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南省南县国库集中电子化支付制度的改革

2018-07-04 09:12郭成琳刘艺璇
财税月刊 2018年3期

郭成琳 刘艺璇

摘 要 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预算执行的根本性制度,是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石。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整个预算执行体制和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性创新。2014年5月20日,在财政部的精心指导下,湖南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正式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财政、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三方核心系统数据直连,实现支付、清算业务高度自动化,今年,湖南省南县也遵循省厅指导进行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本文着重研究改革的特点、分析湖南省南县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支付制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国库管理制度;电子支付制度;改革试点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牵引,财政资金安全、高效管理的现实需要,财政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促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成为现代国库管理改革中一项基础性与战略性变革。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是指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等四方之间取消纸质单据和凭证传递,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送、接受和处理电子凭证来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实现预算单位“一站式”即可将财政资金支付给供应商或个人。伴随着财政收支工作的不断扩大,收支管理工作也要达到细化的要求,传统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这种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支付手段创新而引致的整个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变革,极大的减少了各方工作量,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从而降低行政成本,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一、湖南省南县开展电子支付制度改革新规划

能简尽简、该减尽减、能合尽合。通过国库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联通财政、人行、代理银行三方,实现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业务所涉及的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及预算单位等各个环节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在进行国家经济建设中,做好财政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要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深化国库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更有效地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现在实行支付电子化,大量的减少了违规操作,支付电子化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保证资金安全的技术手段;接下来把效率放在第一位,随着集中支付工作量的大量增加,所经手的业务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容易出错,效率也低,实行电子支付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也降低了行政成本。

二、推行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增强资金安全保障。通过“电子凭证+电子签章”身份识别、自动留痕、大额短信提醒等控制机制,再造、整合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建立起动态校验、电子验章、全程动态跟踪的业务管理方式,实现了资金支付“环环相扣、互相牵制、有始有终”,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监控;按照分岗设立原则,系统权限配置、印章制作授权与印章备案分开,严格财务人员多岗签章,规范业务管理流程;率先启用电子凭证库预留签名证书白名单,实现电子印章与数字证书绑定校验,显著提升了资金支付的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相对于传统支付管理模式,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间,需通过打印纸质单据、人工盖章送单、人工核单,实行电子化管理后,相关部门只需要发送电子数据就可以进行资金转账及清算,大大缩短了支付周期。

三是提升财政服务水平。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代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及自助柜面系统的应用,进一步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效避免预算单位来回奔波现象,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授权支付转账业务。

三、南县国库支付制度升级的特点

一是岗位职责突出“明”字。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各个岗位分工进一步明确细化,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人”。

二是权限管理突出“密”字。严格计算机系统密码管理,严密进行权限设置,系统授权管理实行审批制,所有操作权限的变更须由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三是印鉴管理突出“专”字。印鉴管理以“专人保管、分离制约”为原则,同时加强不定期检查,进一步强化印鉴保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是支付方式突出“控”字。资金支付层层把关,每个环节相互分离制约,减少财政资金支付的手工操作環节,为资金安全支付加上“双保险”。

五是现金管理突出“规”字。利用一套标准规范和“支撑控件、自助柜面”两个软件,打通财政、人行、代理银行三个系统,实现财政、人行、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四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

六是对账管理突出“全”字。电子凭证网络传递,不再人工跑单;加盖电子印章,不再人工签章;实行电子校验,不再人工核对;各方自动对账,不再人工对账。每月与各银行进行资金对账,并明确账务核算系统与资金支付系统核对方法,促进了对账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了“强化责任、提升效能”的预定目标。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业务方理念更新、业务协同与技术融合。预算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的硬软件技术需要更加完善以满足预算单位需求。只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三方相互配合,不断的优化升级,加强系统关联,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顺利、全面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熊一心.非税收入集中支付改革问题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黄月冬,杨鸿.基层国库呼唤彻底“集中支付改革”[J].金融电子化.2008年05期

[3]温曼霞.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4]张赛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J].时代财会.2003年07期

[5]柏斯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3年03期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郭成琳,出生年月:1991年3月,性别:女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学历:在读研究生,作者单位全称: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第二作者:刘艺璇,作者单位全称: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三仙湖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