贫投入较少,与扶贫项目需求存在差异。

三、财政扶贫政策建议

1.创新资金扶贫机制、突出工作重点

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机制,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新格局[5]。以重点扶贫项目为依托,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提高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精度。明确资金用途和界限,减少交叉、重复现象。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2.防范产业风险,加强政策引导,延伸优势产业链

吉安县扶贫工作应建立产业扶贫保险机制,由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引入保险管控风险[6]。此外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引导其通过保险减少风险损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需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及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通畅的信息渠道以及引入相关深加工企业,鼓励第二、三产业发展,建立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以完善产业链。政府需加快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品牌优势以及鼓励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发展农村物流与电商。

3.多方面入手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对于教育扶贫力度的加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广泛宣传,明确意义。政府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进行具有深度且广泛的宣传,以贴宣传语,进行广播等形式将政策普及,同时,进行教育意义的宣传。②深度监督,对口扶持。让广大村民和村干部共同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加强对于扶贫对象的选择力度,将不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剔除筛选。建立更加完善的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使得扶贫政策能够对口扶持。③特别情况,特殊对待。在深入调查且情况属实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尤其困难的贫困家庭,实行县财政“特别拨款、特别关注”的形式,即对于贫困户给予特殊关照,对其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这些家庭的贫困生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4.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政府应助推金融机构对当地龙头产业和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坚持金融创新,针对不同的扶贫项目探索不同信贷模式以及针对项目与农民的差异而实行分级管理,采取差别信贷服务,以此引导产业扶贫的健康发展[7]。

四、结语

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扶贫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們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进。财政扶贫是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保障,政府的扶贫工作是否能有效推进对能否顺利完成扶贫任务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正确落实和研究改进财政扶贫政策对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晓明.江西吉安县: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N].人民政协报,2015-12-07(006).

[2]王嘉毅.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3]不破楼兰誓不还——吉安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综述[J].老区建设,2017,(01):23-28.

[4]王鲍,薛明.沭阳县财政扶贫政策调研报告[J].当代农村财经,2015,12:30-32.

注:此文为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421193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