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与黄金

2018-07-05 08:49于永军
检察风云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举子众生相名利场

于永军

河南省林县有座山峰叫金香垴。

相传,许久以前山峰下面有座寺院。寺内有铜香炉、铁香炉、石香炉、玉香炉,还有花纹绚丽的金香炉。铜、铁、石和玉香炉就摆在寺殿上,香客进寺即可见到,唯有那只金香炉,谁也没有见过,据说只有寺内历代主持知道放在哪里。

有一年,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就在寺内借宿了一夜。第二天上路后,发现不慎带出了寺内的一根铺草,于是举子急忙返回寺里,专程送还。

举子“寸草不沾”,真真君子也!住持和尚深受感动,佩服至极,遂邀请到后院设斋招待。为了表示敬佩之情,秘密让举子一饱眼福,看了一把金香炉。

是夜,举子又在寺内住下。

翌日清晨,老和尚备下饭菜,去请举子用饭,不料已人走屋空,情知大事不妙,急忙跑去看金香炉,金香炉早已不翼而飞……

金香炉的故事是否真实,这里不必去究。但它却留下了一个警人醒世的启示:“寸草不爱爱黄金,薄礼面前难识君。”区区小物什面前,发现不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以此为镜子,打量名利场上的众生相尤其那些受礼受贿的贪官,会发现诸多类举子一般的真人表演——

“人鬼两面”型。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贪赃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骄奢淫逸。明明想大捞一把,却装成分文不要的样子;脑袋里想的是以权谋私、升官发财,嘴上却高调当“人民公仆”;实则利欲熏心、毫无底线,口头上却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小圈子里放浪形骸、百无禁忌,公共场合俨然正人君子。其典型如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张口“廉洁”闭口“清正”,恨不得在自己的额头上也刻上“清官”二字,实际上早已陷入了“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还有,万庆良、杨卫泽、廖少华……哪一个不像《雪涛谐史》中那个新官一般,刚上任时煞有介事地向“神明”发誓:“左手要钱,烂了左手;右手要钱,烂了右手。”一副“高调反腐”的模样,然而又无一不是瞅着贿金垂涎欲滴,最终结果真烂了“手”。

“暗度陈仓”型。明里看,拒賄斥贿大义凛然,“无欲则刚”,而内心里或是因贿物不对心思,或是因送礼不对火候。比如人称腐败“小狐狸”的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就有个“三不收”原则:数额太大的不收,关系不太熟的不收,看不顺眼的不收。更有意思的是,特爱“雅贿”的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丁维和,竟然还主动地退还过一幅张大千书画作品——不是不想收,而是“太扎眼”“怕出事”。同样有趣儿的,又有贵州省黔东南州原副州长洪金洲,一面主动上交“廉政金”,一面悄悄“打埋伏”。岂料想,为更大数目作“掩护”的5500余万“廉政金”,最终被法官一同判定为受贿罪证。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吕氏春秋》有云:“饥马盈厩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漠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这个观点,适用于解读官场、名利场上的众生相。归究至收受贿赂,不管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半推半就,还是“看客下菜碟”——有所收有所不收,包括“收”“交”配合、“丢卒保车”,本质上都是一个对“骨与刍”的认识问题。因此无论贿物被视为“寸草”,主体人表现出恬然寡欲、清高自律,还是当贿物被视为“金香炉”,主体人表现出志在必得、不择手段,都是一个必然。在腐败问题上,只是个量和手段的不同,并没有质的区别。所以,纵然主体人七十二转轴儿、百般妙计,终究却逃脱不了“伸手必被捉”的下场。这其实也是一个必然。

可悲的是,大凡“寸草不爱爱黄金”者,往往都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精细,自以为“小心驶得万年船”。殊不知,“欲壑难填”,收受贿赂这条腐败泥船,上去容易下来难,一旦心闸被打开了缺口就再也无法堵住。最终结果,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似乎还是一个必然。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举子众生相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唐代举子这样打探“高考成绩”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街拍这个名利场
众生相
众生相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众生相