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质量

2018-07-04 09:12虞云峰高锦岚肖祥凤
财税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政府监管发展趋势

虞云峰 高锦岚 肖祥凤

摘 要 知识付费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的一种新兴概念。本文以南昌各高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所反映的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大学生面对知识付费要明确知识需求、评估内容质量;2.知识付费从业者要做到产品个性化、持续化、多元化、系统化,品牌化;3.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律监管、增强媒体责任感,完善媒体人运作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知识付费;内容质量;发展趋势;政府监管

一、绪论

2018年,眾多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涌现,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等知识独角兽快速崛起,截止到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人,预计2018年底的总体经济规模将达到500亿。基于上述背景,以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平台内容质量的看法为切入点,在江西省众多高校中进行调研,确立了以下3个研究目的:

(1)调查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的认知度。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等可以得出目前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的认知度。

(2)调查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内容质量的需求。大学是获取知识的黄金阶段,知识付费可能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3)调查知识付费在内容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由于知识付费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容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调查结论与综合分析

此次调查过程中,调查范围是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江西省主要高校。我们采取了高校走访、线上发放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半个多月的走访、发放及回收工作,采用因子分析,主体间效应检验,交叉表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形式多样,但整体渗透率仍待提升

消费有偿分享的知识的渗透率在网民中超过了一半,达55.3%,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大学生中,订阅付费资讯的大学生占比最高(50.3%),个性化咨询的渗透率最低,为4.2%。26.4%的付费用户有过打赏行为。

(二)满意度参差不齐,“专业度”是第一需求

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有38%表示体验满意,还会尝试,再来看大学生消费群体为知识付费的主要驱动力,首要驱动力是“获得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解”,其次是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和积累经验提升自我,而拓展人脉和结交朋友仅占12%。

(三)网络主导知识的获取

从获取信息方式来看,上网浏览与搜索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导方式,占八成以上。从获取信息能力来看,27.6%的大学生经常会有想获取特定信息或者资源却无从入手的情况,只有22.3%的大学生基本没有。

(四)内容付费是大势所趋

从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知识有偿分享的态度来看,超过四成大学生认为“是趋势,有价值的内容本来就应该付费”,持消极态度和观望态度的持平——有25.5%的大学生并不看好,认为有忽悠和炒作成分。

三、解决方案意见

(一)对大学生

1.精准对口需求,建立知识网络

对口自身需求要求精准,只有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以终为始,并通过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来系统地学习知识,获取的知识不再是一个一个点,而能连点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碎片时间,简化学习流程

知识付费平台主打的便是碎片时间,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大学生,。在建立学习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碎片时间则需要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锻炼从平台高效寻找合适知识的识别能力。

3.评估平台质量,提升付费价值

大学生并未对平台进行评估、并未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无法使得付费知识的价值最大化密切相关。大学生应从内容质量、匹配度、可吸收量等重要指标进行评估,使投入与回报相对应。

(二)知识付费从业者

1.独树一帜,引领创新时代——个性化

有独特竞争力的平台会有先发优势,这是吸引用户的利器。消费者一般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大学生群体也存在此类现象。大多数同学会因某一特性而决定使用何种平台并持续使用,而独特的平台也满足大学生彰显品味与个性的需求。

2.环形赋能,深耕优质内容——持续化

知识付费平台首先要有足够号召力的大咖才能吸引原始用户,此时,平台应聚焦用户,以服务用户为核心,通过进行市场调研等方法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整改,进行平台的迭代升级。最终,小部分人的知识储备出产速度难以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速度。

3.生态营收,回归商业本质——多元化

知识付费平台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来助推,暂时可对标当前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创新。多元化看似与个性化有所矛盾,但其实不然。从目标客户而言,个性化是纵深的开拓,多元化则是横向的发展。

4.数据导向,强化技术发现——系统化

需求发现系统是通过大数据了解知识用户的需求集中在哪些领域,需求聚合系统则是将这些需求集中的领域集成开发新的板块并将其通过“智能推介”的方式为不同的用户推送,这将有效降低知识开发与维护的成本,提升碎片化内容“整取”效率,最后通过知识自生产系统鼓励用户对知识进行二次开发。

5.刻意营销,附加平台价值——品牌化

知识付费平台用户规模小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平台影响力不强,用户粘性差,冲击“免费”的固有思维。因此,品牌的营销十分重要。通过各类营销让用户切实体会到知识付费平台的必要性并认证付费的可行性将会给平台带来更多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J].新媒体研究,2017(3).

[2]顾彦.知识付费时代回归内容为王[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11).

[3]邹伯涵,罗浩.知识付费——以开放、共享、付费 为核心的知识传播模式[J].新媒体视角,2017(11).

[4]于风,王倩.知识付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J].中国报业,2017(11).

[5]孙怡,陈丽月.分答回归,知识分享障碍能否破壁?[J].商业观察,2017(11).

[6]Joachim C.Who pays for knowledge?[J].Nature Materials,2006(10).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政府监管发展趋势
“知识付费”当前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探析
“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
公共服务外包该“放”什么,“管”什么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